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們聊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這是一所典型的人文社會學科類學校。“五院四系”里有它一席之地,經濟學科和法學學科都還不錯。不過,經濟學科跟兩財一貿相比,感覺就稍遜一籌;法學呢,和政法類大學比,似乎也沒什么特別突出的優勢。雖說它法學和經濟都能兼顧,但給人的整體感覺,相對沒那么拔尖。
分析這所學校,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人文社會學科的處境真挺艱難的,能不選文科,大家盡量別選文科。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人文社會學科類院校里,絕對算得上是好學校了。然而,看看它的就業情況,一屆有5000 多名本科生,2000 多將近3000 名研究生,可真正進入國企的本科生只有400 多人,進入機關事業單位的一共才100 多人,而且這100 多人還是考進去的,進入央國企的也才400 多人。這樣的就業數據,確實不太好看。
不過,要說就業不好吧,它的升學情況倒還挺好。文科學生的發展有些割裂,就業普遍一般,但升學情況出色。這個學校升學最差也能留在本校,好一些的能去到吉林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大、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大等,清一色的985 高校,都是非常優秀的人文社會學科類學校,并且升學率將近50%,升學質量確實很高。
這從側面反映出,學文科的同學未來只能拼命內卷,想辦法脫穎而出,不然真不知道出路在哪兒。其他同學的去向,有去律所的,有去會計事務所的,有去銀行的,有去證券行業的,還有去金融公司的。
但說實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去律所的話,收入不會太高,想進紅圈所優勢也不明顯;去會計稅務所,薪資也沒什么突出的,本科畢業薪資基本上5000 元就到頂了。想想高考時,文科考到590 到630 分,全省排名能進前1000,甚至前600,結果畢業后工資才5000 塊,家長和孩子心里難免會有種生不逢時的感覺,對這個學校的選擇也會很糾結。
但這確實是一所不錯的學校。從學校的淵源來看,它和很多學校都有關系。1948 年全國還沒解放的時候,中共中央中原局申請并經中央批準,建立了中原大學。當時學校在河南,后來為了支持武漢的科教事業發展,搬到了武漢。武漢作為華中區,想大力培養公安司法干部,于是在中原大學的基礎上組建了法學專業。后來,它的民族學院獨立出去,成為現在的中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與當時的私立華中大學合并,成為華中師范大學。
在分出這兩部分后,中原大學并沒有吃虧。在其法學系的基礎上,合并了中山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河南大學、南昌大學的法學專業,組建了中南政法學院;在其經濟學基礎上,又合并了湖南大學、南昌大學、中山大學、廣西大學,組建了中南財經學院,就這樣有了這兩所學校。
中南政法學院歸司法部管轄,定位可不低。1958 年,這兩所學校下放到湖北省,湖北省一看,覺得這是兩所好學校,干脆把湖北省政法干部學校并入,進一步增強學校實力。實際上,這次合并并沒有帶來太大提升,反而讓學校承擔起整個中南區和湖北省政法干部的培訓任務,后來學校改名為湖北大學。
特殊時期,學校干脆改成了湖北財經專科學校。恢復高考后,學校又改成湖北財經學院。之后,法律相關專業再次被分出來,組建了中南政法學院,此時它仍歸司法部管轄,地位一直不低。而它的母體學校湖北財經學院也不錯,升級后改成了中南財經大學。
當時的格局就是中南政法學院和中南財經大學兩所學校并存,中南政法學院依舊是司法部直屬院校。后來,這兩所學校又合并到一起,正式改名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這所學校歷經分分合合,最終走到了一起。建國初期的50 年代,它還合并了中山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武漢大學的相關專業,法學底子里有武漢大學的基礎,所以從各方面看,它的學術水平并不差。
放到2000 年初,這學校畢業的學生幾乎是被瘋搶的程度,可現在卻淪落到這種地步,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全國人文社會學科同學的現狀。對于這所學校的學生來說,要不就考研,要不就考編,或者考研考編一起準備,甚至考編之后可能還得考研,總結起來就一個字:考!一直考下去。
這所學校有哪些好專業呢?它有A 類專業,應用經濟學和法學都是A 類,早在零幾年就是211 高校,2017 年入選第一批雙一流,法學還是雙一流專業。不過,這個法學專業曾被警告過,這算是學校歷史發展中的一個污點。但這幾年法學專業似乎有所起色,再加上法學比較熱門,錄取分數高達634 分。說實話,真不理解物化組合的孩子,考個630 多分,跑來這個學校讀法學,為什么不選自動化、人工智能、計算機、電子信息、安全工程這些專業呢?到就業的時候就知道尷尬了。
對于人文社會學科的同學來說,似乎只有兩條路可走。要么接受低薪,在社會中摸爬滾打,努力成為優秀人才;要么就一直考,憑借時間、精力和應試的韌性,打敗全國80%的同學,除此之外,好像沒有太多別的選擇。
再看這所學校,為了招生也是花樣百出。推出了大數據與金融結合、計算機與金融結合、經濟與統計結合、經濟與法學結合、大數據與會計結合、人工智能與會計結合等實驗班,還有商務英語與法學結合的雙學位班。這些實驗班看似很好,但也透露出人文社會學科的無奈。
因為單靠一個專業難以就業,所以把兩個有一定關聯性的專業結合起來,試圖培養復合型人才,還盡可能填滿學生本科期間的時間。但問題也來了,時間多了,要準備升學,保研的時候又該怎么辦呢?這其中存在尷尬的地方。好在兩門學科結合后,構建的復合能力比單一學科的同學有優勢。比如商務英語與法學結合,和法學專業的同學比,英語更好;和英語專業的同學比,又多了法學這一技之長。
經濟和法律算是人文社會學科里為數不多,具有真正職業能力和技術的學科,現在都如此尷尬。真得想想文科到底該怎么辦。說實話,文科的出路主要在兩個方向,要么學歷足夠高,要么學校層次足夠高。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算是一個較高的起點,但再往下的學校,用悲催形容也不為過。一旦選擇了文科,就得準備好全副武裝,以書為劍,以紙為盾,一路考下去,考得昏天黑地,才有可能出人頭地,這就是人文社會學科類學校的現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