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2010年7月,太平洋中部的一座小島上,一位名叫易立亞的年輕人,和身旁的5位族人深情擁抱在一起。
“我們就要回家了!”
6位穿戴整齊、精神抖擻的南島語族人跳上了小舟,揮臂直指前方,易立亞拿出準備已久的五星紅旗,懷著崇高的敬意,將旗子插在了桅桿上。
岸上擠滿了前來為他們送行的族人,隨著一艘仿古獨木舟被推入海中,易立亞等人踏上了1.6萬海里的尋根之旅......
一、神秘的族群,根脈何在?
南島語族對大部分人來說非常陌生,這是一個頗為神秘的族群。
12000年前,他們散落于太平洋波利尼西亞群島之間,過著世世代代傍水而居的漁民生活,與我國沿海地區的居民十分相似。
公元前16世紀,隨著西方航海運動的興起,隱藏在浩瀚海域中的島民們逐漸被航海家們所發現。
雖散布各處,相隔萬里,可航海家們驚奇地發現,居住在各個島上的族人竟在語言、文化和面貌上呈現出驚人的相似。
19世紀末,來自德國的語言學家施密特,將島民的語言系統正式命名為南島語系,這也就是為何稱之為南島語族的原因。
后來,諸多的考古學家展開了對南島語族人根源的調查研究。
南島語族人發展過程撲朔迷離,令人頗為費解,但專家們經過百余年的鉆研,還是發現了“蛛絲馬跡”,線索直指華夏文明,將這一神秘族群的祖先同中國東南沿海一帶聯系在了一起。
細數之下,南島語族的語言確實與福建閩南的方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縱使相隔萬里,但南島語族人仍會提起中國福建的一些城市,他們的詞匯中甚至出現了“馬尾”、“平潭”等地,在語言學角度為專家提出的說法給予了一定的佐證。
更令人感到震驚的是,小島島民制作的一些用品與我國出土的一系列陶瓷器皿也風格相似,幾乎如出一轍。
有了這些重大發現,專家們利用科學手段,如運動遺傳學,對南島語族人的基因進行了檢測,確實與中原漢族淵源頗深,極有可能來自中國福建沿海。
自古時候起,我們祖先便喜愛傍水而居,在水源和飲食的保障下,確保生存無虞。
或許,在未知的五千多年前,一次大規模的遷徙行動后,祖先們散落世界各地,開枝散葉,繁衍開來。
對此,遠在大洋彼岸的南島語族人深信不疑。
任何文化的形成都不可能只是單純地相加,需要經過層層演變。南島語族人始終堅信自己的祖先就是中國人。
為了追尋先民足跡,南島語族后人易立亞選擇了一種看似不可能的方法——駕駛一艘獨木舟,自波利尼西亞出發,渡過兇險萬分的太平洋,橫跨板塊地圖,前往古老神秘的東方國度。
二、尋根之旅,追溯先祖
易立亞當時是法屬波利尼西亞總統外交顧問,自13歲那年,易立亞同中國的情緣便結下了。
小小年紀的他接過了父親送來的《論語》,不曾想竟徹底陶醉在博大悠久的中華文化中,一發不可收拾。
后來,身為總統外交顧問的易立亞終于憑借自身努力踏上了中國國土,從事相關外交事業。
在這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易立亞見識到了別樣的風情,他接觸到了更多的中華文化,也從中汲取到了關于南島語族的信息,讓易立亞更加堅定自己的祖先就是中國人。
與此同時,易立亞對南島語族的歷史和文化進行了潛心研究,多年的探索和調查,無疑加劇了他想要“尋根”的決心。
42歲的易立亞正值壯年,為了完成心中的理想,他毅然決然地辭掉了總統外交顧問的優越工作。
他下定決心,以破釜沉舟的勇氣親自領銜一支隊伍,重走祖先當年來時之路,尋找文明根脈所在。
為了證明遠古時代的先民跨越浩瀚海洋遷徙到遙遠島嶼,易立亞放棄了現代化的航海工具,模仿祖先乘坐一艘仿古獨木舟。
自波利尼西亞出發至中國福建結束,最大程度地還原當年祖先遷徙路線。
在出發儀式上,易立亞將這艘按照1820年圖紙建造出的木頭小舟命名為“自由號”,意在想像祖先那般駕舟遨游,回歸家園。
“自由”二字承載了易立亞幾人追本溯源的殷切希望,亦承載了整個南島語族人對過往的探究。
為了更貼近歷史,易立亞和5名船員沒有攜帶任何現代導航設備,靠著南島語族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航海術,憑借太陽星辰方位與洋流變化角度來分辨方位,借此引路。
這看似落后的航海技能實則是一種極為科學的環礁航海法。可進入到現代生活中,這些技能是否真的有用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航海生活枯燥乏味,沒有絲毫樂趣可言。他們整日里可以做的,就是捕魚,魚竿一放,盤腿一坐,魚兒上鉤的那一刻竟成為了他們一天當中最為高興的歡樂時光。
雖沒有美味佳肴,整日吃些膩味的海魚,但他們也并未抱怨。
閑暇之余躺在木舟上,用心聆聽著大海的聲音,忘卻了世俗困擾,別有一番美妙。可不是所有的日子都是這般享受。隨著一步步深入大海,危險也悄然而至。
海上不比陸地,哪怕是遇到丁點危險,都有喪命的可能,誰也無法預料下一秒會發生些什么。起初,南太平洋上風平浪靜,湛藍色的海水泛起淺淺漣漪,一切都顯得那么和諧。
可他們深知,大海的脾氣飄忽不定,當這艘獨木舟真正在大海上遇到風浪時,易立亞才意識到問題的嚴峻。
哪怕船上有號稱“人肉GPS”的庫博大叔掌舵,他們依舊無法與大海抗衡。
更為致命的是,海上刮起了臺風,這場名為“鯰魚”的風暴高達8米,猶如一只巨獸在海底張開了血盆大口,只等他們成為口中之食。
庫博大叔盡力控制著方向,想盡辦法往菲律賓海域靠近。
