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廣東省人民檢察院舉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廣東檢察機關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省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逮捕侵犯知識產權犯罪2162件,其中逮捕1265件;受理審查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2324件,其中起訴1779件。
本次發布的十大典型案例覆蓋商業秘密、專利、著作權、商標權、地理標志等多個領域,反映出知識產權侵權犯罪呈現多樣化、復雜化的態勢,比如犯罪手段更新、犯罪鏈條化、侵權領域拓展等。
其中,盧某華等10人假冒國外知名化妝品注冊商標案涉案金額達到1.43億元,檢察機關堅持全鏈條打擊,提前介入引導偵查,不僅打擊了以盧某華為核心的制假售假犯罪團伙,還依法追訴了下游銷售鏈條,徹底鏟除上下游產業鏈。
案情顯示,2019年至2021年期間,盧某華等購入與LOREAL(歐萊雅)、ESTEE LAUDER(雅詩蘭黛)、LANCOME(蘭蔻)等知名品牌外觀相似的化妝品,雇傭人員進行儲存、貼標,隨后向下游莊某柳等銷售。莊某柳同樣雇傭人員進行儲存、貼標,并以正品售價的50%對外銷售。2021年10月,公安機關查獲兩處倉庫的假冒化妝品貨值467萬元。
經審計,盧某華等人銷售金額1.43億元,違法所得3778.71萬元。莊某柳購入假冒注冊商標商品金額1.29億元,銷售違法所得2700萬元。案發后莊某柳主動退繳違法所得403萬元。
2023年,清遠市清城區人民法院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盧某華等人有期徒刑八年至三年不等,并處罰金320萬元至2000萬元不等;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莊某柳有期徒刑六年,并處罰金1500萬元。二審均維持原判。
典型意義
案件偵查過程中,清遠市清城區人民檢察院依托“偵檢協作”機制,針對重大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開展提前介入,向偵查機關提出建議:一是查明起獲的商品包裝是否含有注冊商標標識,犯罪嫌疑人是否存在“貼標”行為,準確區分假冒注冊商標罪與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二是重視收集客觀證據查明犯罪金額。
案情進入審查起訴階段后,檢察院重點開展準確認定涉案非法經營數額以及追訴漏犯等工作。針對制假售假產業“分段作業”特點,檢察機關在審查上游犯罪時同步審查下游銷售鏈條,通過《補充移送起訴通知書》追訴關鍵環節犯罪分子,實現對假冒注冊商標犯罪的全鏈條打擊。
南方網、粵學習記者 黃慧詩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本賬號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采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