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劉懷文 編輯/高莘】2025年4月22日,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在上海舉辦“新能源汽車電安全技術發布暨交流會”,會議研討新能源汽車電安全領域的前沿技術趨勢,交流新能源汽車電磁、充電、熱管理等關鍵領域驗證技術。
會上,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發布了《新能源汽車電安全技術年度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分析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技術發展趨勢,介紹了包括“充電、電磁、功能、高壓、電池、消防”六個維度的NESTA電安全技術驗證體系。
其中,“高壓大功率快充”“組合輔助駕駛”“極限駕駛”“汽車雷擊”等驗證項目,首次被列入《報告》研究范圍,相關測試指標普遍高于現行的國家標準。
《報告》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加劇,部分新技術沒有得到充分驗證就已經量產上車,為行業發展留下安全風險隱患。
為解決上述問題,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針對電磁安全、充電安全與品質、熱管理品質等專項領域,發布了“汽車電磁防護技術驗證(EMTA)”“新能源汽車充放電技術驗證(CCTA)”“高品質充放電技術驗證(Premium Charge)”“高品質熱管理系統技術驗證(PITMS)”等驗證品牌。
據會議介紹,我國道路電磁環境存在超過100種復雜電磁場景,復雜程度已超過歐美現行標準。在新能源汽車電磁抗擾方面,汽車電磁防護技術驗證(EMTA)在輔助駕駛電磁安全、整車電磁暢行、人體電磁健康三個方面,驗證車輛在復雜電磁環境下的電磁安全。
在充電方面,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面向整車企業及樁企推出CCTA與Premium Charge兩套驗證品牌,覆蓋安全性、兼容性、極限充電等不同維度評價級別。
在整車熱管理能力方面,針對純電及混動(含增程)兩種動力系統,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提出了關于熱安全、舒適性、功能安全、能耗四個維度的高品質熱管理評價方案,考察了熱管理系統在極端工況下的最大極限負荷能力、安全冗余配置、車內氣候舒適性、NVH舒適性,并對全場景下的系統能耗表現進行綜合評價。
在技術標準方面,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與德國萊茵TüV大中華區達成合作,在充電技術、電驅電控、能源系統等方面共建技術標準,推動電安全技術驗證跨國互認,旨在提高中國車企出海效率。
此外,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與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奇瑞股份星途汽車達成合作,共同推出針對新能源車型的“組合輔助駕駛險”“電安全專項險”等保險產品,填補行業的空白。
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總經理高繼東表示:“NESTA、Premium等系列驗證品牌從‘合規性測試’走向‘品質化評價’,在堅守安全底線的基礎上,穩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