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40年的2月23日,是楊靖宇將軍生命里的最后一天。
饑寒交迫的他縱然被敵人重重包圍5天,也毫不畏懼,拒絕投降,敵人眼見生擒無望,遂開火,將軍蒙難為國犧牲。
然而楊將軍殉國后,滅絕人性的日寇仍然沒有放過他,據(jù)說敵人見到楊將軍的尸首時都不敢相信,自己居然真的殺害了大名鼎鼎的英雄。
他們無一不是歡呼雀躍,丑態(tài)畢現(xiàn),為表戰(zhàn)功,日寇們不僅割下了楊將軍的頭顱,還游街示眾,將軍的身體更是被隨意丟棄在地上,因此楊靖宇將軍的身首是分離的。
直到1957年楊靖宇將軍的遺體才得以入殮,那么楊將軍犧牲后的這18年里都發(fā)生了哪些事情?民族英雄最終又能魂歸故里,全尸安葬嗎?
身首異處
楊靖宇將軍中彈犧牲后,日寇偽軍們就迫不及待地將他的尸首拉回了濛江縣城日本古見聯(lián)隊大隊部。
敵人通過叛徒程斌等人辨認,確認是楊靖宇將軍無疑后,不但興奮地召來隨軍記者拍照留念,而且當晚就舉辦了“慶功大會”。
在此期間,狡猾的敵人為了防止抗聯(lián)剩余的戰(zhàn)士來搶奪遺體,更是將楊靖宇的尸首放在司令部的空屋子里,并在院內安置了二十幾個哨兵警戒。
第二天早上5點,偽通化縣警務廳廳長岸谷就叫人把楊將軍的遺體擺到鍘刀一側,接著命令全體人員到院內集合。
岸谷遠遠地見到叛徒程斌走來后便說:“你的,拿鍘刀的干。”
明白岸谷想要斬楊將軍的頭后,程斌推諉道:“這是張奚若的功,我不敢搶。”
說完他便把張奚若推了出去,射中楊將軍的張奚若走到遺體旁后,他不敢看將軍臉,只能抱住腳,另一名叛徒則捧著將軍的頭。
只見鍘刀被叛徒副射手白萬仁高高舉起后,又“忽”地一聲落下,楊將軍便身首異處了。
此時岸谷快走一步來到楊將軍的身體處,迅速從腰間抽出刺刀,劃開他的破爛棉衣。
只見將軍根根肋骨分明,腹部完全凹陷下去,岸谷眼中掠過一絲驚訝,令人沒想到的是,接著他就殘忍地剖開將軍的腹部,切下胃袋叫人拿去化驗。
日寇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想知道被嚴密圍困在零下三十度的冰天雪地、五天五夜的楊靖宇是憑借什么存活下來的。
接著兩個日本衛(wèi)兵便以托盤盛放將軍的胃袋,送至濛江縣診所的醫(yī)生洪寶源處化驗,洪寶源接過胃袋后,越操作越覺得奇怪。
因為那胃不僅餓得抽縮在一起變了形,而且一粒糧食也沒有,只有少許未被消化的棉絮和枯草。
他在得知自己拿到是楊將軍的胃袋時,也不禁流淚滿面,當日本衛(wèi)兵將化驗結果告知岸谷時,那日寇愣在當場許久后,也只說了三個字:“楊,英雄。”
當天公審大會上,岸谷本準備滿滿的演講稿卻一個字也念不出來,他只是反復說:
“現(xiàn)在通化縣‘剿匪’大業(yè)已完成,警告你們安分守己,否則都落個匪首楊靖宇一樣沒吃沒喝的下場。”
言罷他便帶著楊將軍的頭顱回到了通化縣城,而楊將軍的身體則在公審會那天,被一位愛國的村民劉成祥偷偷收起來,就地掩埋在古見聯(lián)隊院里的大松樹下。
特殊的葬禮
岸谷到了通化縣城后,便將楊靖宇將軍的頭顱放在一個長寬各25厘米,高35厘米的玻璃箱內。
他每天帶著這個玻璃箱到通化縣城的學校,街道做演講,宣傳,之后又到縣城下屬的地方示眾,可沒多久卻發(fā)生了一件怪事。
據(jù)說偽通化縣公署為了慶祝勝利舉辦招待晚會,一次戲臺上演的是《關公走麥城》的故事,表演結束后老百姓情緒很激動,就連小孩子也常常聚集在村口大喊著:“還我頭來。”
日寇司令官野副昌德見此情景后頗受刺激,當天夜里就發(fā)起高燒,整宿做噩夢,夢里總有一雙大手向他討要頭顱。
日本人頗為迷信鬼神之說,第二天野副昌德便上了附近的玉皇山占卜破災,有人告訴他說:
