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長貝森特是最早策劃和其他國家達成“聯盟”來對抗中國的,現在計劃已經接近成為泡影,他又開始大篇幅和中國講道理,希望中方能“改變發展路線”。本月上旬在中國對美反制加征關稅之后,美國財長貝森特就在國際上呼吁其他國家應該“共同應對中國的口”,但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早些時候《華爾街日報》又爆料,貝森特提出建議讓特朗普以“減少關稅”為誘餌,使得其他國家為了獲得美國減稅而對中國的制造業進行脫鉤。
但這條計策又沒能成功,到目前包括英國、歐盟、越南等多個國家都已經明確表態,稱對華貿易和對美國關稅談判是兩回事,不會為了和美國的談判損害對其他國家的貿易,這就表明了貝森特的方案根本不可行。美媒評價這位風險投資管理人出身的美國財長,似乎在國際上總傾向于“逼人下注”,玩這種不存在雙贏的單核政治游戲,這和他的任職履歷非常相符。不過這次美國要對抗的是全世界一百多個經濟體,貝森特的這套起不到什么作用。
23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年會上,貝森特又開始熱心地給中國建議“新路線”。他表示中國如今依賴出口擺脫經濟困境的模式不可持續,現在既損害中國的利益,也不符合全球的經濟利益;中國現在“必須要改變”,希望國際社會也支持(中國改變),中方必須要從出口模式換成依賴消費和內需的模式。少早些時候他才說對華關稅戰“不可持續”,希望中美能找到解決方式,現在就勸中國“換換路線”。
有金融界學者認為,貝森特勸中國“更換出口路線為內需”,這在西方為主導、美元貨幣為根基的現狀下是根本不可能從這條路發展致富的。因為全球的科技紅利已經早被壟斷,中小國家沒有再接受這種高利潤模式的機會,就必須從制造業穩扎穩打開始逐步升級,沒有任何捷徑,這就是上世紀日韓崛起的路線。但現在制造業興國的主體變成了中國,中國從生產襯衫螺絲釘開始,到現在逐步能生產芯片、電車并向全球出口,經濟正在一步步變強;美國卻認為這種模式是“不對的”,原因到底何在?
所以這件事說到底,不管是貝森特的規勸還是他們的關稅圍堵中國計劃,目的只有一個:遏制中國崛起,不讓中國和美國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美國。如果說制造業不好、出口路線不對,那么特朗普為什么現在正在大力提倡制造業回流,讓美國逐漸吸收臺積電等先進企業,向全球出口呢?對此也有評論稱:“200多年之前,西方的這些列強們完成工業革命,生產力空前龐大的時候,他們決定向全球各國傾銷一切產品;如果有國家不愿意,會被堅船利炮打開大門,被迫簽訂關稅協議。現在這些列強們居然開始喊‘依賴對外出口根本不行’,說到底還是他們沒有這種能力,也不接受別人發展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