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韓國舉辦的一場殘運會配餐沖上熱搜,不是因為豪華,而是太“韓”酸。
據媒體報道,價值12000韓幣的盒飯,一點點肉都沒有,全是各式各樣的泡菜,遭到曝光后,網友也是直呼“給狗,狗都搖頭”!
那么事情真的是如此么?
事件始末
據韓國YTN電視臺報道,在韓國忠州市殘運會期間,主辦方向運動員提供的盒飯標價12000韓元(約合人民幣61元),但盒飯里僅有泡菜、海苔、青椒等小菜,未包含任何肉類。
從曝光的圖片來看,確實如此,種類還不少,如果對于普通人來說,只吃一餐可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這些卻是給運動員吃的,那么高強度的比賽,只吃這些沒營養的東西,可能在賽程過半的時候,人直接就昏迷了。
當盒飯的照片出現在網絡上時,立刻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網友更是戲稱其為“韓國國宴套餐”,這一諷刺性標簽直指韓國飲食文化中泡菜的符號化地位。
面對輿論壓力,涉事餐飲企業也是沒有逃避,直接道歉,承認準備不足,宣布僅收取一半費用,見到企都這個態度了,主辦方也是緊接著表示,會在后續追加飲料和零食作為補償。
然而,這種減錢加零食的應對方式,也不是一個比賽應有的態度,因為最核心的問題是營養怎么跟得上,零食吃多了或許還會影響到比賽成績。
自家比賽成這樣,在巴黎奧運會的時候,居然還大言不慚的表示,巴黎奧運村的伙食不好,根本吃不進去,實在是諷刺。
奧運“自備廚師”
2024年巴黎奧運會期間,韓國代表團因不滿奧運村提供的素食餐單,直接空運1.5噸大米、0.5噸泡菜及肉類食材,并自帶15名廚師現場制作韓餐,耗資不菲。
彼時的“飲食民族主義”高調宣揚文化自信,而殘運會的“泡菜盒飯”卻將“雙標”暴露無遺,來我國參加亞運會的時候也是各種挑刺,自己吃泡菜,挑別國幾百道菜的刺,除了韓國估計也沒有那個國家能過做到。
普通奧運賽事可通過明星運動員和開幕式博取關注,而殘運會這類“非流量活動”則淪為“省錢大賽”,連殘疾人運動員的基本尊嚴都要克扣,談何體育精神?
對于這種問題,韓國玩的可是“得心應手”,2023年釜山世博會籌備期間,政府投入數千億韓元用于場館建設,卻對配套服務壓縮成本,此次殘運會盒飯事件,正是這種“重宣傳、輕實質”思維的延續。
殘障運動員因身體條件特殊,對飲食的營養均衡、取用便利性有更高要求,然而,主辦方既未提供適配餐食,也未就菜品設計咨詢營養專家,這種“施舍式服務”暴露了對殘障人群權益的漠視,完完全全就是只在乎“面子”。
而這也不是韓貨第一次因為盒飯“出圈”了,在殘運會風波爆發前一個月,韓國史上最大規模山火救援中,消防員的盒飯同樣因“僅有海帶湯、豆子和泡菜”遭炮轟,許多網友怒斥:“這比監獄伙食還差!”
兩起事件如出一轍,一線工作者,運動員、消防員承擔高風險任務,卻連基本生活保障都被克扣,這種“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邏輯,也是將韓國公共事務管理中“人本關懷”的缺失,展現的淋漓盡致。
殘運會不應止于“勵志敘事”,而需從交通、住宿、餐飲等細節落實無障礙服務,如英國殘奧委會設立“運動員體驗官”崗位,直接聽取參賽者需求。
結語
韓國殘運會盒飯事件,表面上是一場“餐飲翻車”鬧劇,深層卻是對社會公平的拷問。當消防員餓著肚子滅火、運動員嚼著泡菜參賽時,任何“文化自信”的口號都顯得蒼白無力。
真正的進步,不在于奧運金牌的數量,而在于對每一個個體,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尊重與關懷,泡菜可以申遺,但良心不能泡菜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