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道 據香港亞洲時報網站4月21日報道,美國海軍已終止其下一代高超音速導彈項目,在成本飆升、性能不穩定的情況下,美國海軍為這個曾經充滿希望的研發項目踩下了剎車。
本月,法國《海軍新聞》網站報道,美國海軍已經終止了高超音速空射進攻性導彈(HALO)計劃,理由是難以克服預算問題且導彈性能不佳。該計劃原本是“進攻性反水面戰增量計劃2”的一部分。
美國海軍無人航空與打擊武器項目執行官斯蒂芬·特德福德少將證實,在財政分析認為該系統在預算和操作方面不可行后,海軍于2024年秋取消了這個項目。
HALO原計劃在2029財年具備“早期作戰能力”,在2031財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它能夠從遠距離打擊高價值水面目標。
而作為“進攻性反水面戰增量計劃1”的組成部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遠程反艦導彈(LRASM)則將對硬件和軟件進行重大升級,以提高精確度和有效性。
特德福德強調美國海軍致力于發展遠程武器,優先考慮現有系統,使其與國防目標保持一致。包括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高管在內的業內人士在美國海洋航空航天博覽會上指出了HALO計劃面臨的挑戰,討論集中在可行性和成本問題上。
放棄HALO計劃的決定反映了美國軍工在財政和戰略方面的廣泛調整,并凸顯了在國防預算緊縮的情況下,開發新型高成本系統所面臨的挑戰。這也可能凸顯出美軍沒有能力對防御嚴密的海軍目標實施迅捷、高速、精確的打擊。
不過,亞洲時報指出,與高超音速武器相比,LRASM結合了低雷達截面和最小紅外特征以及先進的半自動導航系統,具有明顯的優勢。
這些特點確保了導彈在競爭激烈的電磁戰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和精確性。在電磁戰環境中,對外部情報、監視和偵察平臺的依賴可能會受到影響。
LRASM的隱身特性使其更難被探測和攔截。相比之下,高超音速武器會產生可探測的等離子體尾流和光輻射。
LRASM因為有能力共享數據和實施經過協調的蜂群攻擊而進一步提高了效能。它的隱身和自動瞄準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戰術解決方案,抵消了因取消HALO而失去的一些優勢。
然而,在作戰層面上,取消HALO有可能造成能力缺口,無法挫敗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2023年1月的一份報告提到,高超音速武器的大氣層飛行軌跡超出反介入/區域拒止系統的作戰范圍,能夠躲避旨在攔截太空目標的中段導彈防御系統。
該報告稱,高超音速導彈飛行高度低、運行軌跡不可預測,加大了艦載和短程防御系統探測和攔截的難度,有可能在沖突早期使沿海防空系統、超視距雷達和打擊系統失效。
然而,盡管有這些優勢,美國薄弱的高超音速武器工業基礎可能會阻礙此類武器的廣泛采用。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本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提到,國防部尚未建檔,這表明高超音速武器缺乏已獲批準的任務需求或長期采購計劃。報告還指出,美國的測試基礎設施仍然有限,目前美國沒有任何設施能夠模擬速度超過8馬赫的全尺寸、隨時間變化的飛行環境。
此外,該報告還指出,由于高超音速飛行走廊有限、試驗場地不足以及支持資產有限,飛行試驗進度不斷受阻,進而影響了將高超音速原型過渡到可部署武器系統的努力。(編譯/卿松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