卷起的巨浪似乎下一秒就要將這條15米長的小船吞沒,翻涌起來的浪花拍打在眾人臉上,冰冷刺骨。
單薄的船身被拍打得嗡嗡作響,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桅桿上高高懸掛起的中國國旗隨著呼嘯的狂風搖擺不定,隱隱約約有紅色的光芒閃耀。
船員們緊緊地抓住船舷,用力與巨浪周旋。倘若被卷進風浪正中心,鐵打的現代船只也是進去容易出來難。
面對如此兇猛的臺風,誰能不心生畏懼?船員們只能齊心協力控制著風帆,希望能夠挺過臺風的影響范圍。
好在,獨木舟在船員的技術操作下,靠著海流、風向的加持,順利脫離了險象環生的境遇,向著安全地帶緩慢移動。
幾個小時過去,他們苦苦支撐,終于在一瞬間在臺風地帶撕開了個口子,沖出了層層包圍。成功撿回了一條命,眾人都暗自松了一口氣。
彼時,“自由號”獨木舟當真如同它的名字那般,在一望無際的茫茫大海上自由翱翔,于絕望之中闖出了一線生機,挽救了易立亞6人的性命。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單憑借一艘簡陋至極的獨木舟,易立亞一行人戰勝了大自然,遭遇重重險阻,命懸一線之際,他們也未曾動搖過尋根之決心,始終保持著頑強的意志力。
2010年11月19日,掛著中國國旗的一艘仿古獨木舟朝著福建沿海的馬尾港緩緩駛來,鮮紅的顏色與蔚藍的海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引來了眾人的圍觀。
隨著小舟逐漸靠岸,六個外國人再也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一邊對著岸邊的路人揮手,一邊大聲喊道“我們回家了,我們終于回家了。”
這一刻,他們完成了這場跨越萬里海洋的壯舉,找到了祖祖輩輩的根脈。這是一次尋根之旅的結束,更是一段跨越時空情誼的開始。
易立亞一行人激動的同時,也在期待著中國的態度。兩個不同的民族將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發生怎樣的碰撞?
三、抵達福建,夢想成真
久違的陸地固然使人欣喜若狂,易立亞等人一下船,就被路人一陣打量。
在海上漂泊了一百多天,6人的樣子早已不像剛出發時那般清爽,易立亞的頭發更是長到了下顎,胡子拉碴。好在每個人的眼神都清澈無比,充滿了對未知事物的渴望。
經過一番了解,眾人知曉了他們來的目的,表示熱烈歡迎。在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易立亞一行人參觀了很多南島語族的文化遺跡。
當他們真真切切地置身于先輩生活的土地上時,熟悉感在心中油然而生,文化血脈的傳承也在此刻變得清晰。
易立亞換掉了破爛不堪的舊衣服,換上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服飾,他與其他5名船員先后參觀了殼丘頭文化遺跡、大田洋文化遺跡。
透過陳列出的各類精美陶器、紡織品,他們看到了5000年前先民們生活的景象,一個個漁民辛勤捕魚的畫面也隨之而出現在他們的眼前,人影漸漸重合,恍惚之間竟與他們在太平洋海上揮叉打魚的畫面有幾絲相似之處,只得感嘆一句血脈的力量。
同時,一則考古消息的傳來徹底佐證了之前的種種猜想。
德國一名科學家在福州市連江縣東部海域的馬祖列島上,發現了南島語族先民的DNA遺跡,起源地正是福建沿海地區。
南島語族人的祖先,與中華大陸的血緣得到了科學的證實。
這次的尋根之旅,見證了一個民族追根溯源,重拾過往的艱辛歷程。為了紀念這一執著追求,易立亞一行人將“自由號”這艘獨木舟贈給了福建省博物館珍藏。
象征著自由和平的獨木舟,成為了兩地文化的關系紐帶,成為了這段旅程的活化石。
縱觀這段長達116天的征程,無一人不為之肅然起敬。試問有誰能夠做到跨越萬里,歷經險阻只為尋找族裔根脈所在?試問誰能夠執著如一,不顧危險只為追溯先輩足跡?
如今,易立亞一行人的夢想已經圓滿落幕,而中華文化同外國文化的交流不過才剛剛開始。每一個民族,每一段文化,都承載著特定歷史階段的記憶與過往。
易立亞發起的尋根行動不僅僅是對過往的追溯,更是一種凝聚自信,注入活力的新交流。
看似毫無關系的兩段新老文化在此刻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傳承和發展的同時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推動各大文明和諧共生。
散亂在萬里海洋中的南島語族,用獨屬于他們的語言和文化,書寫了人類遷移歷史上的一段傳奇。
易立亞等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古時候先祖的確跨越千山萬水將生命的種子播撒在了另一片島嶼之上。
他們六個人敢于重頭再來的勇氣和不怕困苦的毅力將被一代又一代后人所永遠銘記,值得所有人去學習,去尊敬。
參考資料:
[1] 殼丘頭:一個向海而生的遠古聚落[N].福建日報,2024-04-19
[2] 探文明之源 傳友誼之情[N].福建日報,2024-04-11
[3] 赴人與海的千古之約-——從世界海洋文明交流互鑒論壇看福建海洋文明氣質[N].福建日報,2023-10-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