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對于國人來說,是難忘又痛心的一年,也是注定被銘記的一年。
年初剛至,帶領著中國從黑暗走到光明,“人民的好總理”周總理在北京辭世,一時間,無數的中國人民像是失去了堅實的臂膀,舉國上下都沉浸在無盡的悲痛中。
當83歲高齡的宋慶齡聽聞此噩耗時,整整兩天都在以淚洗面,身體變得虛弱無力。但她還是強忍著病體,在家人的陪同下從上海趕往北京,堅決要送這位摯友最后一程。
但是在周總理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宋慶齡一個小小舉動,卻被多心的人看在眼里,為此不少人在背后嚼舌根,沒想到這個小風波并未停止,而是一直持續到總理的追悼會上,以至于年邁的宋慶齡被氣到憤怒離席,甚至在回到上海家中的第二天,就向中央提出“我辭職”,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對于“國母”宋慶齡來說,周總理是她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位摯友,二人之間的友誼始于黃埔軍校和孫中山先生,就是在這所孫先生嘔心瀝血創辦的革命搖籃里,宋慶齡與時任黃埔政治部主任的周總理首次碰面。
當時的周總理還是一位躊躇滿志的青年,孫先生對這位氣宇非凡的青年人非常欣賞,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周總理的為人處世和沉穩干練的性格,也給宋慶齡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是從這時起,二人之間的友誼便在不斷相處中越發深厚。
宋慶齡曾這樣描述二人的初次相見:上世紀二十年代,我在廣州見到恩來同志,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他,他當時青春正茂,但是看起來全然是一位有著堅定理想革命信念、多才多藝、久經磨練的合格領導人。
孫中山先生逝世之后,宋慶齡依舊堅定不移的捍衛者先生遺留下來的三民主義政策,并一門心思的投入到革命中,就是在這一段漫長而又艱難的歲月里,宋慶齡并沒有將公私混淆,而是堅定的依托著中國共產黨,也就是這時起,周總理與宋慶齡之間的交往更加頻繁,二人互相尊重彼此,共同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不懈的奮斗。
1936年,宋美齡給周總理寫信,希望對陜北進行歷史性的訪問,于是在二人的相互配合下,誕生了一本著作,從此,世界開始對中國的兩萬五千里長征有了全新認識,也從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國的發展歷程。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正在向著我國領土逼近,宋慶齡第一時間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為了能夠實現國共合作,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周總理不顧個人安危,打算去找蔣介石談判,在經過上海之時,周總理決定去看望這個好久不見的老友,當時的宋慶齡已經是身處險境,聽說好友要來看望自己。
宋慶齡特別的激動,她早早的等在寓所門口,這還是他們地處天南地北十多年后的再次相逢,兩人自然有很多話要說。周總理表明了自己的革命主張,宋慶齡堅定的表示:國共合作的必然的,也是絕對有必要的,所有的力量團結在一起,才能夠戰勝外來侵略者,這一點我們的思想完全是重合的。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際,周總理誠摯的邀請宋慶齡北上與國同歡,并在火車站親自迎接了宋慶齡,也就是從這時起,宋慶齡的大部分經歷和時間都在新中國發展身上,她幫助新中國創立了第一份對外刊物,這不僅讓宋慶齡在國際上有了聲譽,也讓世界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中國。
宋慶齡一直有個聽廣播的習慣,1976年這天,她像往常一樣打開收音機,沒想到的是,這一次的廣播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友人周總理與世長辭了,一瞬間,宋慶齡癱坐在椅子上,半天沒有反應過來,只是眼淚早已不斷涌出,這段彌足珍貴的革命友誼就此畫上休止符。
此時的宋美齡已經是83歲高齡,過度的悲傷壓垮了她的身體,但她還是強忍著身體的不適,從上海啟程前往北京,參加周總理的追悼會,送這位摯友最后一程,宋慶齡趕到北京時,她在秘書和侄女的攙扶下,來到了北京醫院向周總理的遺體做最后的告別。
告別儀式結束后,宋慶齡一直沉浸在悲痛中,但當她回到休息室時,卻接到了所謂的領導打來的電話,指桑罵槐的指責宋慶齡秘書,為何看望周總理遺體,要帶著兩個不相干的人。
宋慶齡一開始只是很生氣,但她還是決定顧全大局,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議論,但是那些在背后非議她的人根本沒有停止的意思,宋慶齡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她再也按奈不住激動的情緒,在休息室里生氣的說道:我都這么大年紀了,請人扶一扶我有錯嗎?再說,攙扶我的兩個孩子是總理看著長大的,她們怎么就不能去送總理一程?
其實宋慶齡一生都以優雅得體示人,很多事情她都盡力做到極致,如今卻被人指指點點,而且都是些不實的揣測與造謠,這次的發火,對于宋慶齡可以說是“破天荒”。
本以為這件事情就這樣平息了,沒想到在總理的追悼會上,身邊依然不斷傳來窸窸窣窣的討論,宋慶齡再也無法忍受,她忍著悲痛堅持參加完總理的追悼會,一刻也沒做停留,心灰意冷的回到上海寓所。
這次回到上海,宋慶齡已經做好了與北京方面斷絕聯系的準備,之后,她便在上海家中閉關大半年,一來是消化總理的逝去,二是她要認真的思考接下來的國家出路,直到一年后,這場關于宋慶齡的辭職風波才算是告了一段落。
是非有公理,是錯永不對。周總理是人民心中最好的總理,而宋慶齡則是人民公認的一心為民的“國母”,怎能讓他們平白無故遭到詆毀,如今斯人已逝,我們見證了他們對新中國所做的一切,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敬重與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