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60年代,趙麗蓉出演的多部評劇作品,都被拍成電影,毛主席看了《小二黑結婚》等幾部片子后,明確批示這樣的藝術作品“講明理、通神韻”。
1963年,毛主席要在大會堂會見參演的主要演員,新鳳霞十分開心,要拉著趙麗蓉一起去。
可以見到毛主席,這是巨大的榮譽,現場還有許多媒體記者,榮耀時刻接受媒體訪問,這可是難得的可以揚名的機會。
趙麗蓉婉言表示自己不去了,趙麗蓉為什么會“拒見”毛主席?
一歲半登上舞臺,在“戲圈”長大
趙麗蓉祖籍是河北唐山,原天津寶坻縣西莊村,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乳名“老愛”,1928年在東北出生。
父親是給奉天復盛戲社的演員們梳頭的容妝師,“老愛”跟母親經常進出戲社,她是在“戲圈”里長大的。
當時紅遍東北三省的評劇名伶芙蓉花,特別喜歡“老愛”,見她長得白白胖胖,還愛笑,說她有靈氣,長大后學戲定能成大器。
芙蓉花
芙蓉花一語,“老愛”與評劇結下不解之緣,芙蓉花在《桃花庵》中飾演妙嬋,需要懷里抱一小孩,她立刻想到了“老愛”。
冥冥之中似有安排,一歲半的“老愛”被芙蓉花抱著登臺表演,第一次上臺竟不哭不鬧,還沖著觀眾笑,臺下頓時響起了一片喝彩聲。
從此以后,“老愛”承包了戲院里小孩的戲,開始了她的藝術生涯,在戲社耳濡目染,跟著戲班跑碼頭,她深深地愛上評劇表演這一行。
5歲時第一次演了角兒,小小的腦門套上白胡子,她就成了一個白毛老太太,到了場門兒就沖著臺下觀眾聳一聳肩。
這個畫面是不是很熟悉,就像后來她在小品中那樣,只要她一出場觀眾就樂了。
1936年,趙麗蓉一家回到天津,她和二哥趙連喜一起進了西莊小學,老師讓他們背乘法表、《三字經》,這時的“老愛”笑著說:
“老師,我給你唱一段評劇吧!”
趙麗蓉說讀書不如唱評劇有樂趣,直到解放后參加掃盲班,她也沒把心思放在書本上。
一遇到要考生字,她就忙著給人打水、掃地蒙混過關。
有一次劇團學習《反對黨八股》,要求每人都要發言,她一慌神把“股”讀成“段”,領導當場就氣樂了:
“趙老師,再來一‘段兒’呀!”
趙麗蓉
趙麗蓉晚年接受采訪,詼諧地說:
“人這一輩子沒有不后悔的,我就后悔沒有上過大學……當然也沒有上過小學。”
17歲挑梁當主角,23歲改做彩旦大放異彩
1937年,芙蓉花紅遍上海灘,9歲的“老愛”跟著母親來到上海,又回到芙蓉花身邊,繼續學戲。
芙蓉花是“老愛”藝術道路上的伯樂,“麗蓉”這個名字也是芙蓉花當年給她取的,還請來鼓樂名師馬金貴教她專業唱腔。
為了練出“水音”,師傅要求她每天對著有水的地方喊嗓子,冬天站在冰窟窿邊,凍得直打哆嗦,趙麗蓉從沒有退縮過。
在名師的指點下,功夫不負有心人,趙麗蓉練就了過硬的基本功,成長為戲社的新起之秀,經常到各地演出。
1943年,戲社來到張家口演出,17歲的趙麗蓉第一次挑大梁當主角,憑借一出《杜十娘》,一炮打響,贏得滿堂喝彩。
1952年,趙麗蓉進入軍委總政解放實驗評劇團,與新鳳霞輪換AB角色,同一角色二人輪換著主演。
