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62年的中國和印度邊境戰爭,印度方面出動王牌軍隊,動用重型武器,試圖將解放軍一舉殲滅。
面對如此精銳的敵軍部隊,我軍僅僅用了一招,就將他們的王牌全數抽取,所謂的印度王牌軍,在我軍巧妙地配合和強大的技戰術面前,幾乎不堪一擊,最后只得自食惡果。
因為一場中印班公洛之戰,解放軍在印度士兵心中,成了不可戰勝的敵人,他們只要聽到解放軍的軍號,看見中國的迷彩服,便會條件反射般地產生陰影。
此后中國的下一步行動,更是讓全體印度士兵羞愧難當,悔不當初。
面對看似無懈可擊的敵人,我軍采用了怎樣巧妙的戰略方法應對?在獲得戰役的勝利之后,我軍下一步又采取了怎樣的行動?
陳兵邊境,野心巨大
自從我們和平解放西藏之后,邊境地區的安全問題,就一直是懸掛在中央軍委頭上的一個重大問題。
西藏距離政治指揮中心較為遙遠,藏族地區的民眾又有著獨特的宗教和文化信仰,要想對此實現長期的有效管理,我們任重而道遠。
或許是察覺到了我國在西藏邊境管理問題上的力有不逮的地方,國外的諸多反動勢力一直蠢蠢欲動,其中,最讓人厭惡的一股勢力就是印度。
印度一直試圖瓜分中國藏南地區的諸多土地,甚至不惜為此多次進犯中國邊境。
1959年,西藏地區發生了一場叛亂,其中很難說沒有印度的手筆。
在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針對印度的態度一直都是小打小鬧,淺嘗輒止,最好不要引發大規模戰爭。
可是1962年發生的一件事,讓中央軍委改變了主意。
這一年印度派出了所謂王牌軍隊,多次騷擾我國邊境駐軍,中央軍委忍無可忍,命令邊境軍人全力反擊。
過去我們在反攻的程度上留有余地,所以給印度人造成了中國人不敢打的錯覺,但這一次有了命令,我們再無顧忌,放開手腳,很快就讓他們的精銳部隊嘗到了敗績。
如果印度軍人是聰明人,那他們就應該激流勇退,保存實力,可偏偏他們在邊境問題上太過愚蠢,不僅沒有回頭,反而繼續挑戰中國的底線。
于是在中印邊境戰爭爆發之后,班公洛戰役,成為了解放軍讓敵人聞風喪膽的一場經典之戰。
1962年11月,中印班公洛之戰爆發,印度政府對這場戰役相當重視,在準備階段,他們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大約1.2萬精銳士兵,全部集結到中印邊境之上,他們大多參加過印度爭取獨立和反抗外來侵略的戰爭,用身經百戰來形容毫不夸張。
他們有著默契配合,也有著強大的單兵作戰能力,只要讓他們結成陣形,他們就能所向披靡,當然,所謂的所向披靡,也只是他們自己這樣認為。
人數上的碾壓還遠遠不夠,他們甚至動用了國家壓箱底的重型武器,比如大口徑的坦克炮,比如殺傷力極強的裝甲裝備。
其中有許多武器,都是蘇聯和美國這兩個超級大國對他們的援助。
印度本來就自視甚高,認為自己在亞洲沒有對手,如今再加上兩個強國的幫助,他們從不懷疑,中國軍隊會在他們手上全部被殲滅。
這份自信令人嘆為觀止,但我們絕不像他們以為的那樣,面對強敵便動彈不得。
事實上,班公洛戰役正式打響之前,藏字部隊如同猛虎下山,快準狠地對敵人進行了精準偵察。
我們的偵察兵同樣身經百戰,工作經驗十分豐富。他們利用野外地形和植被的掩護,成功接近印度駐軍大本營,探查到了許多有效情報。
比如,廓爾喀王牌部隊的雇傭兵們,全部被他們派上了用場。
這支名義上的王牌部隊,的確是印度國內最精銳的力量,畢竟,雇傭兵是被他們的殖民國家英國親自訓練出來的老牌隊伍,對命令絕對服從,對國家絕對忠誠。
他們作戰能力強,面對不太強大的敵人時,以一當十完全不在話下,印度人相信,廓爾喀雇傭兵們,一定能夠讓我們的解放軍望而生畏。
