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王佳妮4月26日報道:4月25日,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海車展)迎來首批專業觀眾。作為產業發展的“晴雨表”,此次車展迎來了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家企業攜百余款全球首發車型。各路車企不約而同將目光瞄準新能源賽道,這場東方汽車盛宴正成為觀察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躍遷的最佳窗口。
新能源車型牢牢鎖定大多數展臺的C位。在大眾汽車展臺,包括大眾、奧迪、保時捷等品牌在內,共有超過50款車型亮相,其中,7款全球首發車型中有5款為新一代智能網聯汽車,吹響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智能網聯汽車“集結號”。
當前,中國已穩固占據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的位置。市場滲透率持續快速提升,顯示出強大的內生增長動力。業內專家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完整性和韌性已成為其核心競爭力之一,尤其在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環節,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等為代表的本土企業已建立起顯著的全球優勢。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并非簡單的能源替代,而是與智能化、網聯化的高度融合。”專家表示,“軟件定義汽車”的理念正加速落地,智能座艙、高級別輔助駕駛系統已成為眾多中國品牌吸引消費者的核心亮點。這種技術路徑的選擇,被業內普遍認為是實現對傳統汽車強國“彎道超車”的關鍵。通過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新賽道上搶占先機,依托龐大的國內市場、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以及快速響應消費者需求的能力,中國汽車工業正在改寫全球產業版圖。
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業內分析指出,持續攻克高端芯片、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瓶頸,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將是重中之重。同時,加速智能網聯技術的迭代與應用,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網絡,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將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鞏固領先優勢、深化全球布局的關鍵舉措。
在這場全國性的產業升級浪潮中,上海的角色尤為突出。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傳統重鎮,上海積極擁抱變革,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創新高地。通過出臺一系列前瞻性的支持政策、優化營商環境,上海成功吸引了特斯拉超級工廠等國際巨頭落戶。
就在車展開幕前夕,上海市與豐田汽車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標志著由豐田汽車獨資設立的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生產公司在上海市金山區正式落地。這不僅是雷克薩斯迄今在華的最大單筆投資,也標志著上海將繼特斯拉超級工廠之后,迎來又一座新能源汽車“超級工廠”。雷克薩斯國產化項目落地上海,更是豐田依托中國供應鏈優勢反哺全球市場的重要舉措。而上海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通過積極引入跨國車企,實現了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
同時,以上汽集團為代表的本地企業也在加速轉型,推出智己、飛凡等新銳品牌。同時,上海還匯聚了眾多造車新勢力總部及研發中心,形成了充滿活力的產業集群。在創新策源方面,上海依托嘉定、臨港等重點區域,聚焦下一代電池技術、自動駕駛、車規級芯片等前沿領域,積極推動技術研發與示范應用,其在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智慧交通體系建設方面已走在全國前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也有效帶動了上海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軟件信息服務等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協同進步。
從電動化到智能化,這場始于能源革命的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汽車產業版圖。正如展會現場某新勢力品牌展臺上的標語所書:“不是我們太快,而是時代在追趕。”在這條沒有終點的創新賽道上,中國汽車產業正在書寫屬于智能電動時代的東方敘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