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影《狗的審判》以狗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了人類的行為和價值觀。影片的劇情緊湊,導演巧妙地將現實與虛構相結合,使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乍看之下,不過是圍繞一只咬人狗展開的法庭鬧劇,可細細品味,卻是對人類社會全方位的深刻審視。在這個審判過程中,對動物權利的探討是一大亮點。這不只是一部關于狗的電影,它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人類社會的種種問題和矛盾。
該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艾薇兒是一名敗案累累的年輕女律師,為了改變現狀,她下定決心:下個案子無論如何都要贏。但艾薇兒的下個案子卻是跟她一樣絕望的客戶——科斯莫,一只因為經常襲擊他人而被判死刑的狗。為了幫助科斯莫翻案,艾薇兒想盡一切辦法,而人性的復雜,讓這場對狗狗的審判變得出乎預料,各路人馬開啟法庭論戰,科斯莫被迫加入“辯論”,艾薇兒自己也陷入了辯護危機。
一場看似荒誕但異常真實的法庭辯論在上演,表面上是對犬儒的離譜控訴,實則是人類多樣性的浮世繪:有人類面對動物生存問題的沖突,有社會底層群體的困境,有司法系統的矛盾,有性別失衡的議題,有輿情網絡環境的現狀,有家庭關系的探討,有現實語境下的政治諷刺,有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的表達,有對資本主義的犀利調侃,也有對無力改變現實的嘆息。全片沒有粉飾太平的虛偽,沒有矯情懸浮的轉折,畢竟現實從來不是童話故事里描寫的那樣。
影片拍得真好,深刻又不沉重,關于女性主義的探討挺出乎意料的。其實在養寵人中間,關于狗如何和人類社會相處的問題,也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但狗本身就處于一個被動的位置,沒辦法表達自己。我的觀點是,狗要守規矩,不然在這個社會里,我也很難保護它,但對動物的基本尊重,比如進食不被打擾,是需要的。有些人總是想要測試自己的狗狗是否護食而在狗狗吃飯時打擾他,但要知道很多狗養成護食的壞習慣,多半是有人的印記。
整部電影看似荒誕,實則暗藏玄機,每一次質問都在拷問人的心理底線。就像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鄧同學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的,對于一只“厭女”的狗的審判,錯的是它的行為,還是社會潛意識里對于女性的“馴化”?動保是皮,女權是里。片尾律師在法庭上的那段話讓我感觸頗深:狗的歷史是人類馴化狼的歷史。人們摒棄了狼的天性,人為選擇了最歸順的那一批狗——這對于父權制對女性的壓迫而言又何嘗不是呢?影片雖然短小,但每一個細節里都塞滿了社會議題。
神經喜劇式的審判拉引出直指人性的拷問,魔幻衍生的種種也都對上了真實世界的荒謬,太多的不公與困境依然懸而未決,太多的傷痛與骯臟仍舊無力消弭。我們總愛用正義的幌子去做不義的非事,又總愛用偽善的溫情寬慰自己的內心,深意的思辨缺乏嚴肅的姿態,議題的雜糅太過敷衍與混亂,荒腔走板的另類解構給了我們更多審視自反的視角空間。人生就是無需定義沒有答案的恣意生長,科斯莫的遭遇又何嘗不是我們曾有過的磨難。回擊就是越線的禁忌,狗叫便是規訓的示好。故事越發離譜諷刺就越發有力,沒有什么生物是為了人類而存在,一切都不過人類的自以為是罷了。
導演用荒誕的方式,把這些矛盾濃縮在法庭里,讓一群人跟狗搞“辯論”,甚至要求狗為自己的行為辯解。狗不會說話,只能汪汪叫,但那些聲音卻被當作證據分析。雖然是荒謬的,細想又發人深省。曾經當黑人主張獨立時,白人覺得很荒謬;女人主張平等時,男人覺得很荒謬。如今一部分人為不會說話的動物主張權利時,另一部分人覺得很荒謬。但每一次看似荒謬的審判,都帶來了更深的思考,文明也開始從這些“荒謬”中生長。就像湖南企發文化文案總監說的,很多時候,最重要的并不是打贏官司,最重要的是站在法庭上,勇敢出擊,直面迎擊。不論結果如何,這是通向更理想世界的必經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