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館
近日,董宇輝因獲得2024年度“人民文學獎”被網友們罵慘了!
雖然大家都知道,作為帶貨網紅的董宇輝在直播間帶貨時展現出極高的文學素養,一張嘴便金句頻出。
但話說回來,并沒聽說董宇輝寫過什么文學大作啊,他憑啥就拿文學獎啊?
義憤填膺下,人們一邊抨擊人民文學的墮落,一邊嘲諷董宇輝不配。
“真是一個敢發,一個敢領!”
“小丑在殿堂、真正的大師被雪藏。”
“郭敬明只恨生得太早,不然也是人民文學家。”
為什么董宇輝獲“人民文學獎”能引發如此大的爭議呢?
首先,“人民文學獎”是由中國一流純文學月刊《人民文學》雜志評選頒發的。
《人民文學》創刊于1949年,是新中成立后國第一份國家級文學雜志。
它以發表中短篇小說為主,兼及長篇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隨筆、兒童文學等。
作為國家級期刊雜志,它代表了中國文學的最高水準。當年創刊時,由毛主席題詞,郭沫若寫刊名,茅盾做主編。
之后七十多年,它一直是國內民眾以及文學愛好者心中重要的文學陣地。
因此,它評選出的“人民文學獎”含金量都特別高。
以往獲獎的作家,大都是國內有作品、頗具實力的作家,比如賈平凹,王蒙,陳忠實,梁曉聲,莫言,周國平等。
而董宇輝,一來不是作家,只是個直播賣貨的網紅而已。
雖有極高的文學素養,因才華橫溢、出口成章成為眾人眼里“知識型主播”的代表。
然而翻遍董宇輝相關的視頻文字,除了一大堆從書中背來的雞湯短句子以外,并沒發現有什么能打動人心的原創文學。
曾爆火全網的短句:“當你背單詞的時候,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當你算數學題的時候,南太平洋的海鷗正掠過海岸,當你晚自習的時候,地球的極圈正五彩斑斕。”
也是改編自網絡雞湯短句:“你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你看報表時,白馬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你擠進地鐵時,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云端……”
二來,董宇輝在直播間帶貨時屢屢翻車的現象引發諸多網友不滿。
比如把羽扇綸巾讀錯,還覺得居里夫人發現了鈾,發明了X光機,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作為中國文學界頗具權威的文學獎,竟然讓和文學八竿子不著邊的董宇輝獲得,有誰能服氣呢?
這個獎項的頒發,是對真正文學大師的“羞辱”,也側面向大家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真相:
在這個流量時代,有影響力的人真的是可以為所欲為的。
只要有了流量,你不需要有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也可以獲得人民文學獎;
人民文學這一番為了流量連“臉面”都不要的騷操作,也讓眾網友對它的權威性產生了質疑和抵制。
“人民文學墮落到故事會的檔次,以后再也不訂閱《人民文學》了。”
罵聲陣陣中,我本也打算吐槽幾句。
但是當我詳細了解情況后,才發現董宇輝被罵和人民文學被抵制實在太冤了!
事實上,人民文學頒發的“人民文學獎”雖然大多是頒給原創文學作家的,但還有個別與之文學相關的獎項存在著。
十年前,“人民文學獎”就曾設立過一個翻譯貢獻獎,專門頒發給那些為文學翻譯做出突出貢獻的人。
而此次人民文學給董宇輝頒發的,也是人民文學今年新設立的文學相關獎項“人民文學獎傳播貢獻獎”。
這個“傳播貢獻獎”,同樣不是授予原創文學作家的,而是專門表彰那些對文學傳播有突出貢獻的個體或機構。
那么,董宇輝到底為文學傳播做了什么突出貢獻呢?
