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為應對危機,各國政府采取了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用以保護本國市場。在逆全球化加劇的背景下,對價格優勢的認識要回歸到國際貿易的本質,即自由貿易與貿易保護主義的博弈。
由于價格優勢與商品傾銷的界限較為模糊,因此在國際貿易趨向貿易保護主義的背景下,我們的價格優勢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商品傾銷。過去,全世界對低價商品在本國傾銷均采取了較為激烈的反制措施,現在世界各國對中國的低價商品也較為關注。因此在當前的國際貿易環境中,我們不能過度依賴“內卷式”競爭帶來的產品價格優勢,對價格優勢的認識要有所調整。
首先要認識到,“內卷式”競爭帶來的低價格確實為我國出口企業帶來了競爭優勢,促進了出口,在外需不確定性增加,且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建立的背景下,我們應對現有競爭優勢加以保護而非一味批判。
我國出口企業的競爭優勢已經形成,應當設法保護該競爭優勢,不能以他人意志為轉移,盲目提升成本和價格。如果沒有價格優勢,中國就無法保持現在的國際貿易地位,中國的外貿和經濟增長將面臨很大壓力。
近年來,中美貿易戰持續加碼,中國的出口還能延續增長,離不開價格優勢。價格優勢的存在使得中國在未來能夠從容應對各種危機,保持在國際貿易中的優勢地位。
例如顯示屏行業,原來中國需要從國外進口,隨著中國長期持續投入,技術的提高導致成本下降,中國已經成為該領域的新領先者。對于“新三樣”來說也是如此。因此,應當正視價格優勢的積極作用,對先天優勢不能輕易放棄。如果內卷是中國企業現在能夠用的法寶,甚至是唯一法寶,為什么不用呢?市場是一個整體,市場競爭的核心還是價格,要相信市場機制在價格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
正視價格優勢的同時,也要看到,目前企業“內卷式”競爭的優勢正在向劣勢和問題轉化,需警惕潛藏的風險。過去的成功經驗不一定適用于現在和未來,競爭就是要不斷面對新競爭格局、新情況和新問題。
目前來看,可能企業“內卷式”競爭本身已經成為新情況、新問題,需要認真分析和解決。內卷是中國人口紅利帶來的有效競爭手段。過去人口紅利的表現形式是低端勞動力,新時期人口紅利的表現形式轉變為低成本工程師,這是中國人力資本的競爭優勢。但是現在,企業“內卷式”競爭已經對工資上漲和充分就業構成了較大壓力。過去隨著企業競爭能力的增強、產品的擴張,居民工資是上升的,就業機會是增加的。但當前,企業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了,但就業機會卻減少了,居民收入并沒有伴隨產品擴張而上漲,相反卻出現萎縮,進而導致消費能力下降。這是新形勢下的新問題,表明企業“內卷式”競爭可能正在由優勢轉化為劣勢,我們要正視這個問題。
同時,卷價格導致企業長期處于微利甚至虧損狀態,制約企業投資,打擊企業信心,不利于經濟修復。當前以低價作為競爭手段的現象較為普遍,招投標中,投標企業為了中標會降低報價,地方政府為拉動經濟,也紛紛采取降門票甚至免門票的方式,市場上各類產品也普遍打折降價,另外在供應鏈中,有優勢的鏈主企業在采購中也會壓低價格,導致企業長期處于微利甚至虧損狀態,甚至出現了有的企業銷售額較多,但利潤稀薄,甚至虧損的“亂象”。
企業長期處于虧損狀態,會造成企業界投資不振,拖累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同時打擊企業信心,制約企業行為,進而對中國經濟健康發展造成危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