新鳳霞是觀眾公認的古典美人,唱腔也好,而趙麗蓉的表演功底深厚,二人各有千秋。
排演了一段時間,趙麗蓉主動找到團長,說新鳳霞的扮相和嗓音都比自己好,主角給她,自己給她當配角才能成就一出好戲。
團長聽后,感到十分驚訝,稱贊她寬懷大度、不計個人名利、甘當配角的高尚品德。
從此,趙麗蓉擔任彩旦,扮演女性丑角。
趙麗蓉扮演喜劇人物非常有特色,做彩旦無疑可以更好發揮她的喜劇天賦,她為自己探尋出一條有特色的藝術道路。
《花為媒》中的“阮媽”,一個牙尖嘴利、八面玲瓏的媒婆形象,被趙麗蓉刻畫得入木三分。
趙麗蓉演的彩旦很有個性,即使是配角也十分搶眼,讓觀眾記憶深刻,張瑋導演曾評價她是“一人千面,當之無愧”。
人生如戲,歡笑的背后是淚水
1955年,趙麗蓉所在的劇團被收編到中國評劇院,這一時期,中國戲曲迎來鼎盛時期。
這期間,趙麗蓉收獲了人生中的美好愛情,與青年編劇、劇團秘書盛強相識相戀。
趙麗蓉讀書少,但她敬佩讀書人,而盛強出身書香門第,他也喜歡趙麗蓉的淳樸善良,二人婚后很幸福,第二年生下大兒子盛福春。
劇院要排演新戲《小二黑結婚》,劇中的“三仙姑”是一個長得丑陋無比的女二流子形象,跟個老妖精一樣,毫無疑問,這種“充大輩”的彩旦又被趙麗蓉拿下。
趙麗蓉把“三仙姑”這個角色演活了,演絕了,《小二黑結婚》深受觀眾喜愛,有的觀眾就是沖著趙麗蓉演的三仙姑去買票看戲的。
事業順風順水,家庭幸福美滿,她還懷上第二個孩子,這是她最幸福的時刻,然而,這一切都在悄然地發生變化。
1957年,孩子還沒出生,丈夫盛強被帶走,下放到天津農場去勞動。
趙麗蓉生下次子兩年后,終于等到丈夫可以回家的消息,這樣的喜悅又在一瞬間崩塌,幾天后有人通知她,盛強已意外離世。
當她趕過去時,連丈夫的尸體都沒看到,只留下一些隨身物品,趙麗蓉第一次抱著兒子痛哭起來。
人生中遇到晴天霹靂,有時候老天往往忘了告訴你,這只是開始……
丈夫離世,一個女人拖著兩個孩子,趙麗蓉的日子過得很苦,但她天天演出,給觀眾帶去歡笑,沒人知道她經歷了什么,更沒人知道她的人生并不像她的舞臺一樣歡樂。
塑造“三仙姑”經典形象,謙虛“拒見”毛主席
60年代,趙麗蓉出演的多部評劇作品都被拍成電影,毛主席看了《小二黑結婚》等幾部片子后,明確批示這樣的藝術作品“講明理、通神韻”。
1963年,毛主席要在大會堂會見參演的主要演員,新鳳霞要拉著趙麗蓉一起去。
新鳳霞和趙麗蓉
可以見到毛主席是巨大的榮譽,現場還有許多媒體記者,榮耀時刻接受媒體訪問,這可是難得的可以揚名的機會。
但趙麗蓉卻對新鳳霞說:
“你去就代表我們大家伙啦!代我向毛主席他老人家問個好!我藝術功底不夠還要多磨煉,再說我文化淺,去了也說不出什么道道來……”
趙麗蓉謙虛“拒見”毛主席,并沒有什么特殊原因,只是她認為自己讀書不多,擔心這么大場面,在偉人面前不知說什么好。
當天,毛主席見到新鳳霞就問:“一直跟在你身邊的三仙姑怎么沒來?”新鳳霞只得把趙麗蓉所言“磨煉”的話如實告訴毛主席。
“好!好!好!”毛主席聽后欣慰地點頭連說三聲好,接著又說:
“沒想到,這個三仙姑還是一個謙虛的人,謙虛使人進步嘛!”
