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
有一個地方如此包容這個產業,
也就成了“應許之地”。
上海二次元,有兩個關鍵詞,傳奇、原神。
如果沒有傳奇,上海或許會和游戲錯過。
如果沒有原神,上海或許難有新傳奇。
上海一地占據中國游戲市場的半壁江山,并非沒有來由,甚至于20多年前,更猛。
中國游戲產業的奇點,始于2001年的上海。
當時的盛大游戲引進了韓國游戲《熱血傳奇》,創造了中國游戲的第一個高峰:
在個人電腦普及率并不高的年代,70萬人同時在線,在中國擁有65%以上的市場占有率,順便也讓剛剛31歲的陳天橋在創業4年后,也就是2024年,成為當時中國最年輕的首富。
盛大的成功,讓上海成為中國游戲的“硅谷”,如果更精確的定位,則是浦東張江。
游戲是高度市場化的行業,研究要到第一線去,到最集中的地方去,要遵循“人才就近”原則。
由于有盛大,2000年代最成功的中國游戲公司,往往選擇落戶于此:代理《魔獸世界》的第九城市、奠定免費游戲模式的巨人網絡……
同時,2004年,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ChinaJoy)永久落戶上海,并逐步從單一的游戲展會成長為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國際性數字互動娛樂行業盛會之一,更讓上海以及張江,成為全球游戲產業、游戲玩家所矚目之地。
上海在中國游戲產業的龍頭地位,也由此確立。
花無百日紅!
如果說新世紀的頭十年,上海扛起了中國游戲產業的大旗。
那么第二個十年,昔日多高光,就有多落寞。
簡言之就是代理游戲的美好時光結束,國產游戲占據了市場主流。
同時,網游時代從端游快速迭代到了手游。
當年在張江靠代理游戲成功的盛大、九城逐步黯淡,自主研發端游的巨人、完美世界也在轉型手游上因沒能及時轉換思維而掉隊。
這十年,游戲之都是雙城模式:廣州、深圳,因為那里有網易、騰訊。
但上海并沒有就此沉寂,新的力量正在聚集,只是陣地換了,轉向了徐匯區的漕河涇。
在2010年代開始,米哈游、莉莉絲、鷹角、沐瞳、悠星等一批新企業逐步在漕河涇扎根并崛起。
有數據顯示,到2020年,上海半數以上的移動游戲頭部企業和行業產值,也轉移至此。
“人才就近”原則再次凸顯,只是變成了“漕河涇與9號線故事”:為了上班方便,員工們往往選擇在上海地鐵9號線沿線安家。
從張江到漕河涇,不到30公里的路程,上海游戲產業走了20年,完成了從端游到手游的蝶變,也迎來了上海游戲產業的再次高光。
數據顯示,2023年出海收入排名前30的手游發行商的海外總收入為109億美元,其中,米哈游憑借《原神》《崩壞:星穹鐵道》等,在出海手游公司的年度收入榜上位列榜首;莉莉絲位列第4,悠星網絡位列第8,沐瞳科技分別位列第11。
為何會是漕河涇?
澎湃研究院曾指出:1990年代,全球知名游戲開發公司育碧落戶上海徐匯,隨后進入游戲行業的騰訊選擇了靠近育碧、EA等游戲外企的漕河涇。
米哈游、莉莉絲、鷹角、疊紙最初都注冊在上海嘉定區,但最后還是選擇了去漕河涇抱團,應該也是這個道理。
按照上海的說法,2020年代的上海已經形成了張江、漕河涇兩大世界級游戲產業聚集地,中國游戲產業盡管已經在全國覆蓋,卻依然有著“海上花”的傳奇。
為什么依然是上海?
或許盛趣游戲(前身為盛大游戲)相關負責人的話語能帶來一些啟示:上海的媒體從來沒有“污名”過我們。
是啊!在2000年代網游爆發開始,不斷地被輿論攻擊為電子鴉片,有一個地方如此包容游戲產業,怎能不讓創業者和從業者們將這里當作“應許之地”。
可游戲大興之地,就會進階二次元之城嗎?
未必,但上海卻已準備了20年……
刊載于《人民郵電報》2025年1月14日《樂游記》專欄429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