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89年,從越南戰場上活著走下來的老兵于建軍,和他的妻子秋霞爆發了一次激烈的爭執。
當時秋霞已經是擁有穩定工作的公辦教師,而于建軍卻因為下崗潮跌入低谷,目前只能做著拉石頭這樣的粗活。
秋霞想讓丈夫尋找縣里的領導幫忙,因為丈夫手中有一枚閃閃發亮的一等功軍功章。
對于妻子的建議,于建軍的態度非常堅決,毫不猶豫地拒絕。
當初在戰場上拼命時,他為的是保家衛國,而不是這枚軍功章,更不是尋求特殊照顧的特權。
如今國泰民安,他更不可能因為過去的光榮,去給組織上添麻煩。
夫妻二人產生了極大的分歧,這次交談也不歡而散,他們兩個人的感情,還能回到從前嗎?于建軍的人生,又會有怎樣的轉折?
舍生忘死,榮立功勛
197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的優秀代表,也開啟了為期四個月的全國巡回報告。
其中,就包括一位名叫于建軍的小戰士。
別看他只有16歲,年紀輕輕,但他在戰場上卻獲得了一等功勛。一等功是多么來之不易的成果,更是無上的光榮。
每一次跟隨部隊領導出席公眾會議,于建軍總是能夠接收到來自大眾的毫無保留的夸贊。
可是,他的臉上卻總是顯露出心事重重的神情。
一等功固然值得驕傲,但是于建軍卻認為,這枚代表著一等功的軍功章上,不應該只有他自己的名字。
他的想法,與獲得了共和國勛章的老英雄張富清同志不謀而合。
當年張富清獲得軍功章后,一直不愿意主動向他人提起此事,他認為,真正值得表彰的,真正能夠被稱為英雄的,是那些倒在戰場之上的戰友。
他們用生命拼出了勝利,當希望的曙光到來之時,他們卻無緣得見。
他們的生命極有重量,他們才應當獲得這世間一切的褒獎與尊重。
于建軍心中,也抱著類似的想法。
每當看到閃閃發光的軍功章時,每當聽到大眾的贊美時,每當與部隊領導握手時,他總是會想起血色漫天的戰場。
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這是不少老兵記憶當中的崢嶸歲月,親自參加過這場戰斗的于建軍,也永生難以忘懷。
這時候的他只有16歲,在戰場上還是個需要其他哥哥保護的小弟弟,戰友們心疼他年紀小,所以在沖鋒之時,總是愿意把他護在身后。
平時休息,大家也盡全力照顧他,把他當成自己的親生弟弟一樣關愛。
戰場之上刀劍無眼,處處都是陷阱,可是在解放軍隊伍中,在隨時可能面臨死亡考驗的處境中,于建軍卻感受到了巨大的溫暖。
這是只有中國的軍人隊伍才能帶給戰士的感受,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員,每一位戰士都感到無與倫比的光榮。
比他大兩歲的戰友丁茂順,跟他一直無話不談,兩兄弟的關系非常好,可是在一次戰斗中,他卻目睹了丁茂順的犧牲。
當時丁茂順的腹部被敵人的子彈擊中,他的腸子就那樣順著槍洞流了下來。
他用左手拼命捂住自己的肚子,把腸子堵住,右手還在拿著槍,堅持朝著前方的敵人射擊。
死神已經站到了他的身邊,可他絲毫沒有流露出畏懼之情。
丁茂順犧牲了,這個昨天還在跟他一起談天說地的戰友,今天就倒在了他的眼前。
于建軍也殺紅了眼,可是在憤怒的情緒中,他還保留著最基本的冷靜。
他注意到,敵軍對我軍造成最大威脅的地帶,是機關槍集中的火力點。
只要能夠把火力點炸毀,我軍戰士的壓力將會大大減輕,我們也能夠趁此發動反攻,一舉奪得陣地。
其中的關鍵,就是先發制人,摧毀敵人最大的優勢。
于建軍想明白關竅之后,沒有過多猶豫,帶著幾枚炸彈和手榴彈沖進了敵方的戰場。
他臥倒在地,匍匐前進,艱難地爬到了敵軍火力點的邊緣,用盡全身的力氣,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把火力點完全炸毀。
