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執政百日交白卷,中美關稅戰吃虧,俄烏調停無人理,急于找回面子的他,只能把伊朗當作最后突破口。
軍事威脅與外交施壓并用,特朗普急切想在伊朗核問題上扳回一城,然而哈梅內伊態度異常強硬,直接拒絕接受"霸凌者"要求。
特朗普為何非伊朗不可?哈梅內伊哪來的底氣硬剛美國?
作者-山
伊朗成為最后救命稻草
美國白宮內,特朗普的臉色比烏云還黑。桌上的經濟報表和民調數據宛如一把把鋒利的刀,刺痛著這位自詡"交易大師"的總統。上任百日,他發現自己正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外交泥潭。
中俄兩大強國如同銅墻鐵壁,任憑他如何叫囂,都紋絲不動。這個時候,伊朗就像沙漠中的一處綠洲,成了他迫切需要的政績救命稻草。
為什么是伊朗?原因很簡單。相比中俄這樣的大國,伊朗看起來是個容易對付的目標。至少在特朗普眼中是這樣。畢竟,他在第一任期就單方面退出了伊核協議,似乎沒遇到什么阻力。現在,他急需在伊朗身上"做成一單大買賣"。
信息源:2025-04-17 07:04·大象新聞 中方回應美對華加征245%關稅:中方不愿打,但也絕不怕打
當特朗普的國家安全團隊遞上伊朗情報簡報時,他眼前一亮。如果能迫使伊朗在核問題上讓步,不僅能證明自己的"談判天才"本色,還能向以色列和沙特等盟友展示美國的領導力,何樂而不為?
然而,特朗普沒想到的是,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對他的施壓戰術不屑一顧。在公開講話中,哈梅內伊甚至毫不客氣地稱美國為"霸凌者"。這讓特朗普面臨兩難困境,要么繼續加碼直到伊朗屈服,要么承認失敗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為何特朗普如此急于對伊朗施壓?原因恐怕就藏在他與中俄交手的慘痛經歷中。讓我們看看世界另外兩大強國是如何讓這位美國總統碰得頭破血流的。
信息源:2025-04-11 10:30·央廣網 美伊赴阿曼談判前 伊朗強調不懼美國威脅
中俄打臉特朗普
特朗普就像一個不懂象棋規則卻偏要挑戰大師的初學者,在中俄兩條戰線上遭遇了全面潰敗。在對華關系上,他揮舞關稅大棒,結果砸中的是美國自己的腳。
美國農民站在堆積如山的大豆前,欲哭無淚。硅谷科技巨頭們更是坐不住了,蘋果公司高管緊急召開會議討論組件成本上漲問題——中國制造的零部件占比高達67%,關稅意味著每臺設備成本暴增300美元。
市場反應更是血腥殘酷。美國國債遭遇恐慌性拋售,十年期收益率突破5%,創16年新高。連美國三大零售巨頭都聯名上書白宮,警告關稅政策可能導致80萬零售業工作崗位流失。
信息源:2025-04-07 13:34·環球網 新一周繼續大跌!美股過去兩交易日已蒸發5.4萬億美元
特朗普的對俄策略同樣慘不忍睹。他自信能用"交易藝術"讓普京乖乖聽話,結果第一回合就被打得找不著北。美國副總統萬斯在印度發出"最后通牒",要求俄烏接受領土交換方案,卻被俄外長拉夫羅夫當場嘲諷為"新殖民主義"。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不買賬,社交媒體上怒懟,克里米亞永遠是烏克蘭的!與此同時,莫斯科街頭的坦克生產線晝夜轟鳴,普京簽署法令加速軍工生產,根本不把特朗普的威脅放在眼里。
在中俄的雙重打擊下,特朗普猶如折翼的老鷹,不得不加速尋找能夠重塑威望的新突破口。就在他急切尋找出路之際,哈梅內伊卻表現出一種反常的強硬姿態,這種底氣究竟來自何方?原來,中俄兩國在伊朗背后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信息源:2025-04-24 02:45·財聯社 特朗普炮轟澤連斯基:他可以選擇再打三年 然后失去整個國家
哈梅內伊的底氣來源