改嫁小叔子,痛失愛女
1964年,盛強二姐體恤趙麗蓉的辛苦,提議她改嫁給她的三弟盛弘,起初,趙麗蓉覺得這十分荒唐,這不是讓旁人笑話嗎?
盛弘是輔仁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喪偶無子,平時經常幫趙麗蓉照看兩個侄子,要是改嫁小叔子,孩子也不用改姓。
幾經思量,趙麗蓉嫁給小叔子盛弘,第二年她生下第三個兒子盛謙。
要是一切美好可以重頭來過,那該有多好!
不料一場浩劫席卷而來,風光一時的劇院停止所有演出,文藝界掀起一陣嘩然,名角新鳳霞、小白玉霜無一幸免,趙麗蓉與丈夫也未能逃脫。
這一年,趙麗蓉剛好懷上第四個孩子,她要接受再“教育”,被下放到農場去勞動。
趙麗蓉在憂郁中生下女兒,孩子一出生就被確診為腦癱,1975年,不到七歲的女兒早逝,痛失愛女,趙麗蓉臉上沒有眼淚,可心卻在哭泣。
1976年,趙麗蓉重新回到演員崗位,繼續扮演配角彩旦,由于新鳳霞患病無法登臺,她開始跟新鳳霞的徒弟谷文月搭檔。
趙麗蓉年輕時曾在《楊三姐告狀》演過主角楊三姐,這次為了托住新派藝術的傳人谷文月,她甘愿演配角楊母。
趙麗蓉認為,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的年齡,可以登臺表演,還有老伴的陪伴,這樣的幸福不言而喻,不承想意外又接踵而來……
1984年,趙麗蓉外出表演,老伴盛弘突發心臟病猝死在家中,她從此與三個兒子相依為命。
丈夫離世,趙麗蓉再次受到重創,但她還是堅持唱評劇,給觀眾帶去歡笑,多年后,當記者采訪時問起這段經歷,趙麗蓉微笑著回答:
“有天大的事反正得過去,沒有誰一生都那么平坦,我不管那些,睡一覺就完了。”
十年春晚,榮耀一生
80年代,人們很少走進劇院聽評劇了,而是喜歡看電影,電視劇,還喜歡看小品。
趙麗蓉表演功底強,有著過人的觀察力,以及獨成一體的創造性,她開始融入新的表演形式,第一次觸電,飾演《西游記》車遲國王后。
后來還有了電影《紅樓夢》劉姥姥、電視劇《蒼生》“田大媽”等經典人物。
拍《紅樓夢》,要求每個演員都要熟悉紅學,趙麗蓉特意去書店買了一套小人書,跟著紅學專家聽課,再拿錄音機錄下來,回家慢慢琢磨。
拍攝時,趙麗蓉的戲份基本是一兩條就過,讓現場許多年輕演員大為驚訝,在現場,她就唱了一段評劇,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有人說,趙麗蓉越老越紅火,越老越受寵,這話倒是一點不假。
導演黃建中十分欣賞趙麗蓉在《花為媒》的“阮媽”一角,請她出演了電影《過年》中女主角,趙麗蓉再一次把母親這個角色演絕了。
趙麗蓉憑借《過年》中母親一角,榮獲東京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第十五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第四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大獎。
這次獲得大獎,彌補了她因在評劇院常年演配角,而錯過了首屆“梅花獎”的遺憾,最終由她提攜起來的谷文月獲得。