印度政府之所以如此全副武裝,那是因為他們知道,丟了班公洛,他們將再也沒有退路。
班公洛往后,就是印度的國境,如果解放軍越過了班公洛,我們就能在印度境內長驅直入,他們守不住邊境,就更加不可能守住腹地。
因此,背水一戰,印度拿出了近似于破釜沉舟的勇氣。
不過,“近似于”的程度畢竟還是不夠,所以戰爭的失敗,或許從準備階段就已經注定。
無法拼盡全力,心中總有僥幸,那就注定不會勝利。
面對敵人如此強大的配置,我們也在積極動腦,想辦法瓦解敵人的優勢。
他們最顯著的優勢無外乎三點,對地形地勢情況的熟悉,眾多士兵的全部出動,以及重型武器的運用。
針對三大特征,我們一一化解。
地形地勢和自然環境這一塊,偵察兵再次發揮重要作用,他們在勘察敵軍情況時,還會對地理情況做出記錄,給我軍指揮部帶回來了一張張完整的地形圖。
人數這一塊,我軍始終認為,只要不是大規模機械作戰,那戰斗人數就貴精不貴多,既然敵人人數眾多,我們就避免雙方進入機械作戰和大規模沖鋒的局面。
至于重型武器,也是同樣的道理,坦克和裝甲車等強殺傷武器,只有在遠距離地射擊當中才最有用,既然如此,我們就盡量采用近身作戰的方式,避開他們的鋒芒。
于是,經過指揮部的多次會議商討,我們確定了最終使用的絕妙招數,穿插迂回。
只這一招,敵人的優勢,便不能再成為優勢,我軍還能實現反攻,對敵人造成壓制。
穿插戰術,掐頭去尾
所謂穿插戰術,意思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深入敵軍陣營之中,甚至是深入敵后。
我們盡量避免在戰場上把距離和敵人拉開,也盡量不給敵人的重型武器制造使用的機會和空間。
通過穿插的方式,我們把敵人的整支隊伍全部打為零散的部分,他們無法形成合力,我們正好能夠一一擊破。
另外,穿插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斷后。我們通過隱秘的小路繞到敵人身后,斷掉敵人的增援部隊,也斷了敵人的后路。
他們即使在我軍猛烈的攻勢之下想要撤退,最后也會無路可逃,隨著雙方的緊密準備,一點點部署完成,戰役爆發的時間也越來越近。
而當班公洛戰役正式打響那天,我們發現,我軍對敵人的預判完全準確。
他們采用的作戰方式,是最為傳統和老舊的作戰方式,那就是一字長蛇陣,這一陣形還是當初英國士兵在訓練印度士兵時,最常采用的方式。
他們利用峽谷狹長的地勢,將所有精銳部隊一字型排開。
整個陣形,迎面給對手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和威脅,而當首尾兩部分成功會合之后,他們又能以大規模沖鋒的方式,直接碾壓對手的火力攻擊。
我們的穿插迂回的戰術,正好是一字長蛇陣的克星,在最重要的兩個環節,掐頭和去尾之上,中國解放軍發揮出了天衣無縫的配合能力。
我們首先要做的并不是頂住敵人的頭部攻擊,而是趁著雙方攻勢還未完全爆發至頂端之前,讓負責去尾的部隊率先通過隱秘的小路穿插至敵人身后,繞過敵人的陣線,切斷他們的所有退路。
解放軍藏區第11師,承擔了這個艱巨而繁重的任務。
中印邊境的貝利小道,是他們穿插的必經之路,這條小路,在偵察兵交回的邊境邊防地形圖上有著明確的標注。
它的位置較為隱蔽,四周雜草叢生,樹木高大,平時極少有人通過此處,我軍從此處繞路至敵人身后,恰好能夠做到無聲無息。
雖然我們不需要時刻提防敵人的攻擊,但我們需要應對相當嚴苛的環境條件,這條路上時常會有毒蛇毒蟲出沒,我們需要及時作出預防和應對。
長時間急行軍,缺乏物資和水源補給,我們除了需要提前帶好充足的物資之外,還需要應對在路上可能產生的饑餓口渴等生理問題。
好在解放軍都是鋼鐵一般的戰士,擁有十分強大的意志力,我們克服重重艱難險阻,成功繞路至敵人身后。