這個過程中但凡出現一點偏差,他都會沒命。
如果敵人的機關槍鎖定了他,如果在扔炸彈的時候不幸牽連自身,那他的一等功,就只能由戰友或者家屬代領了。
萬幸的是,他完成了這一艱巨的任務,活著走回了自己的陣地。
因為在戰役當中的英勇表現,于建軍獲得了一等功,也獲得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最高指揮官許世友將軍的親切接見。
鋪天蓋地的榮譽接踵而至,可他的心情卻無法放松。
他始終無法忘記在戰場上犧牲的丁茂順,還有身邊接二連三倒下的其他戰友。
勝利固然令人欣喜,但是勝利需要拼殺,需要鮮血,此時此刻,他還能站著與領導交談,這已經是最幸運的事情。
真正為了戰斗付出最多的戰友們,他們已經被掩埋在黃土之下,再也無法睜開眼睛,看看這欣欣向榮的新中國,他們再也無法回家,無法與親人團圓。
丁茂順和其他戰友的犧牲,成為了埋藏在于建軍心中的一個心結,在此后的歲月當中,他始終無法對此釋懷。
也正因如此,在經歷人生低谷之時,他才不愿意憑借著手中的軍功章去請求組織上的特殊照顧。
因為軍功章上承載的,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榮耀,還有其他戰友的英魂。
只可惜,他的結發妻子秋霞,對他的堅持和原則完全不能理解,所以兩個人的婚姻,也注定會以悲劇而收場。
生活困境,產生分歧
在1979年的巡回報告過程中,于建軍結識了一位活潑開朗的姑娘,她就是秋霞。
秋霞早就在人們口口相傳的事跡中了解了于建軍,她是一個有著英雄崇拜情結的女孩兒,自然對于建軍無比好奇。
一次偶然的機會,兩個人結識,她直率地表達自己的好感,她開朗的性格也逐漸感染了對方。
1982年,他們舉行了正式的婚禮,也組建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
那個時候,于建軍就是秋霞心中最大的驕傲,能夠擁有一個建立過一等功的丈夫,這是最體面也最榮耀的事情。
1981年,于建軍剛剛從部隊退役,這一年,他也在組織上分配的加工廠當中辛勤勞動。
80年代初期,工人的社會地位很高,尤其是像于建軍這樣擁有固定編制的工人,更是十分難得。
所以對于這段婚姻,秋霞無比滿意,于建軍不僅能夠滿足她對于英雄的幻想,還能夠給她帶來切切實實的優越的生活。
正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在兩個人都不必為了生活來源而焦慮時,他們的日子往往過得最為甜蜜。
可是這樣的感情也經不起困難的考驗,當變故來臨時,兩個人之間的分歧就會越發顯露出來。
1988年,席卷全國的下崗潮來襲。
于建軍所在的加工廠也沒能幸免于難,由于生意不景氣,加工廠瀕臨倒閉,以他為代表的一干工人也失去了生活來源。
原本最體面的工作,現在變成了過眼云煙,沒有這份工作,整個家庭的經濟收入大大降低。
他和妻子有一雙兒女需要撫養,孩子們成長的每一天都需要花錢,現在僅僅依靠秋霞微薄的工資維持家用,他們的日子也過得緊巴巴。
不久后,秋霞試探性地對丈夫說道:“咱們現在這樣拖下去也不是辦法,家里又沒有地可以種,難道咱們就坐吃山空嗎?你聽我的,你拿著你的一等功軍功章去縣里找領導,他們一定會幫你介紹合適的工作。到時候,咱們家的生活也不用愁了。”
對于妻子的這個提議,于建軍斷然拒絕。
當初接受表彰時,他就一直不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多么偉大,換成每一個中國軍人,在當時那種情景下,都會作出跟他一樣的選擇。
現在幾年過去,他怎么可能拿著軍功章去給政府添麻煩呢?
