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常洛聞】
4月25日,韓國前總統文在寅為出席“4·27板門店宣言7周年”紀念儀式,訪問韓國國會,并會見韓國國會議長禹元植。在會見禹元植時,文在寅發表了一番講話,對幾個焦點議題做了表態。韓國媒體對這文在寅這次公務活動報道比較簡短,可能是因為文在寅這次徹底沒給保守黨留面子,火力全開地對保守陣營進行了全面批評。
4月25日,文在寅訪問韓國國會。 韓國國會攝影記者團
首先是備受關注的“青瓦臺魔咒”顯靈,。24日,韓國檢方以違反“特定犯罪加重處罰法”(受賄)的罪名對前總統文在寅提起不拘留起訴。檢方指控文在寅從前民主黨議員李相稷處收受2.17億韓元賄賂。這個金額,是文在寅的女婿徐某在李相稷實際持有的泰國廉價航空公司Thai Eastar Jet任職期間(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領取的薪資及住房補貼等款項的總和。檢方認為,文在寅為了讓女婿就職,提供的回報是于2018年3月為李相稷安排了中小企業振興公團理事長職位,并在2020年4月國會選舉期間協助李獲得了民主黨公推資格。
這團疑云在文在寅剛剛退休的時候就曾掀起過一陣浪花,但最終沒有走到起訴這一步,因為雇傭的工資、職位、徐本人的資歷等比較合理,很難定性為利益交換。后來文在寅的女兒文多惠也因違法經營旅館等接受調查。韓國檢方還考慮過因為文在寅夫婦曾寄錢貼補女兒女婿的生活,把這些資助金也算作不當使用公共資金的范疇。總的來說,從現在已有的這幾項嫌疑來看,無論是性質還是金額,文在寅一家都算是清廉自守。
所以針對檢方以受賄嫌疑對他提起公訴一事,文在寅除了憤怒,更多的是對濫用檢察權的鄙夷,和堅持司法改革到底的決絕:“起訴本身已屬不當,更令人感覺是沿著既定方向不擇手段推進”。針對檢方調查過程,他表示:“已就記憶范圍內的質詢準備好答復,為更深入確認事實關系,總統記錄館工作人員正在查閱相關記錄”,“本應與檢方協調調查程序,卻突遭強行起訴”。文在寅痛批:“這恰恰證明檢察機關政治化傾向和檢察權濫用”,強調“希望今后不僅要澄清個人清白,更要著力消除檢察權濫用和政治化問題”。
在隨后的紀念活動致辭中,文在寅又對尹錫悅政府過去三年的施政作出嚴厲批評:“大韓民國的國家品格已然崩塌,國民生計日益艱難”;尤其在經濟方面,他指責現政府財政政策失當導致“民生經濟持續惡化,預期增長率跌破2%,消費指數連續11個季度下滑創歷史最長紀錄”,“作為前任總統,心情格外沉痛。過去三年是反動與倒退的時光。”他甚至直言,“卸任回鄉三年來,未曾有過一日心安”。
在民主制度與半島和平問題上,文在寅強調:“過去三年民主大幅倒退,半島和平與南北關系遭受難以修復的破壞,歷屆政府在半島和平方面的成果與努力被全盤否定。”
他特別提及尹前政府的“12·3戒嚴令”,斥之為“大韓民國倒退的決定性事件”,強調“唯有依靠清醒公民的組織力量,才能阻止歷史倒退”。
而對于新政府施政方向的期待,他指出:“歷屆民主黨政府都肩負著糾正保守政權遺留問題、推動國家前進的使命”,期待新政府“恢復受損的國家品格,建設更卓越的驕傲的韓國”。他主張應以恢復《9·19軍事協議》作為半島和平新起點,批評保守陣營的核武裝論是“為朝核開脫、放棄無核化的危險主張”。
文在寅最后強調“均衡外交”的重要性,提出“在鞏固韓美同盟基礎上,積極推動與周邊國家合作構建半島和平環境,同時擴大互利經濟合作與民間交流”。
韓國中央選舉委員會網站截圖,倒計時只有一個多月。5月29-30日可以進行提前投票,6月3日為選舉正式投票日。
這是本已退休的文在寅時隔兩年回到首爾參加公務活動,也是在提前大選即將進入一個月倒計時,以及文在寅本人又受到起訴的變化之下,進步陣營“防守反擊”的開始。
所以在其的言語之中,不僅表達出了進步陣營對總統大位的志在必得,還以旗手身份對新政府上臺之后的工作方向做出了指引。結合李在明此前試探性推出的“修憲方案”,可以說進步陣營正式轉換到了“大選頻道”,開足馬力運轉選舉機器,整體部署已比較明確。
而作為唯一還在領退休金的韓國前總統,文在寅本來可以以進步陣營旗手身份逐漸“交棒”,淡出政治,無奈“樹欲靜而風不止”,這次重回政治舞臺中央,可能也有些無奈。
