那是個好去處
文/石清華
拿到《兩河中學中考手冊》,帶隊老師中,即將退休的丁老師赫然在列。老丁有點難為情,覺得不合適。都是些年輕人,但與他們在一起,火熱的激情會傳播,似乎也年輕了許多,也就欣欣然了。只是碰到熟人,羞于啟齒。
都這么大把年紀了,還堅守講臺、沖鋒陷陣,可能混得不怎么好吧。好在老丁能屈能伸,又嚴肅活潑。課堂上正襟危坐、一本正經,容不得學生心生雜念、游戲時間。課堂外喜歡與學生廝混在一起,談談講講、說說笑笑。常常把學生的爸爸稱作兒子或女婿,媽媽稱作女兒或兒媳婦。學生則圍住問這問那、“爺爺”“爺爺”地叫個不停。老丁則有問必答、樂呵呵地應著:“喂、喂,孫伢兒真乖。”
按學校無文件的常規,老師在退休前幾年一般都不再任主課老師。但每到安排課程時,領導總是拿出一沓調查表,笑臉相對:“丁老師,學生都說很喜歡您的語文課,還是請幫忙帶畢業班吧。”
反正是上課,任畢業班的課雖然壓力大一些,但也還承受得起。要是有一天不上課了,可能還有些不習慣,所以就一次又一次地答應了。
也許如此,丁老師很聽話地跟學生到了考點,緊張地復習備考之間,總擠出點時間與娃娃們說說笑笑、嘻嘻哈哈。一旦分發完身份證、準考證之后,學生進考室,自己立馬躲到一邊,生怕熟人見到。
站在考點門外的水杉樹下,三面瞭望,竟有意外收獲。考點門外的公路對面,清風扒開綠葉,露出民樂書屋的紅色大字。老丁喜出望外:那可是個好去處。正準備過公路,有同事高叫著:“老丁,打牌去,四差一。”
回望同事,指指樹旁的書屋,笑笑:“三人也能打呀。不好意思,想到那里去看看。”
同事們知道丁老師有點書呆子氣,也就不再邀請。
老丁來到門前,約八十厘米寬的兩扇漆黑大門敞開,里面寬約十米,深約五米,靠墻的是一長排五格高的本色木紋書柜,里面的各類書籍有序擺放。大門兩邊都是透明玻璃墻,進門右邊是服務臺,臺前寫有“圖書捐獻處”。紅色塑料框中裝了一些不同版本、不同門類、不同成色的書刊。一位著淺藍色連衣裙的靚麗服務員,和藹可親地迎送出入的顧客。左邊墻上掛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條幅。中間放著兩排八張小圓桌,每張桌上有一闊葉綠色植物長在深藍的花瓶中,桌的周邊有小座椅、小沙發。書店里顧客雖然不少,但整潔、安靜、莊嚴。老丁里里外外轉了幾圈,知道了無論什么人,都可以進去看書,且不收費。還發現了一個秘密:玻璃墻右上方邊豎寫一行藍色大字:公益書店。
弄清了門道,老丁如獲至寶,輕手輕腳地找到座位,拿來《增廣賢文》《人間詞話》《柏拉圖》,仿效他人模樣,低著頭,不聲不響地看。只是翻動書頁的聲音顯得很大,再細一點,時不時有沙沙的寫字聲傳來。偷眼掃視一下,有些讀者把自己喜歡的記在活頁紙上或筆記本上,也有些寫在手機上或直接拍照。全場三十人左右,男女老少全有。但大部分是青年人,還有一些學生。他們形形色色,千差萬別,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喜歡讀書。
到底是讀書鑄成了這恬靜美好的環境,還是這恬靜美好的環境造就了讀書者,不甚了了。無論哪一點,都如火熱的陽光,穿云破霧,讓人們看到了光明。老丁讀著書,卻想著這些勾當,可見老丁不是塊讀書的料,扎根偏遠的農村教一輩子書也就理所當然啦。
書白看不收錢,沒看完的書,若還想看,交了押金可帶回去看,這簡直是免費的午餐。三小時轉眼即逝,向同事們得意地揮一揮借出的書,興高采烈地告訴大家:那是個好去處。
(2018年6月20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