“你們冒犯了天上的星宿,割了他的腦袋,若想安穩(wěn)必須為人全尸安葬。”
于是3月3號,日寇便傳出消息要“安葬楊靖宇”。
岸谷為了討好上司,先是找到濛江縣警務科長王世洪,讓他務必找到楊將軍的遺體。
王世洪從古見聯(lián)隊院子里挖出楊將軍的尸身后,還找到當?shù)刈钣忻哪窘常靡粔K揪木刻上鼻子,眼睛和嘴巴,作為軍木首,之后木首與將軍尸身一起放入棺材內。
而且還依據(jù)日式殯葬風俗,用榆木做了一個日式菱形墓碑,墓碑前橫拉著兩條草繩,上面掛滿白色紙條。
3月5號,日本人在保安村西郊北崗上,舉行慰靈祭安葬楊靖宇將軍儀式,那天日寇找來5個身著袈裟的日本僧人,圍著那塊寫著“楊靖宇之墓”的墓碑禮拜念經(jīng)。
而“勞苦功高”的岸谷則擔任主祭,各公署官員、日寇偽軍及各村民眾依次排隊向將軍靈柩鞠躬。
表面看起來岸谷這一行為不但討好上司野副昌德,還安撫了老百姓的心,看似使得楊將軍“入土為安”,實則乃用心險惡。
第一,將軍真正的頭顱其實早就被日寇送到了長春關東軍的秘密基地內隱匿起來,他們后期還想送到日本東京,去鼓動日本民眾參戰(zhàn),只不過后來因為形勢變化,暫時被擱置下來。
第二,整場公祭只不過是為“殺害”楊將軍的丑惡行徑披了一層美化的外衣,日寇企圖從思想上去瓦解民眾抗日的決心。
他們在殺害楊靖宇將軍后,為了恐嚇民眾,不僅將將軍遺首四處示眾,還將印刷有將軍遺首的二十萬張照片,傳單大肆散發(fā)。
在抗聯(lián)隊伍行動的地方更是重點宣傳,試圖從精神上奴役我中華民族,足以見得日軍手段之狡詐。
然天道輪回,1945年日軍在戰(zhàn)場節(jié)節(jié)敗退,只不過盤踞在東北的日寇還有40萬兵力,一時單靠抗日聯(lián)盟尚不足以完全消滅,于是蘇聯(lián)便介入了。
魂兮歸來
當年8月,蘇聯(lián)紅軍進入長春后接管了長春醫(yī)學院,蘇聯(lián)人在清點物品時發(fā)現(xiàn)有兩顆被泡在福爾馬林里人頭,正當他們準備銷毀時,卻被同路的抗聯(lián)隊員阻止了。
隊員說這兩顆人頭很有可能是過去抗聯(lián)犧牲的干部將領,后來蘇軍駐長春的副司令周保中聽說消息后,立刻趕到了醫(yī)學院,他一見到其中的一顆頭顱,便立即認出了那是楊將軍的遺首。
原來日軍轉移將軍頭顱計劃失敗后,就把遺首放置司令部下屬的長春醫(yī)學院供教學使用,戎馬一生留血不流淚的周保中見到“故人”,七尺男兒不由地痛哭流涕。
因為局勢原因,蘇聯(lián)紅軍撤出后國民黨接管了長春,接著特務便迅速進入長春城內,將醫(yī)學院在內所有組織機構控制起來。
為了安全考慮我黨在東北組織便撤出長春,因為出發(fā)匆忙,尚來不及處理將軍遺首問題,所以相當于楊靖宇將軍的遺首落入了國民黨之手。
1948年形勢利好,東北局組成了以劉亞光、白殿光在內的5人小組,全力負責長春解放及尋找烈士頭顱的工作。
與此同時國民黨特務組織中統(tǒng)局也尋找烈士遺首,國民黨之所以這么做,目的就是以此為誘餌抓捕我黨工作人員。
對比無頭蒼蠅般的中統(tǒng)來說,我黨雖然知道烈士頭顱的大概位置,但頭顱所在的醫(yī)學院是被中統(tǒng)局管轄著,尋找起來也并非易事。
因此劉亞光等人一面制定尋找計劃,一面派人到長春醫(yī)學院打探消息,很快他們便得知院內的所有標本尚未被國民黨轉移或者清點,也就是說中統(tǒng)此時還不知道烈士頭顱的具體位置。
正當大家興奮之際,醫(yī)學院內部傳來消息:中統(tǒng)已將所有大樓戒嚴,狡猾的敵人或已察覺我黨動向。
組織得知消息后便安排白殿光以雜役身份、劉亞光以軍醫(yī)身份進入了醫(yī)學院內。
但白殿光打入敵營的第三天就被抓犧牲了,只有劉亞光潛伏下來,他據(jù)內線消息得知白殿光犧牲前去了醫(yī)學院的地下室,但其在地下室?guī)追剿鲄s一無所獲。