第一個無奈,是“尹”魂不散,進步陣營現任的核心李在明可能又要迎來生死大劫。文在寅必須帶領進步陣營,盡量推動民心民意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發展。
曹喜大 東亞日報
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一案,經一審有罪;李在明上訴二審改判無罪,韓國檢方提出抗訴,案件到了韓國大法院(最高法院)管轄內。22日,大法院將此案移送至全員合議庭(審判長曹喜大),并在當天迅速召開第一次會議。僅2天后,24日下午再次召開會議審議案情。按韓國法律界慣例,全員合議庭通常每月召開一次會議,而此次卻在三天內連續召開兩次,韓國法律界普遍認為這一審理節奏“史無前例”。
這一“加速模式”的背后,是大法院院長曹喜大的明確意志。大法院相關人士表示:“曹喜大一貫堅持‘對《公職選舉法》案件應迅速處理’的原則,因此此次也決定迅速啟動程序。不過,合議過程所需時間尚難預估。”曹喜大此前曾多次強調,《公職選舉法》明確規定一審應在六個月內完成,二審和三審分別在三個月內完成。
從內容上看,22日召開的第一次合議會議主要討論了后續審理程序,而24日的第二次會議則就案件核心爭點展開實質性討論,標志著正式審理啟動。
這里要解釋一下曹喜大院長的背景,尹錫悅上臺后,提出的大法院院長候選人李均龍因遺漏非上市股票財產申報等資質爭議,在國會遭到否決,創造了韓國法政界35年來的首例。
在大法院院長空缺75天后,保守、進步兩個陣營達成一致,由時任總統尹錫悅提名的曹喜大出任院長。292名在席議員中,264票贊成、18票反對、10票棄權通過了對曹喜大的任命同意案。不僅是執政的國民力量黨(111席),在野的共同民主黨(167席)也大舉投了贊成票。國會人事聽證特別委員會當天在全體會議之前,以13名委員一致同意通過了曹喜大人的人事聽證報告。特別委員會在報告中指出:“曹候選人幾乎沒有被提出高層公職候選人常見的與個人身份相關的道德性問題。”
這也是尹錫悅任內唯一得到朝野一致順利通過的高級人員任命。可以說無論是個人品格、專業能力還是政治色彩,臨危受命的曹喜大院長都是一個中正之選。
也正是因為曹院長德高望重有口皆碑,不太容易受外界干擾,才會讓時間上格外敏感的李在明案更加復雜。核心焦點是:最終判決是否能在6月3日大選前作出。尤其是如果在5月12日正式競選活動啟動至6月2日大選日前夕之間作出裁定,將對選情產生重大影響。如果維持二審判決、最終無罪定讞,李在明的選情將更添動力;如果以有罪為由發回重審,則可能對李的選情構成毀滅性打擊。倘若最終裁判結果在大選之后做出且李在明順利當選總統,那關于李是否享有憲法規定的“不受起訴特權”,以及審理是否中止,必然引來新一輪的政治斗爭和社會動蕩。從案情的影響、時間的敏感、對韓國社會可能造成的撕裂來看,李在明案的重量級不亞于尹錫悅彈劾案。
第二個無奈,則是現在的進步陣營,在尹錫悅的渲染和進步陣營自身的專業化、政治化的背景下,道德光環越來越弱,意識形態風險越來越高,越來越難討好中間選民。文在寅身為旗手,不得不盡量讓渡影響力給李在明,支持他向前。
根據不同的民調,李在明的全局支持率已經在40%-50%之間浮動,在假想的李在明-金文洙-李俊錫之間的三方對決中,李在明的支持率為46%,金文洙為25%,李錫俊為9%。李在明-洪準杓-李俊錫之間的三方對決中,支持率分別為李在明46%、洪準杓26%、李俊錫7%。從民調來看,似乎進步陣營,李在明都已經穩操勝券。
不過韓國目前公布的民調都以電話為手段,在電話中直接表露好惡本身,就是對政治較為熱衷的選民,真正影響大選最終結果的,往往是不愿意接電話,或不愿意表露傾向的“沉默的大多數”。而且無論是保守網站還是中立門戶,對文在寅、李在明相關的新聞報道,已經見不到前幾年清一色的嘉許、贊揚,取而代之的是較為尖刻的批評。
除了針對房價、政治作秀等現實要素,也有很多的評論集中于“文在寅會見金正恩時,交給金正恩的USB存儲器里面有什么,是不是韓國的軍事部署地圖”等陰謀論;“保守三報”為代表的保守陣營媒體也沒有放棄對中國的攀扯,仍然試圖通過渲染國家安保威脅,來提振保守陣營的選情。
