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地處滇桂黔石漠化地區的大化瑤族自治縣古河鄉丹桂村村民歡欣鼓舞、喜笑顏開。經過多次打井,該村一口220米深井抽水成功,即使在旱季枯水期仍保持穩定出水量且符合使用標準,有效解決村民季節性缺水問題,滿足全村7個自然屯132戶580人日常用水需求,確保300畝耕地在旱澇條件下均能實現穩定豐收,探索出一套適合喀斯特地區的“科技引領、群眾參與、長效運維”抗旱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后續大石山區的水利建設提供重要參考。
這是自治區政府辦公廳面對當前旱情積極組織抗旱保水惠民生的生動畫面。
去年11月以來,廣西平均降雨量較常年偏少,人畜飲水、春耕生產受到影響。自治區政府辦公廳急群眾之所急,推動派駐大化瑤族自治縣鄉村振興工作隊積極解決當地群眾實際困難,同時積極組織各級各部門抗旱保水。
截至今年4月24日,自治區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開展飛機增雨作業37架次(較去年同期增加約32%),飛行時長約150小時,作業里程超3萬公里;全區14個設區市89個縣(市、區)344個作業點開展地面作業1335次(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40%)。經估算,作業影響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增加有效降水約8億噸。
自治區水利廳啟動水旱災防御三級應急響應,2024年12月和2025年2月,先后兩批下達自治區本級抗旱救災資金共1250萬元,支持南寧市、柳州市、河池市等8個設區市36個縣(區)做好局地干旱災害防御工作,儲備必要的儲水罐、抽水設備等物資,保障群眾飲用水需求;4月25日,根據旱情發展,再下達抗旱救災資金1000萬元支援災區;協調受旱鄉鎮有建設條件的優先采取打井、供水工程擴網聯網等措施解決,針對暫時無建設條件的受旱村屯,制定送水計劃和路線,定時定點為受旱群眾送水,確保所有因旱飲水困難群眾基本滿足用水需求。同時,加快推進農村供水工程建設,1—3月,全區通過“兩手發力”籌措落實資金18.15億元,其中下達自治區資金8000萬元,開工建設項目233個,提升了42.5萬人的供水保障能力;下達農村供水工程維修養護資金1.93億元,完成維修養護項目74處,受益人口10.4萬人。指導大中型灌區根據計劃用水、調度用水、組織用水情況,細化實化配水分水計劃,有序開展春灌供水。1—4月,全區264個大中型灌區累計供水量7.37億立方米,灌溉面積610.26萬畝。馱英水庫灌區10條支渠總長40.5公里實現通水灌溉,灌溉面積14.51萬畝,受益10.4萬人口;右江灌區完成水利設施疏浚工程,清理渠道28公里,清除淤泥1.2萬立方米,有效保障16萬畝農田灌溉需求;大藤峽灌區353公里渠道實現通水保耕,及時恢復、改善灌溉面積95.1萬畝等。開展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與管護攻堅行動,通過渠道維修、清淤、清障等措施,打通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確保春灌期間渠道暢通。1—4月,各地建設小水源工程89處,建設灌區渠道545.67公里,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107.99萬畝。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啟動自治區農業重大自然災害(干旱)Ⅳ級應急響應后,指導市縣用好已下達可用于抗旱、農村灌溉方向約3200萬元銜接資金的基礎上,再啟用500萬元支持抗旱,目前,全區早稻種植完成全年任務的97.63%,為糧食和糖料蔗等重要農產品穩產增收奠定堅實基礎。(記者莫迪 通訊員蘇以春、梁權、黃科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