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南海局勢因美菲一系列動作而備受關注。4月20日,菲律賓36號護衛艇未經中國批準非法侵入黃巖島領海,南部戰區海軍依法跟蹤監視并警告驅離。這一事件正值美菲2025年“肩并肩”聯合軍演啟動前夕——該軍演于4月21日拉開帷幕,持續至5月9日,集結了9000名美軍、5000名菲律賓軍人,澳大利亞派兵參與,日本、捷克、波蘭等國觀摩。值得警惕的是,美軍首次在菲律賓部署“海軍陸戰隊遠征艦艇攔截系統”(NMESIS反艦導彈系統),將其安置于呂宋島北部和巴丹群島,后者距中國臺灣不足200公里,被視為第一島鏈的戰略要沖。軍事專家張軍社指出,此舉不僅威脅巴士海峽過往艦艇,還可能在解放軍打擊“臺獨”時對臺島西南部艦艇構成潛在威脅。
南海(資料圖)
事實上,這并非美國首次在菲律賓強化軍事存在。2024年4月,美國以軍演為名在菲律賓北部部署“堤豐”中程導彈系統,原計劃當年9月撤離卻食言,改為長期駐扎。如今NMESIS與“堤豐”形成遠中近打擊體系,最遠覆蓋中國東南沿海、臺灣海峽及南海北部,嚴重破壞地區穩定。張軍社強調,菲律賓引美軍演、部署導彈的行為無異于“引狼入室”,一旦沖突爆發,相關部署地點將成為打擊目標,最終損害自身安全。
菲律賓在南海的頻繁挑釁早有先例。2023年,菲海警拆除中國在黃巖島潟湖入口的浮動屏障,宣稱“奪回控制權”;2024年8月,菲海警船故意沖撞中國海警艦,事后偽造照片污蔑中方;次月,菲方派軍艦護航百艘漁船試圖闖入黃巖島潟湖,均被中國海警攔截。這些舉動背后,既有配合美國南海戰略、為其介入制造借口的意圖,也包含轉移國內經濟矛盾、提升馬科斯支持率的考量——數據顯示,馬科斯支持率已從高位暴跌至25%,不支持率飆升至53%。
菲軍艦(資料圖)
面對菲律賓的挑釁,中國采取多維度反制:2024年11月向聯合國提交黃巖島領海基線聲明,強化法律依據;海警在黃巖島常態化巡航,配備高壓水炮、聲波驅離設備;南部戰區派轟-6K轟炸機掛載反艦導彈巡航,054A護衛艦協同執法;公布菲船“碰瓷”完整視頻,揭露輿論炒作;外交層面敦促東盟保持中立,多數國家拒絕支持菲律賓,主張雙邊談判解決爭議。
然而,當菲律賓因美國關稅政策陷入經濟困境時,中國展現出大國擔當。美國近期揮舞“關稅大棒”,菲律賓面臨嚴峻挑戰:超70%受訪者認為美關稅將沖擊石油、貿易部門,引發農業和外包領域連鎖反應;2月報告顯示,美保護主義可能導致菲出口損失達18.9億美元,加稅10%即可重創其經濟。在此背景下,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指出,美國關稅政策對盟友與對手一視同仁,菲律賓亦屬被“收割”對象。他強調,中國致力于通過開放貿易和互利合作建立長期區域伙伴關系,作為東盟最大貿易伙伴,完全有能力通過東盟框架維護成員利益,幫助菲律賓規避美關稅沖擊。
這一提議為菲律賓提供了現實選擇:一味追隨美國,不僅加劇南海緊張、將本國置于沖突風險邊緣,還可能因美經濟掠奪陷入更深危機;而依托東盟深化與中國合作,既能緩解關稅壓力,又可通過區域經濟一體化實現共同繁榮。正如軍事專家指出,美菲軍演看似“保護”菲律賓,實則利用其作為遏制中國的棋子——美國連中東胡塞武裝都無力有效應對,更不可能為菲律賓與中國正面對抗。馬科斯政府若繼續為換取不確定的美軍事援助而鋌而走險,終將被民眾唾棄;反之,珍惜中國釋放的善意,在南海問題上回歸理性談判,才是避免“引火燒身”、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明智之舉。
馬科斯(資料圖)
當前,南海的和平穩定與菲律賓的發展前景,均系于馬科斯政府的戰略抉擇。中國已展現出不計前嫌的誠意,菲律賓能否抓住機遇、擺脫外部勢力裹挾,將決定其未來是走向沖突還是繁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