當時劉白進入敵營前,出于安全考慮,大家都是單線操作,所以白殿光犧牲后,線索便斷了。
好在劉亞光利用軍醫(yī)的身份,行動范圍比較廣,幾番暗地操作后,他找到了白殿光原先的線人。
對方告訴他白殿光犧牲前已經(jīng)從醫(yī)學院的地下室里轉移走了三個大瓶子,之后便埋在了伙房的地窖里。
一天深夜,劉亞光到了地窖后果然挖出了三個大瓶子,其內分別裝的是楊靖宇、陳翰章的頭顱和常隆基的心臟。
然而劉亞光雖成功找到烈士們的遺首,可他孤身一人在敵營卻不好將東西帶出,只能先將信息遞了出去。
與此同時我黨又成功打入敵人司令部,相關人員結合當時國民黨倒賣國家設備財產(chǎn)的情況,放出要購買醫(yī)學器材的消息。
而后一輛專門運輸醫(yī)療設備的汽車便停在醫(yī)學院門口,被買通的國民黨聯(lián)系到劉亞光后,兩人一起將那三個大瓶子混入醫(yī)療器材中,順利裝入汽車成功轉移了。
楊靖宇將軍的遺首連同其他烈士的遺體一起被安置在秘密基地,直至當年10月長春順利解放。
兩個月局勢穩(wěn)定后,楊靖宇將軍的頭顱被護送到東北烈士紀念館安放。
令人稍許安慰的是,將軍遺首雖幾經(jīng)波折,但保存尚完好,眉目清晰可見,前來瞻仰的抗聯(lián)老戰(zhàn)友、東北民眾憶起將軍當年抗日風姿,無不淚灑當場,至此將軍得以魂兮歸來。
將軍安息
值得一提的是,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條件艱苦時,來自靖宇縣(原濛江縣)的志愿軍見到身邊的戰(zhàn)友凍到瑟瑟發(fā)抖時,會大聲喊:“你們得學老楊,抓把雪往身上搓搓。”
見到戰(zhàn)友手拿大餅卻無從下嘴時,也會喊:“用火烤餅子,學老楊吃苞米豆。”就這樣楊靖宇在抗聯(lián)艱苦奮斗的精神激勵著一個又一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
抗美援朝勝利后,有志愿軍戰(zhàn)士專門到東北烈士紀念館去瞻仰將軍遺首,許多人得知他身首分離的情況,紛紛向上級提出申請重修將軍墓。
這個建議很快便得到組織批準,接著歷時3年的通化靖宇陵園完工后,1957年組織要求靖宇縣將將軍遺體遷移至通化,同時東北紀念館也將遺首送至通化。
兩方人員到達通化后,當?shù)卣娒裨诨疖囌九e行了隆重的將軍回歸儀式,接著楊靖宇將軍的遺體和遺首被以石膏塑形,將軍身蓋五星紅旗,入殮棺木后,上罩著黑色絲絨,被安放在靈堂后的拱形園廳正中處。
在肅穆的音樂聲中,黨組織代表、將軍的老戰(zhàn)友、及各界民主黨派、群眾團體無不淚目。儀式結束后楊將軍遷入青松翠柏的通化陵墓中,至此一代民族脊梁,長眠于靖宇陵園內,英魂終得安息。
結語:
在楊將軍的安息之地,有一塊刻著“民族魂”三個字的巨大石塊,民族魂可以說是對楊靖宇將軍的最高評價。
當年東北冰天雪地,超出人類極限的環(huán)境里有著將軍難以被磨滅的民族魂,有著打不斷、折不彎的民族脊梁。
將軍在饑寒交迫,瀕臨絕境之時,也依然視死如歸,用自己的鮮血和不屈書寫了中華民族的“骨氣”。
據(jù)說當年追捕并殺害楊將軍的日寇岸谷,在日本戰(zhàn)敗自殺前,還寫了份遺書,那上面寫著:“我們天皇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或許是錯誤的,或許是不合時宜的,因為中國還有許多像楊靖宇這樣不屈的鐵血軍人,所以我們的失敗是注定的。”
的確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注定結局不會好,而有了英雄卻忘了英雄的民族更是可恥的,愿后人勿忘國恥,緬懷英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