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房子,大多都是依山或依水而建,而村與村之間的差異,不僅體現在建筑風格上,而且還表現在風俗差異上,一般姓氏相同的人,也會聚集在一起。
然而,隨著近期拆遷消息越來越多,很多農民都會下意識地認為,這是在合村并鎮,感覺合村并鎮馬上就要結束試點運行,要全國大范圍推行了。可是事實并沒有這么簡單。
其實,作為農村規劃的一種,合村并鎮的本質以及后期發展,都需要農民有更深刻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客觀地面對接下來的農村改造,因為宅基地和農房是農民的根,與農民的切實利益相關。
為何合村并鎮不是全國大范圍實施?
據2019年抽樣調查顯示,全國農村宅基地閑置率約為18.1%,部分地區更是高達約43.8%,從而催生出合村并鎮這種處理方式。如果單從數據上來看,仿佛所有農村都需要進行合村并鎮,但是真正需要的地區,只是人口流失較大的偏遠農村。如果依照此數據,就簡單地對離城市較近的農村,也進行大范圍合村并鎮,那么不僅會直接增加農民的生活成本,而且年輕人回流的機會,也將徹底消失。
與此同時,合村并鎮,拆除舊房屋,讓農民低價住新房并無不妥,但是在未來10年,甚至20年之后,房屋整體會變老舊,屆時不僅會影響整村外觀,而且居住安全系數逐年下降。這時候,雖然宅基地所有權還在村集體手里,但是統一的社區化管理下,農民還能否單獨翻建房屋?如果是整體翻建,農民又要掏多少腰包?這些都需要重點考慮。
總的來說,正因為合村并鎮并不適合所有農村,而且未來10年、20年之后,老舊房屋如何處置,也是一個重要問題,所以合村并鎮目前尚不能進行全國范圍推廣,不要碰到農村拆遷,就說是合村并鎮。接下來,農村規劃與否,以及規劃方式的選擇,將重點考慮人口結構變化。如果農村回流人口變多,那么未來合村并鎮的概率就會很小。
政策對合村并鎮“上鎖”,農民:我有話說。
國務院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中,明確表示,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布局,提高村莊規劃編制質量,對不需要編制的可在縣鄉國土空間規劃中管控引導或出臺通則式管理規定。從這一措施可以看出,接下來農村規劃,需要尊重客觀事實,不能對所有村莊都大拆大建,其中就包括合村并鎮,這是上的第一把鎖。
除此以外,雖然農房翻建審批由鄉鎮管理部門審核認定,宅基地申請和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由縣級部門審核認定,但是根據《行政區劃管理條例》規定,合村并鎮只能由省級多部門協調審批。這么做的原因,是為了防止合村并鎮,這一會對土地利用很高效,但對農民未來生計有影響的規劃方式被濫用,這實際上是給合村并鎮上的第二把鎖。
面對接下來的合村合鎮,農民需要注意的,不僅是要查驗拆遷方是否具備省級紅頭文件,這樣能夠最大效率地保護宅基地和農房等資產。而且在入戶評估時,對后期安置方案如果不滿意,建議不要輕易簽字,可申請召開聽證會或找專業人士進行咨詢,這樣方便維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