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俄烏戰爭的劇本,正以一種殘酷而現實的方式加速收場。當地時間4月24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采訪時罕見松口,公開承認俄方“已準備好與美國就烏克蘭問題達成協議”,但還需“微調細節”。與此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則早在前一天就已經高調宣稱,美俄“已有協議”,并希望盡快敲定。曾經血流成河、誓死捍衛主權的戰場,如今卻在大國的交易桌上,變成了可以討價還價的籌碼。
而這份“協議”,暴露出的赤裸邏輯令人窒息。據Axios爆料,美國上周在巴黎直接向烏方遞交了所謂“最終版和平方案”,內容簡單到只有一頁紙:美國將承認克里米亞為俄羅斯領土,“非正式”默認俄軍占領的烏克蘭東南部地區歸俄所有;烏克蘭必須放棄加入北約的夢想,換取加入歐盟的可能性,并由歐洲提供所謂的“安全保障”。換句話說,烏克蘭割地、降志、斷夢,才能換取一次茍延殘喘的喘息機會。
澤連斯基對這份出賣式協議當然憤怒。他回應稱,烏克蘭絕不會承認被占領土屬于俄羅斯,這是憲法底線,是國家靈魂。然而,憤怒改變不了權力的邏輯,更無法逆轉現實的殘酷。特朗普很快在社交媒體上冷嘲熱諷,指責澤連斯基的“煽動性言論”對和平談判“極為有害”,暗示烏方若不順從,將自食其果。24日,特朗普更直接表態稱,俄羅斯“不占領整個烏克蘭”,就已經是“很大的讓步”。這番話,不僅徹底暴露了美國政府的交易心態,也向世界宣告:所謂正義和援助,不過是大國利益下隨時可以丟棄的包裝紙。
然而,烏克蘭內部的聲音也開始動搖?;o市長、烏反對派領袖克利奇科24日公開表示,在特朗普不斷施壓下,烏克蘭“或許不得不放棄土地”以換取“暫時的和平”,即使這“不公平”。當一個國家的高層官員開始以“暫時的和平”為借口討論割地,烏克蘭已站在了徹底分裂與屈辱的懸崖邊上。
與此同時,俄羅斯的軍事壓力也毫不留情地加碼。就在克利奇科發表言論的數小時前,俄軍對烏克蘭首都基輔發動了今年最大規模的空襲,造成至少12人死亡、90人受傷。鐵與火的現實再次無情提醒烏克蘭,談判桌上每一次讓步的背后,都伴隨著戰場上的血雨腥風。
普京的立場一如既往地強硬。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接受法國媒體采訪時明確表示,只要烏軍從俄方“憲法劃定”的四個地區撤軍,并放棄加入北約,戰爭就可以“馬上結束”。在俄羅斯眼中,戰爭早已不僅僅是軍事斗爭,更是對烏克蘭國家主權的全面肢解和重塑。
不得不承認,烏克蘭已被逼入死角。從“絕不妥協”的誓言,到“為暫時和平可考慮放棄土地”的動搖,從渴望加入北約到被迫只求歐盟名義下的茍活,這場戰爭撕碎了烏克蘭的國家幻想,也讓所謂“西方援助”的真實面孔徹底曝光。美國所要的,從來不是烏克蘭的勝利,而是掌控戰爭節奏,以便在適合自己利益的時機拉攏或者出賣盟友。
特朗普的算盤打得異常清楚。對他而言,烏克蘭不過是對俄博弈的籌碼,是可以用一頁紙交易掉的商品。拿下烏克蘭東南部土地,穩定與俄羅斯的關系,重新布置歐洲勢力版圖,這一切符合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方向,也符合特朗普一貫的交易型政治思維。在這樣的邏輯下,烏克蘭的生死存亡、國家尊嚴,甚至民眾的鮮血,都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代價。
從澤連斯基被逼到墻角的無力反抗,到克利奇科代表反對派開始放風接受割地,再到特朗普團隊明目張膽地將和平方案簡化成“一頁紙”,這一切都在清晰地勾勒出未來幾個月烏克蘭命運的軌跡:要么低頭割地,要么繼續孤軍奮戰,直至被徹底耗盡。
可悲的是,即便烏克蘭真的按照特朗普的劇本割地求和,也沒有人能保證和平會真正到來。俄方要求的不僅僅是領土,還有烏克蘭的未來外交方向和軍事中立;而一旦烏克蘭被迫承認失敗,其國內政局必將陷入深度動蕩,新的內戰甚至社會崩潰并非不可想象。
烏克蘭,正在成為大國博弈桌上的犧牲品。而在這場交易中,土地被交換,主權被切割,鮮血被當作討價還價的籌碼,尊嚴被碾碎在西裝革履的笑臉背后。戰爭的煙霧未散,談判的屠刀已舉起。這不是和平,這是一次高高舉起、狠狠落下的屈辱之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