當特朗普滿臉通紅地在白宮發出對伊朗的威脅時,德黑蘭的哈梅內伊卻仿佛胸有成竹。這位伊朗最高領袖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不僅沒有絲毫退縮,反而直接拒絕接受"霸凌者"的要求,態度之強硬令人咋舌。
他的底氣何來?答案藏在一組驚人的數據里。過去一年,伊朗與中國的貿易額增長了40%。中國不僅成為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還向伊朗提供了價值數百億美元的投資承諾。與此同時,俄羅斯副外長公開表態,中國要多少油,俄羅斯就會運多少。這話雖非直接針對伊朗,卻清晰展示了俄方的立場——在能源問題上抱團對抗美國。
中俄為伊朗撐起了一把經濟保護傘。面對美國的金融制裁,中國和俄羅斯建立了繞過美元的貿易結算機制,允許伊朗在全球市場上繼續買賣商品和能源。這使得美國的制裁效果大打折扣,給了哈梅內伊足夠的回旋余地。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伊朗的價值更是不可替代。作為連接中亞和西亞的戰略樞紐,伊朗是"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的重要參與者。中俄兩國都不會眼睜睜看著這個關鍵節點落入美國掌控。
更令特朗普惱火的是,哈梅內伊在國際舞臺上的表現愈發自信。他不僅拒絕接收特朗普的威脅信函,還公開宣稱,美國并非尋求談判,而是在提要求。這種強硬立場背后,是中俄兩國提供的實質性支持和默契合作。
這種中俄伊三國的戰略聯盟不僅改變了當前局勢,還將深刻影響未來國際格局。特朗普原本期望能夠各個擊破,卻發現自己正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新三角關系。
特朗普、伊朗與中俄博弈
國際關系舞臺上,一場引人注目的三角博弈正在上演。特朗普面對的不再是孤立的伊朗,而是在中俄支持下的一個全新棋手。這場博弈的結果,將直接影響特朗普政府的政績單和國際聲譽。
美國傳統的極限施壓策略已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中俄伊三國形成了一種非正式但高效的合作機制,共同應對美國的單邊主義。特朗普的每一步棋,都會引發三國的協同反制,大大削弱了美國的戰略靈活性。
全球產業鏈正加速"去美國化"。越南紡織業承接了30%的中國訂單轉移,墨西哥成為新能源汽車投資熱土。這些變化預示著,即使特朗普在伊朗問題上勉強取得某種"勝利",也無法阻止全球經濟格局的深刻調整。
更令華盛頓憂心的是,北約內部裂痕正在擴大。法國拒絕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德國自顧不暇地提高國防預算,土耳其和匈牙利則悄悄與俄羅斯談判糧食出口協議。傳統盟友的離心傾向,進一步削弱了特朗普對伊朗施壓的國際支持基礎。
面對這種局面,特朗普或許不得不重新評估對伊政策。繼續強硬可能導致更大的國際孤立;選擇妥協則會被視為軟弱無能,損害其強人形象。無論哪種選擇,都將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在大國博弈的棋盤上,特朗普似乎正輸掉先機。他的"美國優先"口號無意間促使中俄伊三國加速走向戰略協作,形成了一種特朗普始料未及的新均衡。這一變化,或將成為國際秩序轉型的重要標志。
結語
特朗普的外交困境折射美國霸權危機,"美國優先"悄然變為"美國退縮"。中俄伊戰略協作正在重塑國際格局,華盛頓霸權受到前所未有挑戰。
從中東到亞太,特朗普政策處處碰壁,伊朗問題成為其執政成敗關鍵。哈梅內伊則借助中俄支持,展現出罕見強硬姿態。
大國博弈下各國如何尋找平衡?新國際秩序將向何處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