說到趙麗蓉人生的高光時刻,不得不提春晚小品。
1988年從評劇院退休,趙麗蓉第一次登上春晚,和游本昌、王麗云搭檔出演了《急診》。
當年央視征集1989年春晚小品稿件,著名編劇石林給央視投稿,最后注明:如選用,建議請中國評劇院趙麗蓉老師出任主演。
石林欣賞趙麗蓉演的彩旦,創作時參照了她之前的表演風格,石林的劇本入選了,導演組找到趙麗蓉來試戲。
趙麗蓉操著一口地道的唐山話,還沒表演結束,導演就樂得不行了,連忙叫停:
“趙老師,這個小品就是你演了。”
春晚舞臺上,那句畫龍點睛的“司光缸砸光”,把全國觀眾逗得開懷大笑,一位說唐山話的老太太,一夜爆紅,趙麗蓉迎來了演藝事業頂峰。
趙麗蓉是比趙本山還早的春晚小品王,她在10年間上了6次春晚,1989年底,趙本山捧著本子邀她合作,但她拒絕了,那一年她也沒有上春晚。
趙麗蓉與鞏漢林的合作源于1993年的《媽媽的今天》,一句經典臺詞火遍全球:
“探戈兒揍是蹚啊蹚著走,三步一竄嘛兩啊兩回頭,五步一下腰,六步一招手,然后你再蹚啊蹚著走。”
趙麗蓉和鞏漢林這對“最強母子檔”在春晚舞臺上,相得益彰,隨后幾年搭檔合作了《如此包裝》《打工奇遇》《老將出馬》,陪伴觀眾喜笑顏開,開心過大年。
他們的作品在1995年、1996年連續兩次獲得央視春晚節目評選小品組第一名,趙麗蓉從出道的主角,到后來成名的配角,最終在晚年收獲屬于她的主角光環。
風雨后的彩虹,稍縱即逝。年過六旬的趙麗蓉,對藝術的熱愛不減當年,但她的年齡和身體已經不允許讓她再持續超負荷工作。
1995年的小品《如此包裝》,排練時趙麗蓉腿上的老毛病又犯了,痛得直掉眼淚,節目組勸她放棄,她則立下“后果自負”的保證,堅持參演。
直播前,鞏漢林本想給她打一針封閉緩解疼痛,可趙麗蓉擔心打針打麻了,那就完全不能行走了,這豈不是對不起觀眾。
老太太頂著劇痛登上舞臺,若無其事地聳聳肩,一聲“哼哼”,逗得觀眾捧腹大笑,接著邊跳邊唱評劇版的“rap”:春季里開花,十四五六……
最后一句“你說這樣包裝到底難不難受?”,說完就做單膝跪地舉手這個動作,當時她險些摔倒,觀眾還以為她是為了應景而故意這樣做的。
趙麗蓉老而彌堅,對藝術鍥而不舍的精神,硬撐著腿痛完成整場演出,贏來了觀眾陣陣掌聲,那一刻她認為是值得的。
又如第二年春晚小品《打工奇遇》,為了升華高潮部分,最后趙麗蓉要用毛筆現場書寫“貨真價實”,工作人員很為老太太捏把汗。
沒想到趙麗蓉對此完全沒有異議,轉身就請來專業書法老師,開始勤練毛筆字,兒子陪伴著她勤學苦練,終于得以在舞臺上淋漓盡致展現了普通百姓的“大家風范”。
1999年《老將出馬》,是趙麗蓉在春晚舞臺上的最后一次亮相。第二天,她就住進醫院,被確診為肺癌。
當看到觀眾為她的表演哈哈大笑時,趙麗蓉說:
“只有吃過黃連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甜,只有在悲劇中生活過的人,才能夠創造并演好喜劇。”
晚年走紅的趙麗蓉,是典型的平民藝術家,她沒有接過一次商業廣告,面對金錢的誘惑,她更看重觀眾、事業、尊嚴。
2000年,趙麗蓉的生命定格在72歲,她離開了熱愛的舞臺,從此天堂有了笑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