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一陣密集的槍炮聲,印度實際控制的克什米爾又一次被點燃了火藥桶,一場嚴重的惡性恐怖襲擊導致至少26人死亡,13人受傷。
為此,正在沙特訪問的印度總理莫迪提前回國處理,隨后印度就宣布了對巴基斯坦的多項報復性措施,而巴基斯坦也是緊跟其后,同樣宣布了對印度的報復性措施。
那么,這場恐怖襲擊究竟是哪一方主導的?印巴兩國又是否會爆發2025年的第一次大仗?在特朗普、普京都支持印度打擊恐怖主義的時候,中國對這件事情又是什么樣的態度呢?
恐怖襲擊究竟是哪一方?
從印度新德里電視臺獲悉,印度實際控制的克什米爾發生了針對游客的槍擊事件,目前事件已經造成了至少26人死亡,多人受傷。可以說,這是2019年普爾瓦馬襲擊事件以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最嚴重的襲擊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還沒追捕到兇手,還沒搞清楚事件來龍去脈的時候,印度媒體卻認為那幾個槍手來自恐怖組織“虔誠軍”的分支:“抵抗陣線”。
而且,印度方面稱,這個“抵抗陣線”與巴基斯坦有著密切的聯系,其活動受到巴基斯坦的資助和指示。
其實,就目前動蕩的世界局勢,站在巴基斯坦的角度來說,他肯定是不希望與印度有直接矛盾的,因為搭載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發展本國的經濟才是他們首要的任務。
至于說印度,他肯定也不希望與巴基斯坦直接爆發沖突,因為它不僅要應付美國的關稅施壓,還要和中國搞好關系。
這就意味著,在印控克什米爾發生的襲擊事件,很有可能是有人在背后挑事,而他們的目的就是想讓印巴發生沖突。
當然,一旦印巴發生沖突,那中國在南亞的邊境也時刻面臨著威脅,而且經過巴基斯坦的“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巴經濟走廊,也會面臨著被“中斷”可能性。
所以,如果這件襲擊事件背后的邏輯真是如此,那最得利的是誰,最具潛在戰略動機的是誰?大家一定有了自己的答案。
我們都知道,近些年美國沒少利用印度遏制中國的發展,不論是所謂的“印度戰略”,還是“印度制造代替中國制造”的計劃。
最巧的是,這件襲擊事件發生的時候,正是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問印度的時候,隨后特朗普就表示支持印度在克什米爾反恐。
顯然,特朗普的支持正是印度挑起印巴沖突的重要原因,而這一切對中國的邊境安全和戰略布局則有著很大的威脅。
中國的表態
雖說可能會有背后勢力的推波助瀾,但印巴沖突的再升級,甚至演變成2025年的第一次大仗的可能,和印度的報復性措施有著直接的關系。
莫迪政府提出的報復性措施包括禁止巴基斯坦民眾進入印度,驅逐外交官,關閉唯一的邊境口岸,暫停《印度河水條約》。
這其中最嚴重的一條就是暫停《印度河水條約》,也就是說莫迪這一招直接掐住了巴基斯坦的喉嚨,最重要的喝水問題、農業灌溉問題完全被印度拿捏。
對此,巴基斯坦怒斥印度此舉是戰爭行為,并同樣對印度發出了報復性措施,即關閉領空,暫停雙方貿易,讓所有在巴印度人限期離境。
此外,巴基斯坦方面稱,如果印度再執迷不悟攔截水源,那巴基斯坦將打擊水壩,直至印度解除封鎖攔截印度河。
可以說,兩國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局面,而特朗普和普京都表示將支持印度打擊恐怖分子,也就是說美國和俄羅斯是支持印度挑起印巴沖突的,而這則反映著所謂印巴沖突已經是大國在南亞地區的地緣博弈、爭奪。
對于發生在克什米爾的恐怖襲擊事件,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對襲擊事件予以強烈譴責,且中國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可以發現,我國與特朗普和普京的表態略有不同,在反對恐怖主義的時候,并沒有涉及到印度,也就是說印度將恐怖主義歸結到巴基斯坦的行為,中國是不認可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