當后方部隊發出信號時,前方迎戰敵人頭部的部隊,便正式開始行動。
解放軍藏區第55師,曾經是解放戰爭中南征北戰的精銳之師,他們在戰爭剛剛爆發之后,就成功在西山口將敵人死死按住。
他們負責吸引敵人大部分的火力,后方的斷尾部隊才能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戰略部署,掐頭去尾的兩支隊伍精密配合,天衣無縫,成功把印度軍隊像餃子餡一樣包在了中間。
這個時候,就該打擊敵人腹地的軍隊出動了。
大獲成功,見好就收
在戰友們到位以后,進攻的主力隊伍像一根離弦的箭,從天而降一般,出現在敵人已經有些潦草的陣營當中。
除了一字長蛇陣中間的部分士兵可以對抗我軍之外,頭尾兩端的士兵,都在忙于應付我們的掐頭去尾部隊。
他們的力量,成功被我們分散,我們的戰術,也大獲成功,解放軍在成百上千次游擊戰中鍛煉出來的機動能力,讓印度軍隊嘆為觀止。
我們率先對準他們的機槍口搞破壞,等到機槍被毀,或是負責開槍的士兵被殺之后,我們便迅速調整重點出擊部分,讓好不容易趕到主戰場的印度士兵看不到一點身影。
此時此刻,在他們團團轉的時候,我們已經成功到達側面,側面通常是敵人防守力量最薄弱的地方,也正好可以成為我們打開印度缺口的大門。
像撕裂一道開口那樣,我們成功瓦解印度人那微乎其微的攻勢,穿插到了他們的中間。
敵人的坦克和火炮,現在再也不敢使用,甚至連重型機槍,他們也不敢再輕易使用,這是因為,解放軍戰士和印度士兵已經混雜在一起,他們一旦開炮開槍,死的一定會有自己人。
印度指揮官,舍不得自己的王牌士兵戰死,他們瞻前顧后,而我們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論近身作戰能力,印度的士兵再強,也不可能比經歷過抗日、解放和抗美援朝三次戰爭淬煉之后的中國軍人更強。
所以很顯然,他們不會是我們的對手。
在包圍戰術正式發揮作用之后的第一天,印度就有上百人在戰場上死去,幾百人傷到失去了戰斗能力。
我們雖然也有傷亡,但跟印度那觸目驚心的數字相比,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班公洛戰役打到最后,印度士兵已經完全失去了戰斗欲望。
一位僥幸存活的印度老兵回憶起這場戰役,產生的各種情緒中,最多的一種就是恐懼。
他說:“中國士兵神出鬼沒,常常出現在我們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就連懸崖,好像他們也可以隨隨便便攀爬。我們已經不想打了,我們恨透了印度政府愚蠢的決定。再這樣下去,我們會全部死在那里。”
戰斗中的失敗不可怕,心理上的陰影,才是最可怕的地方,經此一役,他們再也不想和中國人為敵。
印度人眼見不敵中國人,急匆匆想要撤退,可是我們已經預見到他們的動向,提前把他們的退路全部堵死。
于是在主戰場后方,又一場血戰爆發,印度再一次失敗,班公洛戰役,中國可以說是大獲全勝,而印度軍隊則狼狽潰逃。
守不住班公洛,他們以為,印度境內的國土即將淪陷,但他們沒有想到,中國竟然會見好就收,鳴金收兵。
我們對其他國家的土地,從來不感興趣。而我們的態度,也讓印度人羞愧不已,有士兵甚至放話稱,以后就算有人拿槍逼他,他也不可能再和中國人打仗。
結語:
班公洛之戰前自信滿滿的印度人,被我們的穿插迂回戰術折磨得凄慘狼狽,當然,野心勃勃的國家不值得同情,也不會讓我們產生共情。
我們只知道,打退了印度,中國邊境就能迎來穩定的環境,至于進一步進攻他國,我們完全沒有類似的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