眾所周知,自媒體興起后,傳統媒體發展日式衰微。
快節奏時代,大部分人在工作閑暇之余,不會選擇去讀書看報了,而是變成了刷短視頻,就算是看書,也是拿著手機在看電子書。
電子書瀏覽的內容也是爽文小說占比成分高,而那種思想深刻、動輒幾萬字的文學作品占比越來越少。
因為這個時代,人們更喜歡短平快的即時滿足。這可能是人性的弱點,也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所致。
看文學的人少了,如此一來,純文學雜志,就日益被邊緣化,包括行業top水平的《人民文學》。
前五十年里,《人民文學》動輒百萬銷量。
而如今,一年銷量不如一年,到了2023年,《人民文學》全年訂閱僅僅只有4萬套,銷量屬實慘淡了。
再這樣發展下去,《人民文學》隨時有瀕臨倒閉的危險。
原本文學已被大眾唱衰,各種文學“已死”的言論甚囂塵上,如果連行業領軍的人民文學都垮臺了,那中國文學離死亡就真的不遠了。
這些年,為了增長銷量,人民文學嘗試了各種方式,比如在出版內容上多增加了網絡文學、武俠小說、科幻作品等欄目,但收效甚微。
而《人民文學》跟董宇輝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合作了2次,卻創造了銷量神話。
其中1月一場直播中,《人民文學》主編以及作家梁曉聲做客直播間,4小時帶動雜志全年訂閱量暴漲至8.26萬套,成交金額1785萬;
12月20日,《人民文學》再次做客董宇輝直播間,2小時,2025年全年12期《人民文學》雜志直接賣了2.9萬套。
兩次合作直播的銷量,是之前全年銷量的兩倍以上,實實在在給人民文學續了命。
此前,也是因為他的推薦,讓余華老師的書籍賣出12.8萬冊;
遲子建的經典作品《額爾古納河右岸》也在他推薦下一年半內銷售突破500萬冊,成為近年來最為暢銷的嚴肅文學書籍。
與董宇輝的合作,讓人民文學深刻意識到,再優秀的文學作品,如果沒有流量傳播,作品賣不出去,沒有人欣賞,是無論如何也走不下去的。
就像埋在深山的金子,價值再大,如果沒有被世人發現,也只是土里的一堆廢鐵而已。
文學需要流量的扶持,流量是文學的生命源泉。
所以《人民文學》新設立的這個“傳播貢獻獎”,非常有必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而董宇輝創造的銷量神話足以說明,他獲得這個“傳播貢獻獎”,是實至名歸、當之無愧的。
他通過直播帶貨形式讓文學觸及了更廣泛的受眾,也讓許多人重燃了對紙質書的興趣。
很多董宇輝的粉絲也表示,自己就是因為董宇輝的直播,才選擇購買紙質書,并逐漸喜歡上了閱讀。
正如頒獎詞中所說,董宇輝用自身的影響力將文學一次次推向讀者,喚起了無數熱愛文學之人的內心熱望。
所謂人紅是非多,從2022年董宇輝爆紅那天起,圍繞在他身上就有頗多爭議。
雖然在直播間,他給人一種學識淵博,出口成章的文化人的感覺。
看到牛排時,他會順勢教觀眾許多實用的單詞:牛排steak、平底鍋pan,牛排原切original cut……
看著一根玉米,董宇輝記起了童年的仲夏夜,向觀眾講述著他在涼風習習的院子里,無憂無慮啃玉米的回憶。
賣櫻桃時,他想起外婆院子樹上滿地掉落的櫻桃,那鮮活的模樣像極了他的外婆,宛如掉落在人間的星。
但聚光燈下,再優秀的人,也難免會有瑕疵點;優點被放大的同時,瑕疵也被加倍審判。
于是,在直播間各種“口誤”將董宇輝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人們眼里,作為知識型主播,根本不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董宇輝一次次的“口誤”顯得非常沒文化。
原本在一次次的流量圍觀和輿論的審判下,生性內斂的董宇輝就足夠內耗,時常失眠,安眠藥粒數不斷增加,卻無法睡一個完整的好覺;
這次,網友對他的質疑,想必也在無形之中給他增加不少壓力。
但說實話,作為一個帶貨主播,他的工作已經做得足夠好了,每場直播下來,都能創造驚人的銷量。
此次獲人民文學獎,別說什么配不配了,更多是董宇輝和人民文學的雙向奔赴。
就像網友說的:
“說句不好聽的,董宇輝要是不幫忙賣雜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有這個獎。”
想起董宇輝帶貨圖書《月亮與六便士》時,曾對觀眾說過這樣一段話:
“六便士很重要,但月亮更重要。我不是讓你當一個不靠譜的浪子,而是在世俗中也不要忘記眼中的星光。”
董宇輝真的是一個熱愛讀書,并熱忱用自己才華和學識將書本中美好的知識傳播給更多人的這么一個人。
愿局外的嘲諷者,對他多一點寬容,少一些偏見。
也給大眾文學多一些關注,讓用文字照亮時代的作家多一些活路。
不然等以后中國文壇莫言和余華這些個名家相繼走后,未來的文壇又該靠誰支撐下去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