訥于言、敏于行,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童年時代的我,因為母親工作的關系,經常轉學,怎樣低調又輕松地融入新的群體,于我,是一門學不會的艱深技藝。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是成年后才懂得的箴言。
或許是出于本能,年輕時,我敬佩的人,都是低調沉穩、寡言少語、關鍵時刻有擔當的。當年,高倉健能成為女青年的夢中情人,大概也是同樣的原因吧。在一個群體當中,一個人若是太過喧鬧,除非他具備超群的情商,否則,很難不討人嫌。
某個中學同學,智商很高,工作后也有點成就,每次同學聚會,他總大吹特吹,炒股賺了幾千萬元,公司分紅發了幾百萬元,旁人只有洗耳恭聽的份。畢業周年慶聚會,他一毛不拔,花其他同學贊助的錢,吃吃喝喝,住星級酒店,端的是心安理得。
上海人批評咋咋呼呼、吵吵鬧鬧卻沒有底氣的人,曰“草狗”。此君當得起這一雅號。北方有句俗語,咬人的狗不叫。與滬語的“草狗”之譏,異曲同工。據說,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滬上某名人說過一句識人名言:“一群人當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近些年,常有一些段子和警句問世,都宣稱出自這名人那名家,其實無考。此處所說的“安靜”,當然是有前提的。否則,因笨嘴拙舌而緘默的我輩,豈不是要被誤認為“最有實力”?
翻翻二十四史,低調似乎就是陰謀詭計的同義詞。司馬懿功高蓋主,地位和老命都將不保。為了篡位,他讓兒子司馬師“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自己對外宣稱臥病在床,行將就木。曹爽派親信李勝登門探病,司馬懿手抖得拿不住衣服,喝粥時將粥撒到身上,還假裝耳聾,把荊州聽成并州,慘兮兮地求李勝照顧他的兩個兒子。李勝回去一匯報,曹爽心安。司馬懿的有心低調,高平陵之變一舉成功。項羽說過,富貴不還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從打造自身形象,壯大聲勢的角度而言,他是對的。就謀篇布局的戰略眼光來看,他犯了無法挽回的錯誤。最終,低調行事的劉邦得了天下。平心而論,項羽的戰略失誤,誤在還鄉,跟高調的關系并不大。然而,在以成敗論英雄的國人的心目中,高調就此失了分。
我心儀的低調,不是心機滿滿城府深深的謙遜,更不是處心積慮蓄謀已久的偽飾,而是訥于言、敏于行,低調做人高調做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說的也是踏實的好處。隨著年歲的增長,對那些時不時開屏的“孔雀”,我有了更多的包容。愛吹噓的人,讓他去吹,聽過算數,不必當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