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沿著"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駛入石樓縣和合鄉崖頭村,沿途山花爛漫,春綠疊翠。農田里、果園中,春播春種繁忙有序;古樸的窯洞民宿院落被裝點得如詩如畫,游客往來穿梭,歡聲笑語回蕩山間。這個曾因人口外流而沉寂的"空心村",正憑借鄉村振興的東風,上演著從"空心"到"網紅"的精彩蝶變。如今,村內游客數量遠超常住人口,昔日寂寥的小山村重現蓬勃生機。
黨建引領:激活鄉村振興"紅色引擎"
2022年以來,崖頭村以黨建為引領,依托"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建設契機,謀劃黃河風情民宿項目。通過實施寬帶覆蓋、飲水工程、道路硬化、土地宜機化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村莊面貌煥然一新。秉持"黃河風情民宿+生態文旅"定位,崖頭村以傳統窯洞為基底,打造"三區七題"10個特色院落,涵蓋餐飲、住宿、文創、團建等多元業態。游客置身青磚石墻間,可體驗"歸園田居"的愜意,實現"吃住行游購娛"一站式消費。
目前,崖頭民宿已入駐攜程、去哪兒等平臺,2025年更榮獲山西省首屆"最美民宿客棧"評選大賽冠軍,憑借獨特的黃河風情與優質服務,成為備受矚目的旅游"打卡地"。
文化賦能:喚醒鄉愁記憶的"活化石"
作為千年黃河古渡口,崖頭村深挖黃河文化、農耕文明與民俗風情,通過老農具展陳、民俗演出、場景化院落裝飾等形式,讓歷史底蘊觸手可及。今年新開發的水蝕浮雕景點正在完善步道,將為游客增添沉浸式體驗。去年國慶,一場融合歌舞戲曲、篝火晚會、趣味游戲的文旅盛宴,單日吸引3000人到訪,讓古老村落與現代文旅擦出火花。
在這里,游客既能枕濤而眠,又能推門見炊煙,在原汁原味的鄉土生活中找尋鄉愁的歸處。
返鄉創業:家門口的"致富經"
曾經背井離鄉的村民,如今紛紛返鄉擁抱機遇。40多歲的賀元紅夫婦從河北餐飲行業回歸,她入職村旅游宣傳,赴蘭州學習直播帶貨,在抖音以"山西紅姐"賬號開啟創業;丈夫賀建軍籌備棗芽茶加工與養蠶產業,拓寬增收渠道。"能在家鄉干事,比在外漂泊踏實!"賀元紅說。
土生土長的王云林從外地務工歸來,將淄博燒烤技藝與家鄉特色結合,在家門口支起攤位,用舌尖上的美味吸引游客。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通過流轉房屋、引入鄉賢企業托管民宿,村民參與分紅,8人實現常年務工,人均年增收3.7萬元以上。
農旅融合:繪就產業振興新圖景
在發展文旅的同時,崖頭村深耕特色農業:110畝果園、130畝桑園、200畝"黃河紅棗大觀園"抗裂棗基地初具規模,"經濟林+林下采摘"讓游客體驗農耕樂趣;沙灘紅薯、灘棗等農產品通過景點直銷提升附加值,新注冊的品牌更賦予市場競爭力。
此外,村里正探索養蠶、養兔及茶葉加工產業,派骨干赴江蘇學習養蠶技術,完成棗芽茶工藝培訓。未來,崖頭村將構建"特色種養+精深加工+線上營銷"全產業鏈,以數字賦能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如今的崖頭村,花海簇擁、民宿錯落、產業興旺,從"空心村"到"網紅村"的蝶變,不僅為周邊鄉村提供了振興范本,更以"黃河風情旅游村"的新定位,融入石樓縣"黃河奇灣旅游度假區"建設,成為沿黃旅游帶上的璀璨明珠。春風拂過,這個黃河畔的小山村,正向著更美好的明天大步邁進。(霍愛蘭 梁 鵬)
來源:石樓融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