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路透社報道,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帕哈爾加姆鎮發生針對游客的槍擊事件造成20多人死亡后,特朗普在“真實社交”網站上表示:“克什米爾傳來令人深感不安的消息。美國堅定地與印度站在一起,共同打擊恐怖主義。我們為遇難者的靈魂祈禱,也為傷者早日康復祈禱。我們全力支持莫迪總理和偉大的印度人民,并向他們致以最深切的同情。”報道稱,印度總理莫迪中斷了沙特阿拉伯之行返回國內,他批判這一“令人發指的行徑”,并承諾將把罪魁禍首“繩之以法”。
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決定:印度立即暫停執行《印度河河水條約》,停止河水共享的合作,直到巴基斯坦“可信且不可撤銷地”放棄對跨境恐怖主義的支持。關閉印巴之間印度一側的阿塔里綜合檢查站。禁止巴基斯坦公民持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免簽計劃簽證前往印度。此前簽發給巴基斯坦公民的任何SVES簽證均視為已取消。目前持SVES簽證在印度的巴基斯坦公民必須在48小時內離開印度,巴基斯坦駐新德里高級專員署的全部軍事顧問被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
莫迪(資料圖)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紛紛發聲譴責,但考慮到克什米爾地區的敏感性,并未深入觸及當地的政治爭議。古特雷斯倒是提了一嘴,但也只是說希望通過政治手段解決沖突,暗示以暴制暴并非良策。相比之下,美國和以色列這對親密盟友的表態就要強勢多了。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寫道,克什米爾的恐襲事件令人不安,美國將全力支持印度人民和總理莫迪,與其一起打擊恐怖主義。以色列外長薩爾也表達了類似的立場,這符合美以一貫的“反恐戰略”。
這起事件發生在莫迪政府努力“重塑克什米爾形象”的關鍵階段。近年來,印度當局試圖通過加強安全管控和經濟刺激計劃,將印控克什米爾包裝為“安全、可投資、可旅游”的新興目的地,向外界宣稱“局勢已經正常化”。然而,一場針對游客的血案,直接擊碎了印度政府精心營造的和平假象,也向世界昭示了克什米爾地區潛藏的深層緊張與對抗依舊尖銳。槍聲再次提醒人們:這個飽受爭議的領土從未真正回歸穩定,任何片面的強行整合都只是表面文章。
莫迪(資料圖)
據悉,這是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近年來人員損失最嚴重的一起襲擊事件。一個名為“克什米爾抵抗運動”的激進組織已宣布對此事負責,強調襲擊是為了表達對超過8.5萬“外來者”進入克什米爾定居的不滿。印度安全部門則再次將矛頭指向了巴基斯坦,強調“克什米爾抵抗運動”等激進組織背后站著的是巴政府,并暗示此次槍擊事件與巴陸軍參謀長穆尼爾不久前的一次講話有關。印度官方認為,穆尼爾的發言激勵了當地的反對派武裝人員,是此次襲擊的“催化劑”。
莫迪將該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揚言定要將元兇繩之以法。隨即,他中斷了對沙特的外事訪問,匆匆緊急返回印度。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英國《經濟學人》的說法,一個疑似由當地民族主義者組成的組織宣布對此事負責,聲稱襲擊原因是近年當地涌入了大量外來定居者。然而印度警方卻認為,襲擊者是想親巴勒斯坦的反印人士,印度有影響力的前軍官還在指責是巴軍策劃了事件。有專家憂心,印巴或因克什米爾問題再度爆發小規模戰爭。
莫迪(資料圖)
克什米爾問題一向都是印度最敏感的神經。這次襲擊也讓印度政府措手不及,后續是否還會升級,還有待觀察。原本在沙特訪問的印度總理莫迪也為此提前結束訪問,回國主持大局。這次襲擊也再次印證了印度是個“泥足巨人”的事實,要想參與大國博弈,印度首先要做的是解決好內部矛盾。如果自身的脆弱性得不到改善,其外交戰略的雄心壯志也無從實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