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5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結合春耕美好時節,茂名法院開展涉農知識產權保護系列普法活動,深入水東芥菜基地、種子門店、沉香產業一線、茂名荔枝種植基地開展“司法護鏈”行動,為農戶、商戶講解地理標志保護、植物新品種權及專利維權知識,以法治力量護航“嶺南名品”品牌建設,助力“百千萬工程”產業振興。
守護“一顆菜”:立好芥菜地標法治界碑
初春時節,萬象“耕”新,茂名法院開展“法護春耕”涉農知識產權普法活動。
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水東芥菜”因其獨特品質和地域特色享譽全國。在水東芥菜生產基地,普法干警詳細了解水東芥菜的春耕情況及經營情況,通過“案例講解+實地指導”的形式,向農戶普及地理標志法律知識,指導農戶規范使用地理標志標識,提升品牌價值。
“以前只知道種菜,今天才明白‘金字招牌’的法律意義!”農戶李大姐感慨道。
在走訪坡心鎮種子門店時,農業農村局專家現場抽驗種子包裝標簽、審定編號及經營臺賬,指導經營者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制度;法院干警以種業知識產權典型案例進行以案釋法,切實提高農資經營者依法經營意識,同時為商戶講解種子商標侵權、植物新品種等相關法律知識,并細心解答群眾提出的關于化肥、種子買賣等方面的法律疑問。
育強“一棵樹”:鍛造沉香產業法律鎧甲
4月22日下午,法院干警走進電白區森海沉香種植專業合作社,將知識產權普法陣地從會議室延伸至育苗基地。
在與企業負責人的座談會上,干警們詳細了解企業沉香育苗、種植、加工及銷售全產業鏈運營情況,針對企業提出的產品商標注冊、專利技術保護、地理標志使用等法律困惑,干警結合《商標法》《專利法》及《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等進行“靶向解答”,并就企業關注的“電商平臺侵權取證”“非遺工藝傳承保護”等實務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為企業量身定制“法治護甲”。
干警們深入企業三百畝沉香育苗基地實地走訪,在連片翠綠的沉香苗圃間開展“田埂上的普法課”。干警們現場發放《電白法院知識產權案例集》,向正在勞作的農戶闡釋“一枝一葉皆可受法律保護”的理念,并結合沉香樹苗嫁接技術、結香工藝等核心技術保護需求,重點闡釋商業秘密保護、品牌建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等法律知識。
護優“一顆果”:扎緊荔枝品牌法治籬笆
轉眼間,又到了茂名荔枝飄香時節。4月24日上午,法院干警走進電白區馬踏鎮的建昌種養專業合作荔枝種植基地,對將于月底上市的“香蜜早”荔枝產業及其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開展走訪調研,并將普法課堂搬到荔枝園。
在果農的帶領下,法院干警深入荔枝種植基地,實地查看“香蜜早”荔枝品種的種植環境、成熟情況,向果農了解今年荔枝的收成以及荔枝采摘、運輸、銷售方面遇到的問題。在田間地頭,干警與果農邊走邊聊,讓干警對“香蜜早”荔枝從種植到產出過程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這些都是我們農產品的商標注冊證書,我們一直以來都很重視自身品牌知識產權的保護。”在棚內參觀座談時,種植園負責人向法院干警介紹著。對此,法院干警向商戶就涉農專利、商標、版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同時結合知識產權案例,提醒商戶注意防范知識產權被侵權行為。
下一步,茂名法院將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知識產權普法宣傳活動,延伸司法職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知產動能”,讓“法治紅利”真正轉化為農民的幸福紅利。
(來源:電白區人民法院)
編輯:陸祉羽
初審:李小玉
復審:林華善
終審:鄒夢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