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小陽春,基本上已經結束了。
如果沒有貿易戰的爆發,小陽春或許還能延續一段時間,不過整體趨勢也依然是下行的。
自 4 月 2 日貿易戰爆發以來,對我國的沖擊較為明顯,貿易大省、大市多集中在東部地區的高能級城市。
受此影響,4 月 2 日以來,這些高能級城市的購房意愿和需求有所降溫。接下來,我們通過周度成交數據來觀察目前市場降溫的情況。
二手房網簽量緩降
首先,看一下 18 個重點城市二手房網簽量的周度變化。
圖中最后面的紅色柱代表今年第 16 周的網簽量,與第 15 周相比,量能小幅下滑。
第 14 周量能較低,主要是受到清明假期的干擾。
不管怎樣,清明之后連續兩周的量能相比清明之前都有所降低。
再看去年清明節之后的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量能都是上升的。
今年近兩周的量能雖然高于去年同期,但走勢節奏卻弱于去年同期。
對比 2023 年同期,清明之后的第二周、第三周量能均出現反彈,其中第二周量能接近之前的高點。
由此可知,今年清明節之后樓市的網簽量走勢弱于之前兩年,這其中包含了貿易戰這一特殊因素。
不過,僅從網簽量來看,也不必過于悲觀,因為其絕對值并不低,尤其是與圖中最后的灰柱(榮枯線)相比,目前的量能依然明顯超過榮枯線。
看房量多周震蕩下滑
需要注意的是,網簽量具有滯后性,不能及時體現近兩周樓市的高頻動態變化。
看房量能夠代表短期市場的變化。
下面這張圖是我監測的全國 15 個重點城市二手房看房量的走勢變化。
春節之后,看房量沖得比較厲害,但在第四周就已經見頂,隨后盤整三周,之后便震蕩下行。
第 15 周和第 16 周的看房量相比之前幾周有所下滑。
不過,目前的看房量仍高于去年的第 48 周、第 49 周、第 50 周,也就是高于去年 12 月份的水平。
典型城市看房量變化
接下來,我們選幾個典型城市,看看它們各自看房量的變化。
深圳作為全國的外貿大市,其二手房看房量在第 16 周相比第 15 周有所下滑,不過與之前的高位相比,下滑幅度并不是很大。
預計未來幾周,深圳的看房量還會繼續下滑。
杭州也是外貿大市,而且在杭州買房的需求中,有很多來自浙江下轄的一些地市,像寧波、溫州、金華等都是出口大市,這些城市的經濟狀況對整個浙江居民在杭州的購房能力影響比較明顯。
杭州近兩周的看房量相比之前的高點下滑幅度較為明顯。
相比之下,深圳的這種效應稍微弱一點,因為在廣東地區,廣州和深圳的城市能級相當,廣州也會吸引一些省內的購房者。
合肥的二手房看房量走勢,要強于深圳和杭州,近兩周只是比之前的高位略微下滑了一點。
合肥并非外貿出口大市,而且安徽的外貿出口規模相比廣東和浙江要小很多。
銀川是西北的內陸城市,其看房量近四周明顯下滑,目前的看房量水平顯著低于之前的高位。
銀川的外貿在經濟中的占比很小,遠小于東部地區,所以銀川看房量的下滑與 4 月初以來的貿易戰關系不大。
西北的弱二線城市樓市本來就比較疲軟,市場形勢不佳,小陽春之后樓市下滑得就比較明顯。
徐州是東部的三線城市,外貿依存度也偏低。
徐州的二手房看房量近兩周相比之前高位也有所降溫,但降溫幅度小于杭州和深圳。
徐州的情況和銀川比較類似,不管有沒有貿易戰,三月份沖高之后,其樓市都會回落。
銀川和徐州可以代表全國絕大部分弱二線、三線城市的樓市形態。
接下來,我們要關注兩件事:
一是東部大城市樓市降溫的態勢;
二是關注未來一段時間國家在宏觀經濟和樓市方面是否會出臺新政策,尤其是4.25高層會議之后,相關部委和地方層面的落地措施。
出臺新政策后,將會對沖部分貿易戰給樓市帶來的負面影響,屆時我們再觀察高能級城市的市場量能是否會發生新的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