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消息,4月21日,首屆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和平利用核技術論壇在成都舉行,中沙簽署《核能發展安全與安保合作諒解備忘錄》,中東局勢再添變數。
中東地區憑借其“三洲五海之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占全球近50%的已探明石油儲量,長期以來都是全球政治經濟博弈的核心地帶。美國自二戰后,通過軍事干預、經濟援助等手段,逐步構建起以自身為中心的中東戰略體系。沙特作為中東產油大國和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力量,與美國建立起深度戰略同盟。石油美元體系的建立,讓沙特石油出口與美元綁定,穩固了美元霸權;美國則為沙特提供F-15戰斗機、愛國者防空系統等先進軍事裝備,在沙特境內設有多個軍事基地,雙方合作滲透到能源、軍事、政治等各個領域。
首屆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和平利用核技術論壇(資料圖)
中沙核能合作并非一蹴而就。2017年,中國核建與沙特能源城就高溫氣冷堆技術開展聯合可行性研究,這一技術具備固有安全性高、模塊化設計靈活等優勢,特別適合沙特的能源發展需求。雙方技術團隊對沙特的地理環境、電力需求、核設施建設標準等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調研與分析。到2020年,《沙特高溫氣冷堆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標志著合作進入實質性階段。根據備忘錄規劃,沙特計劃在未來15年內建設至少4座高溫氣冷堆核電站,預計可滿足全國20%以上的電力需求,推動能源結構轉型。
此次簽署的《核能發展安全與安保合作諒解備忘錄》,內容涵蓋核安全法規制定、核安保技術升級、核不擴散機制完善等多個關鍵領域。雙方將組建由100余名專家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定期開展技術交流與培訓。沙特目前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期,預計到2030年,其電力需求將較當前增長60%,發展核能成為保障能源供應的重要選擇。而在核安保方面,中國將向沙特輸出先進的核材料追蹤技術、核設施防護體系,甚至有分析指出,未來可能會有中方專業安保力量參與沙特核設施的防護工作,為沙特能源安全筑牢防線。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執政時期,對中東采取強硬的干預政策。在伊核問題上,單方面退出全面協議,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重新恢復并擴大制裁,導致地區局勢高度緊張;在敘利亞,支持反對派武裝,試圖改變地區政治格局。特朗普期望沙特在這些行動中扮演關鍵角色,不僅要求沙特在石油產量上配合美國政策,穩定全球油價,還積極推動沙特與以色列關系正常化,構建親美地區聯盟。然而,這些政策在滿足美國戰略利益的同時,卻忽視了沙特的自身訴求,為雙方關系變化埋下伏筆。
近年來,沙特外交政策出現重大調整。美國頁巖油革命后,其原油產量從2010年的每日550萬桶激增至2020年的每日1100萬桶,對中東石油依賴大幅降低,戰略重心轉向印太。拜登政府上臺后,多次就人權問題批評沙特,暫停對沙特的部分軍售項目,雙方在也門問題上也存在分歧。與此同時,沙特“2030愿景”計劃大力發展非石油產業,需要在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開發等領域尋找強大合作伙伴。
沙特石油(資料圖)
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展現出的基建實力、核能技術優勢,以及龐大的市場容量,恰好契合沙特發展需求。而沙伊和解,更是沙特基于地區和平與自身發展做出的戰略選擇,結束雙方在也門等地的代理人沖突,每年可為沙特節省數十億美元的軍事開支。
中國在中東的外交布局成效顯著。2023年,在中國的積極推動下,沙特與伊朗在北京達成和解協議,結束了長達7年的斷交狀態。這一外交成果迅速引發連鎖反應,中東多個國家間關系緩和,地區貿易額在半年內增長15%以上。此次中沙核能合作,是中國在中東能源合作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通過核能合作,中國不僅為沙特提供清潔能源解決方案,還將帶動核技術研發、設備制造、人才培養等全產業鏈合作,提升中國在中東地區的經濟影響力和技術話語權,推動構建更加均衡、包容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
中沙核能合作與沙伊和解等事件,正在重塑中東地區格局。沙特在中美之間尋求新的平衡,逐步擺脫對美國的單一依賴,地區話語權顯著提升。在能源領域,沙特多元化能源戰略將改變全球石油市場供需關系;在政治層面,中東國家間合作的加強,將促使其他大國重新評估與該地區的關系。中國通過和平外交與務實合作,為中東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方案,也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未來,中東局勢將在多方力量的互動中持續演變,而中國的角色與作用,值得持續關注與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