他堅持自己的原則,不愿意做出違背底線的事情,而秋霞則一直罵他是個榆木腦袋,也不想再與他溝通。
因為生活中實際產生的困難,兩個人的心越來越遠,隔閡也越來越深。
1989年,秋霞從民辦老師搖身一變,成為了公辦教師,擁有正式的編制。
與此同時,下崗的于建軍也找到了一份工作,幫著包工頭用推車運石塊。
從以前體面的工人,變成現在出賣勞力的拉車師傅,他倒不覺得有什么,秋霞卻產生了明顯的心理落差。
她是一個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師,可她的丈夫卻是拉車的糙漢子,她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身份差異。
所以也是在1989年,她主動提出了離婚。
對于妻子的想法,于建軍其實早就已經猜到,從秋霞三番四次催促他拿軍功章換工作之時起,他就已經明白,兩個人一定不能走到最后。
離婚之后,秋霞帶走了他們的女兒,剩下的兒子則跟著于建軍一起生活。
苦盡甘來,人生圓滿
上世紀80年代末這段時期,是于建軍人生中最難熬的日子,有時候他甚至也會產生迷茫,會懷疑自己堅持的原則到底是對是錯。
但每當對自己產生質疑時,他總會想到在戰場上犧牲的丁茂順,想到其他倒下的戰友。
這群英勇的戰友,他們把命丟在了戰場上,沒有辦法再享受之后的幸福生活,而他現在還能活著,這已經是最大的幸運。
他認為,自己沒有資格,用這枚沉重的軍功章邀功。
1979年到1989年,時間剛好過去了十年,而他的人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能跌到谷底,命運就會回彈,90年代初,由于工廠改制和運營體系創新,加工廠又重新恢復了生產,被迫下崗的于建軍又能重新回到工廠之中。
從一個失業游民,再次變成擁有固定工作的工人,他對發生的一切都無比珍惜。
可惜的是,僅僅過了一年多,變故再次來襲。
1992年,由于整個行業受到了劇烈的沖擊,加工廠不得不再次關門,經歷過一次下崗潮的于建軍,此時又經歷了第二次下崗。
他以為自己的人生已經不能再糟糕了,沒想到,更糟糕的情況現在才出現。
好在他一直是一個積極樂觀的人,遇到困難也不曾被打倒。
1995年,嘗試過很多途徑的他,終于鼓足勇氣向銀行貸了一筆款,包下了縣城當中的一家廣告公司。
在90年代,廣告行業還處于一片藍海,這一行業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而且競爭對手也相對較少,于建軍和他的廣告公司吃到了市場紅利,發展得越來越好。
能夠有這樣的蛻變,他最感謝的是自己的第二任妻子,杜全芬。
剛經歷第二次下崗之后,他在集市上擺起了小攤,招呼南來北往的客人,也是在這熱鬧的街市上,他認識了杜全芬。
其實在此之前,杜全芬已經聽說過他的故事。
這個帶著理想主義的姑娘,被于建軍的堅守和原則所打動,她相信,一個正直善良的男人,一定會對家庭負責,一定是一個理想的丈夫。
所以,她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向于建軍傾訴了自己的心聲。
而她的包容和善解人意,也逐漸打開了于建軍的心房,他可以毫無保留地向對方傾訴自己的情緒,他那些看似愚笨的堅持,也能得到全然的理解。
所以1994年,他們兩個人走在了一起,于建軍也開啟了自己新的人生。
一個默契的伴侶,往往能夠帶來更加積極和充滿正能量的生活,和杜全芬在一起之后,于建軍確實有更大的動力去為了生活而奮斗。
現在,他有著美滿的家庭,有著令人稱羨的事業,他也對自己的生活狀態無比滿足。
走過多年的風風雨雨,他終于見到了自己人生中的彩虹。
結語:
在中國老兵隊伍中,選擇像于建軍那樣堅守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他們把過去的軍功章深深埋藏在箱子底下,他們低調生活,從不會主動向別人談論建功立業的往事。
他們是英雄,是隱姓埋名的英雄,也是不朽的英雄。
他們的人生,值得一切美好對待,我們也相信,每一個堅守正義的老兵,都能得到圓滿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