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26日訊(編輯 瀟湘)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在將俄羅斯能源領域的合作,視為贏得克里姆林宮支持的關鍵經濟誘因,以推動達成結束烏克蘭戰爭的協議。
相關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表示,北極地區的聯合項目以及石油、天然氣和稀土礦,都是美國作為和平協議的一部分而提供的合作伙伴關系中正在考慮的選項。
美俄據悉已在考慮開展戰后聯合業務,圖為開采現場(資料圖)
而據莫斯科方面的消息人士透露,在特朗普關于簽訂和平協議后可能開展經濟合作的言論鼓舞下,俄羅斯也正在制定可能吸引美國興趣的項目和資產清單。這些方案由普京總統的經濟關系特使德米特里耶夫負責收集,其目前已成為與白宮溝通的重要聯絡人。
這些人士表示,雙方目前還沒有直接討論合作計劃。任何重啟經濟關系的努力都將面臨巨大障礙,包括美國及其七國集團盟友此前對俄實施的數千項制裁,以及克里姆林宮長期禁止外資控制能源等戰略領域所有權的傳統。
但對商業合作可能性的關注,依然凸顯了特朗普政府“交易為本”的外交政策風格。若協議達成,美國企業可能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油氣電力輸送(尤其是對歐出口)中發揮重要作用。
此前,特朗普曾推動與烏克蘭達成一項全面投資協議,讓美國在開采烏克蘭礦藏和重建基礎設施的項目中扮演重要角色。
事實上,本周以來特朗普政府已緊鑼密鼓地試圖推動俄烏盡快達成和平協議,并威脅說如果俄烏雙方不同意停止敵對行動,美國將退出談判。本周早些時候曾有消息稱,作為和平協議的一部分,美國將要求俄羅斯接受烏克蘭發展自己裝備精良的軍隊和國防工業的權利,而烏克蘭則可能需要放棄一些領土。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特使史蒂夫·維特科夫周五已在莫斯科會見了普京,克里姆林宮方面稱會談具有建設性。據俄媒報道,德米特里耶夫也參加了相關會談。
對此,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國際安全研究部高級研究員Emily Ferris表示,特朗普喜歡用他能理解的參照點(比如商業)來框定政治,目前俄羅斯人也對此樂見其成。
據熟悉情況的人士稱,美國提議取消對莫斯科的制裁,作為任何和平協議的一部分,不過這也需要與歐盟達成一致,因為許多最嚴格的制裁措施都是由歐盟實施的。這些人士表示,美國方面認為經濟激勵措施將是能說服普京推動和平進程的關鍵因素。
特朗普4月20日曾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如果俄羅斯和烏克蘭達成協議,“兩國都能開始與美國做大生意”。
延伸閱讀
4月初,在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無理加征所謂“對等關稅”后,中方火速出臺反制“組合拳”,除關稅手段外,還對釤、釓、鋱、鏑、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精準反擊。
美媒《華盛頓郵報》24日報道稱,中方的稀土出口限制措施,讓美國政府高層深陷恐慌和憂慮。
報道援引三名了解內部商議情況的人士的消息稱,由于擔心美國關鍵產業和國防承包商生產所必需的金屬供應被切斷,美國政府的高級官員正竭力減輕中方限制措施所帶來的經濟損失。
據這些人士透露,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經濟委員會、經濟顧問委員會、商務部、能源部以及貿易代表辦公室等多個機構的助手都已參與其中。
稀土是高科技產業不可或缺的材料,全球約90%的供應和精煉加工來自中國。美國有70%的稀土產品依賴中國進口,其中重稀土的依存率更是高達92%,這讓美國在應對中國出口管制時顯得極為被動。
報道指出,在美國企業尋找替代供應商,并敦促白宮盡快達成協議以確保供應的同時,“特朗普政府發現他們找不到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無力撼動中國在大多數稀土元素供應方面的絕對地位。
曾任職于拜登政府能源部,負責電池與關鍵材料的副主任祖姆沃爾特-福布斯(Ashley Zumwalt-Forbes)說:“中國知道這是一個非常有力的談判籌碼,這也是他們打出這張牌的原因?!?/p>