如此一來,即使李在明最終順利大選,如何處理對華關系也將成為保守黨攻擊他的切入點,使他的執政陷入經濟、政治難以兼得的夾縫中。尹錫悅雖然已經下臺,但經他之手炒高了溫度的“從北”、“通共”臟水,對保守勢力甚至外部勢力仍有利用價值,在散發余熱。
而李在明鋪排的政綱,保持了進步陣營的底色,政治方面如考慮任命平民而非職業軍人擔任國防部長,改革檢察權,限制防諜司令部權限等。民生方面,如承諾修改《商法》,保護股市散戶,消除“韓國折扣”,創造KOSPI5000時代,承諾對操縱股價“一擊出局”。承諾將合理化醫科大學(醫學院)招生名額,設立公共醫科大學,培養公共、必需、地方上的醫療人才。這些雖然有助于進一步推高投票率,但也可以說沒有太多新意,甚至觸動了溫和保守選民的切身利益,很容易失去中間選民的支持。
第三個無奈,則是進步陣營在明,保守陣營在暗,文在寅不得不身先士卒出來吸引火力。
與進步陣營相比,保守陣營內部可以用混亂來形容。潛在候選人退選的退選,吵架的吵架,支持率靠前的洪準杓和韓東勛在youtube上隔空噴口水,洪準杓說韓東勛這么高不用穿增高鞋,韓東勛說洪準杓為了選舉退黨還卷走了黨內的特別活動經費給夫人用。羅卿媛批評安哲秀鵲巢鳩占,安哲秀指責羅卿媛彈劾的時候說支持尹總統,現在尹剛走就迫不及待參加競選是薄情寡義,總之是一團漿糊,不可開交。
而在表面的混亂之下,可能藏著一個還沒到公開時機的最終方案。
根據韓國政界吹風,代總統韓德洙正在認真考慮最快4月底、最遲5月初辭職并宣布參選的可能性。韓周圍的消息人士稱:“參選是在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情況下,為避免因‘李在明政權’登場使國家陷入停滯危機。”
如果韓代總統決定參選,那必須得在5月4日公職候選人辭職期限前離開代總統的位子。因國民力量黨第三次黨內初選將于29日確定兩名最終候選人,且當天還安排有國務會議,所以韓德洙如果辭職參選,也就在29或者30日。
而即使辭職參選,韓悳洙也有幾個不同的路徑可選。韓國保守陣營的高級經濟官僚和元老們比較支持的,是韓不立刻加入國民力量黨,而是以無黨派身份登記為預備候選人,以與戒嚴、彈劾這些負面因素劃清界限,擴大民意基礎,
另一個方案,則是加入國民力量黨,但入黨時間可能定在與黨內候選人整合之后,到時候一個涵蓋國民力量黨、改革新黨李俊錫、新未來民主黨前代表李洛淵的“反李在明”聯盟將成為保守陣營的新陣地。
資料圖:韓德洙
資料圖:李俊錫 韓聯社
韓國政界特別關注韓代理與李俊錫的“哈佛校友聯合”,出身湖南地區的76歲總理韓德洙與出身大邱·慶北的40多歲議員李俊錫的聯合,可樹立代際、地域聯合的典范。而且剛才提到的,保守陣營前四——金文洙、安哲秀、韓東勛、洪準杓,也都表示支持與韓德洙的整合。尤其是考慮到本次大選候選人的法定政治資金上限為29.426億韓元,如果僅僅以此上限競選,難以覆蓋全部花銷,如果加入國民力量黨團,則資金問題迎刃而解,這也是韓德洙目前還不太好下定決心的另一個原因。無論他選擇哪條路徑,都會對李在明造成一定威脅,如果李在明的官司進展不順利,選舉出現重大意外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這三個無奈,還沒算上外部因素: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高層官員肖恩·奧尼爾從4月16日(當地時間)到5月25日訪問越南、柬埔寨、日本、夏威夷檀香山等地,跳過了被列為“敏感國家”的盟國韓國。
而且這是不是特朗普政府的高官第一次這么干,僅僅3月份一個月,美國國家情報局局長塔爾西·加巴德訪問了日本等四國,當時跳過了韓國。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思訪問日本、菲律賓時也跳過了韓國。這一方面是對韓國復雜形勢避而遠之,也是對韓國尹錫悅政府在軍費分攤上與特朗普不是一條心的報復,當然也暗含了對即將產生的新總統的威懾甚至威脅。文在寅作為進步陣營的共主,也必須得考慮如何幫助李在明平衡好越來越大的外交壓力。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