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人們對墳墓比較敬畏,由此也就產生了諸多民俗禁忌。“墳土壓宅,子孫難安”這句老話,就是其中的禁忌之一。
墳土壓宅
這句老話,在農村民眾的解釋中有一定的分歧,不同地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其中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墳土壓宅”這話上。
所謂“墳土”,不同的地方,因當地風俗的不同,對其定義也不同。
有的地方認為墳頭和墓穴的土為“墳土”。
有的地方墳墓有“墳圈”認為,所劃的圈大致為圓形,不同的墳墓,有大有小,大的半徑1.5丈,小的半徑為3尺。這些地方認為,凡是“墳圈”的土,都是“墳土”。
還有的地方則認為,凡是墳墓所在地方的土,不管與墳墓是否有關系,都被認為是“墳土”。
在農村,還有一句老話說“他人墳土不可取”,由此可見,人們對墳土的敬畏,來源于民間對祖先崇拜,以及對先人的尊重,并形成了相應的一些民俗觀念。
民間認為,墳墓被視為亡靈的家,也就是陰宅,也是一種住宅,代表著祖先的安息之地。取他人墓墳之土,不管從民俗角度,還是從社會道德角,都被視為對先人的不敬。
同時,民間俗信認為,陰宅和陰宅是兩個不同的世界,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泥土)不能混淆,否則,在心理上會產生陰影。
而同樣提陰宅,取土的時候,在民俗上也是有嚴格要求的,亂取他人的墳土,不僅是對原墳先人的不敬,也是對自己先人的不敬,會導致不利的影響。
再說,在我國民間,所謂的“宅”,分為兩種,一種是陽宅,也就是人們居住的房屋,另一種是陰宅,也就是墳墓。
因此,民間對“墳土壓宅”這話,就有了以下兩種不同的解釋。
一、陽宅建筑使用的取土
在農村,陽宅的建設,在材料的選擇上,特別講究“清潔”,凡是與墳墓、寺廟、道觀等有關的材料,都被認為是“不潔”,不可使用。
對于陽宅來說,“墳土壓宅”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是在葬過墳的地方建房屋。一般來說,農村非常忌諱在葬過墳的地方平地基建房屋,主要原因是葬過墳的地方,留下了墳土,如果在這樣的地方建房,就被認為是“墳土壓宅”。
如果沒有地方可建房,硬要在這樣的地方建房,其前提條件是墳墓年代久遠,已經不存在了,或者遷走了,但是,要把原來的土挖掉,并清理干凈,以挖到生土層為好。
另外,如果建房的地基礎需要填土,也不能取用墳土,一般以生土為好,若用了墳土,即使填埋在地基下面,也被視為是“墳土壓宅”。
二是建房的材料。建房的材料指土磚房的泥土,以及秸稈和泥所蓋的屋頂,不能取用墳土。
有一些地方甚至忌諱用墳土燒制磚瓦,用來建房。過去,農村建房時,要購買磚瓦時,一般都要到磚瓦廠進行考察,首先要考察的就是,看看取土制磚瓦的地方,是否葬了墳,有沒有取用墳土。
民間認為,以上材料,如果取用了墳土,就會造成“墳土壓宅”。
三是砌筑灶、火爐、火塘等。過去農村,家里的土灶、土火爐、土火塘,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后,因燒火時有所損耗,需要拆除后,重新砌筑。土灶一般三四年更換一次,而土火爐、土火塘則一兩年更換一次。
更換時,需要將原來的土清理出去,再取新土來砌筑。取這種土時,非常忌諱取用墳土,一般取生土為好。如果取用了墳土,也被視為是“墳土壓宅”。
二、砌筑墳所要取用的土
砌筑墳時,除了將打金井挖掘出來的土進行回填外,一般還需要到其他地方取土。
按照農村的傳統規矩,墳墓前面和后面的土,一般不能取用,按照一些地方的說法,墳前土象征子孫前程,墳后土代表家族靠山,取土時不能動墳前和墳后的土,否則等于自毀根基。通常只能取用左右兩邊,且離墳墓三步遠的土。
農村很多傳統墓地,一般來說,墳墓都是成排安葬。這些成排安葬的都是自己家族的先人。不用說三步遠,有的地方一步之外就是他人的墳墓。取土時,當然就不能挖掉他人的墳墓,用來砌筑自己先人的墳墓。
同樣,如果所葬之地是其他姓氏或家族的墳墓,取土時,不能只圖自己方便,而取別人家墳頭的土。哪怕是無主墳的土,也不能取。
子孫難安
在農村,人們的傳統觀念認為,墳墓為陰宅,陰宅也是“宅”,是逝者的“房屋”,墳土就好像是世間之人的房屋的磚瓦。因此,墳土不僅是給逝者遮風擋雨的“磚瓦”,還承載著祖先的 “地氣” 與 “靈氣”。
如果隨意取土,就會被視為驚擾了亡靈,可能導致以下不良的后果。
一是道德法律層面。我國民間歷來認為,挖人祖墳,喪盡天良。挖人家祖墳是傷天害理的惡行,是道德敗壞的表現,按民間的說法叫“缺德”。歷代法律對這種行為都有懲罰措施。
取他人墳頭上的土,用來砌筑自家的墳,就是挖人家祖墳的一種。
二是引發社會問題。取他人墳頭上的土用來砌筑的墳,極易引起民間糾紛,激化社會矛盾,造成社會不穩定的嚴重后果。
三是民俗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我國有濃厚的祖先崇拜觀念,墳墓往往被視為祖先的 “房屋”,如果取他人的墳土,就等于是拆毀他人祖先居所,民間俗信認為會觸怒亡靈,讓墳主子孫后代被認為對墳墓管不狀況,落得個子孫不孝的罵名。
《禮記?祭法》上說“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取他人墳土,違背了傳統文化中“慎終追遠”的倫理準則。
另一方面,砌墳所取的土,包括以后墳頭的添土,均需用墳地附近的“本土”,即沒有使用過藏于表層以下生土。民間俗信認為,外土(即被使用過的土,包括暴露在外的土)被認為是失去“根本”,不利子孫后代。
當然不同的地方還有不同的民俗說法,但是,不能取他人墳土,這種觀念大抵是相同的。
基于以上的說法,所以才有了“子孫難安”之說。
實際上,“子孫難安”的真正原因,還是第一種和第二種說法,惹是生非,壞他人墳頭,自然有人上門來找麻煩,這樣就打破了平靜生活,或是進入不斷的訴訟之中,或者進入不斷紛爭之中,生活當然就會“難安”。
總之,“墳土壓宅,子孫難安”這句老話,是要告誡人們,對先人的墳墓要懷有敬畏之心,我們對逝者的尊重,就是對生命的敬畏,也是對文化根脈的守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