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作為“射雕三部曲”的完結篇,堪稱經典中的經典,不過如今回想起這部作品,給筆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反倒不是原著情節(jié),而是電視劇版的主題曲,那首《愛江山更愛美人》著實是豪氣。
是啊,江山雖好,但哪個英雄好漢又能不愛美人呢?
(眾女子劇照)
金庸在此作中就塑造了不少多情且貌美的女子,兒時的我們初讀原著時,怕是恨不得將這些女子都娶了,可如今再讀原著才發(fā)現這些女子似乎也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甚至如今她們主動倒貼,你也未必看得上。
第一位:周芷若
周芷若在黑化之前,其實還算是個柔情似水的女子,很難讓人不憐愛。
事實上哪怕是黑化后的她,對張無忌說出那句“倘若我問心有愧”時,也依舊會讓人心動。
再加上張無忌決心退隱時,她說出那句“過得十年八年,你就會想我”更是撩人。
不過當你冷靜下來,就會發(fā)現這女子要不得。
(周芷若劇照)
當初韓林兒捧張無忌,說他日后能當皇帝,周芷若能當皇后,張無忌反駁,周芷若便不高興了,從那一刻就能看出,周芷若愛的不是張無忌這個人,而是張無忌能帶給她的東西。
所以她對張無忌的愛是不純粹的,事實上從她能夠利用宋青書來為自己賣命也能看出,“感情”不過是她拿捏男人的武器罷了。
第二位:趙敏
張無忌為了趙敏放棄了周芷若,至少說明在張無忌看來,趙敏是比周芷若好的。
她也同樣說出了一句十分經典的臺詞,也就是那句“我偏要勉強”。
試問哪個男人又能拒絕一個對自己如此執(zhí)著的女子呢?
再加上趙敏的顏值也算是數一數二的美,仿佛她就是完美的情人了。
(趙敏劇照)
不,還是得細品,趙敏對張無忌確實是好,可她為了張無忌與父兄斷絕關系,這是人能干出來的事?
換個角度,她連至親都能斷交,如此狠心之人,你難道不怕?
第三位:殷離
雖然殷離在正篇故事中已經不再美,修煉那千蛛萬毒手是讓她面目全非,但張無忌還是想娶她的。
(殷離劇照)
比如在靈蛇島上,張無忌就做過一個夢,夢中他就把殷離、周芷若、趙敏等人都給娶了,可見至少在他看來,殷離是美的。
但這女子最大的問題在于狠心,一個能犧牲容貌修煉毒功的人,該有多狠?這種人做你的枕邊人,你豈能安睡?
第四位:殷素素
殷素素在書中留下最經典的一句話,莫過于她對兒子張無忌說的那句“孩兒,你長大了之后,要提防女人騙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會騙人。”
她之所以能說出這句話,就是因為她本人也是個大美人。
(殷素素劇照)
當年初讀《倚天屠龍記》時,筆者一度認為張翠山和殷素素才是書中的男女主角,畢竟正派大俠加魔教妖女的組合就很有話題性,殷素素雖然不及黃蓉聰明,但也確實有幾分黃蓉的影子。
但很明顯,她不如黃蓉可愛,她對張翠山確實不錯,但她始終是妖女,不像黃蓉那般心懷俠義,所以這種女子絕不磕碰,張翠山的結局就是最好的證明,與殷素素在一起,讓他里外不是人,最終只能選擇自刎。
第五位:紀曉芙
作為峨眉派傳人,紀曉芙早就與武當張真人的弟子殷梨亭有了婚約,他們原本能成為世人艷羨的一對俠侶,武當和峨眉的關系也會更親密。
然而紀曉芙卻背叛了殷梨亭,起初她被楊逍抓走,她只是個受害者,但在他們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后,紀曉芙居然愛上了這個輕薄她的魔頭,甚至還給他們的孩子起名“楊不悔”。
對于殷梨亭而言,這舉動堪稱殺人誅心。
(紀曉芙劇照)
表面來看,紀曉芙是個受害者,可細品一番才發(fā)現,她本就不怎么好,只是楊逍的出現激發(fā)了她內心叛逆的一面,所以她才會做出這般荒唐事來。
滅絕師太殺她,其實并沒有什么問題。
第六位:楊不悔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紀曉芙的三觀有問題,她又怎么教得出一個好女兒呢?
作為楊逍和紀曉芙的女兒,楊不悔的顏值自然也不差,起初筆者還以為她會與張無忌成為一對,畢竟他們也算是有過命的交情的。
(楊不悔劇照)
可當楊不悔遇上殷梨亭之后,這女子就變得奇怪起來了,也不知是出于對母親辜負了殷梨亭的愧疚,還是純粹的愛,只知道她確實是與殷梨亭走到了一起。
但她這么做便讓自己的父母更難堪了,哪有與自己母親曾經的未婚夫成婚的道理?對于楊逍而言,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自己的情敵,這都算什么事啊?
這一家子當真都是奇葩中的奇葩。
第七位:郭襄
比起“郭襄哪里不好”這個問題,更多人好奇的應該是郭襄算不算是《倚天屠龍記》中的女子。
其實讀過原著的人都可以給出肯定的答案,《倚天屠龍記》中不僅有郭襄,甚至這個故事都是以她的視角揭開序幕的。
那郭襄為何不值得被愛呢?
很簡單,就因為她只是表面看似深情,其實骨子里是無比輕浮的。
她對楊過的愛意是肉眼可見的,她為了楊過終身不嫁,這確實感人。
可問題在于她是如何看待別人的愛情的?
(郭襄劇照)
當年周伯通提到自己與瑛姑的那段往事,此時郭襄就說了這么一句:“照啊!他有數十位后妃,你連一位夫人也沒有,他顧全朋友之義,該將劉貴妃送了你才是啊。”
因為段皇爺的妃子多,就應該把瑛姑送給周伯通?
得了,如果她眼中別人的愛情就是如此不值一提,那她的愛情也不值得被尊重,她就活該單身一輩子。
這也是金庸故事的有趣之處,不同年齡去讀,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只因金庸確實是把自己筆下的這些人物寫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