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5日舉辦的2025“裝備強國”系列活動-高端增材制造“雄安行”論壇,李方正博士歸納了我國增材制造行業正在涌現出的幾個重要特點。
一. 新技術、新材料層出
技術創新:光束整形技術已實現產品化落地,極大提升打印速度。
材料創新:碳化硅、氧化鋁等陶瓷材料精密打印方案在醫療植入體、航天耐高溫部件及電子元器件領域形成產業化應用。
二. 新產品百花齊放
金屬增材制造裝備:部分3C科技企業已率先應用國產金屬3D打印技術實現機構件的規模化制造。
非金屬增材制造裝備:國產入門級設備已在全球范圍內占據主導地位,高端消費級機型則在打印精度、智能化控制及多色彩成型方面不斷突破。
三. 新應用全域滲透
重大技術裝備領域:鈦合金發動機燃燒室、汽車懸架連桿。
醫療健康領域:骨科3D打印髖關節假體、增材數字化牙科解決方案。
消費品領域:3D打印鞋中底、3D打印服飾、3D打印金屬飾品。
四. 新模式創新發展
智能決策:基于深度學習的拓撲優化算法等AI技術已深度融入制造全鏈條。
政策賦能:長三角、大灣區等先進制造集群率先發布增材制造專項扶持政策。
商業模式:“云端設計+分布式制造”的新業態催生按需制造訂閱服務等創新商業模式。
五. 新格局重心東移
格局重塑:國產振鏡、激光器等核心零部件反應供應鏈本土化趨勢,打破過去歐美企業占據主導地位的形勢。
地位主導:四家中國企業主導全球2500美元以下消費級增材設備市場,占據超70%全球出貨量。
根據Wohlers Report 2025,2024年全球增材制造市場收入達到219億美元,但該報告低估了中國3D打印行業的市場規模。
注:本文由3D打印技術參考創作,未經聯系授權,謝絕轉載。
歡迎轉發
歡迎加入碩博千人交流Q群:248112776
1.
2.
3.
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