“這(稀土被卡)正迅速成為我們的致命弱點。這些出口限制特別危險的地方在于,往往其中一種材料就是整個供應鏈的關鍵薄弱環節,而其生產完全依賴于中國?!?/p>
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家普拉薩德(Eswar Prasad)也稱,中方有信心在一場曠日持久的貿易戰中堅持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限制稀土金屬出口這張牌。
“這是一個關鍵的制約點,”他分析稱,“(有了這張牌),中方相信自己不會退縮,而且認為美國也沒有資格來發號施令,主導談判條件。”
2023年,全球超90%的精煉稀土來自中國(CNN制圖)
美媒引述知情人士的話稱,美國官員最近幾天考慮了多種方案,以加快國內稀土生產項目的加工速度和資金投入。他們還在尋求與其他外國合作伙伴達成貿易協議,以減少對中國稀土加工設施的依賴。
但對那些恐慌于供應將在幾個月內枯竭的行業領導者來說,他們認為,美國政府現在并沒有太多可行的替代方案。
在很多情況下,企業只能依靠儲備。在此之外,他們還在尋找規避中方限制的辦法,比如對那些不受禁令限制的材料進行再加工和回收利用,以求從中提取少量稀土。
“一些公司可能只剩下40到60天(生產所需)的庫存了,”倡導美國能源和供應鏈安全組織SAFE的高級政策分析師佐伊·奧伊蘇爾(Zoe Oysul)說,“如果中國沒有批準出口申請,他們擔心庫存耗盡后是否還能繼續生產?!?/p>
《華盛頓郵報》報道稱,過去幾屆美國政府都意識到稀土金屬供應存在脆弱性,但幾十年來,由于市場需求較小,利潤微薄,美國將這個產業轉移到了中國。自那時起,如今依賴中國供應鏈的企業一直在游說,反對美國限制從中國進口,因為這將迫使它們在其他地方投資建立供應鏈。
報道提到,美國其實還存有一些戰略儲備,但規模也很小,而且只有在國家面臨緊急安全需求時才能動用。
祖姆沃爾特-福布斯說,“冷戰期間,我們儲備了價值500億美元的戰略物資。這是為了確保美國和盟國在發生沖突時能夠為工業基礎提供補給。”
但現在,這些戰略儲備只剩下價值8億美元左右的物資。“我們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拋售了大部分的戰略儲備。這讓我們今天處于一個非常脆弱的境地?!彼a充道。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關鍵礦產專家格拉塞林·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指出,稀土供應是一個“因貿易戰而凸顯、加劇的結構性問題”,美國需要尋找一個長期、可持續的結構性解決方案,而不是權宜之計,“不是貼一塊創口貼就好了的”。
圖為CNN相關報道截圖
然而,建立新的供應鏈既繁瑣又成本高昂。而且中國在稀土產業規模和供應鏈完整性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其他國家難以復制“中國模式”。
澳大利亞礦業項目投資和運營商Cove Capital的首席執行官阿爾陶斯(Pini Althaus)表示,要完全建立起一條不依賴中國的強大供應鏈,至少需要10到15年的時間。
“我們對此根本不應該感到驚訝。這種危機早有預兆了。”他說,現在那些急需關鍵礦產的企業正與中國以外開發供應鏈的企業展開接觸,但供應緊張的局面仍將持續。
被“扼住命脈”的特朗普,行事也愈發不擇手段起來。當地時間4月24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準許“開發美國近海關鍵礦產和資源”,意圖借此重振美國在深海海底礦產領域的主導地位,并對抗中國在該領域的影響力。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美媒指出,這項行政令將允許礦產公司獲得海底采礦授權,破壞了全球限制深海采礦的努力,或將危及整個深海生態系統,造成極其危險的連鎖環境反應。此舉已遭到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幾乎所有國家,以及相關國際機構的一致反對和譴責。
“這是特朗普政府無視國際規則的最新例證。”美國加州大學貝尼奧夫海洋科學實驗室的主任道格拉斯·麥考利(Douglas McCauley)批評道,特朗普此舉堪稱巨大的歷史倒退,且最終只會適得其反,“如果我們選擇不遵守既定的全球規則,中國就會打敗我們?!?/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