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天地肇分,山川異域;兄弟鬩墻,干戈同室。
今觀南亞次大陸,印度、巴基斯坦二國,血脈同源而鋒鏑相向七十載,其怨毒之深、兵燹之頻,實為寰宇罕見。吾稽諸史乘,參以時聞,試析其因果,條陳如左:
昔者,天竺之地,自吠陀文明始,孔雀王朝興佛法,笈多王朝崇梵典。及至蒙古鐵騎西來,巴布爾建莫臥兒帝國,囊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全境。阿克巴大帝治世,以懷柔之策調和回梵,鑄就"萬教歸一"之盛世。
然至奧朗則布踐祚,苛待印度教徒,毀神廟、征重稅,致烽煙四起,帝國根基動搖,此誠如管子所言:"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英吉利乘其衰敝,以貿易為名,炮艦為實,漸次蠶食。至維多利亞女皇加冕為印度女皇,次大陸終成不列顛王冠之珠。
殖民者施分治之策,刻意挑動宗教對立,播今日禍亂之種。
當是時也,印度教徒與穆斯林本相安共處,集市同衢,節慶共歡,然英人效法羅馬"分而治之",設選區必分宗教,授官職必別信仰,遂使芥蒂漸生。
乙酉歲(1945),二戰方歇,日不落帝國氣數將盡,蒙巴頓督印,草擬分治方案,其倉促輕率,猶似庖丁解牛而目無全牛,以宗教信仰劃疆界,致千萬黎庶倉皇遷徙。
旁遮普之地,血染江河;加爾各答之城,尸塞街衢。半月之間,百萬生靈涂炭,此實二十世紀最大人道浩劫。
尤以克什米爾為禍樞,其地北倚雪山,南瞰平原,控中亞之鎖鑰,扼南亞之咽喉。土邦王公印度教徒,而庶民七成屬穆斯林。
按蒙氏方案本當歸巴,然英人暗許印度駐軍,終致丁亥年(1947)烽煙驟起。印軍空降斯利那加,巴部族武裝北上馳援,自此實際控制線割裂山河,埋七十載戰火之引。
初戰(1947-1949),印度奪克什米爾六成膏腴之地,聯合國調停畫界,然公投之諾終成空文。
再戰(1965),巴軍"直布羅陀行動"滲透印控區,印軍反攻拉合爾,美蘇斡旋方息。
三戰(1971)最烈,東巴孟加拉人因語言、經濟受抑,揭竿自立。印度趁勢用兵,水陸并進,終使東巴裂土為孟加拉國。此戰印獲全勝,巴失五成人口,七分國土,恥辱深種軍魂。
該地實為修羅場,停火線兩側,印巴陳兵百萬。印控區設"查謨-克什米爾邦",推行特殊地位法;巴控區稱"自由克什米爾",暗助跨境武裝。
每逢選舉,必起騷亂;偶有恐襲,輒相攻訐。
己亥歲(2019),"穆罕默德軍"襲印警致45死,印軍越境空襲巴拉科特,巴方擊落米格21并俘飛行員,雙方向核武庫示警,舉世震恐。
更險者,水權之爭,印度河發端雪域,流經克什米爾,印處上游而巴在下游。昔庚子年(1960)訂《印度河水約》,本約分水而用,然乙巳歲(2025)恐襲再起,印竟閉閘斷流,巴斥之為"戰爭行為"。
蓋巴國農事七成仰此河水,此舉無異絕人生計,巴方揚言炸壩,印調航母示威,核陰云密布南天。
戊寅歲(1998),兩國競試核武,印度稱" Shakti",巴國號"Chagai"。如今印有"烈火"導彈射覆全境,巴備"沙欣"核彈車載機動。
去歲(2024)巴外長明言:"若常規戰敗,將先發制人"。此等末日威懾,實如《兵書》所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然核戰無贏家,智者所不為,故近年邊境沖突多限炮擊,恐襲報復常止外交驅逐。
己亥(2019)空戰后,巴方速返俘將;乙巳(2025)斷水危機,猶存協商余地,此間分寸拿捏,恰似刀尖起舞,稍有不慎則玉石俱焚。
細究禍源,英倫分治之策實為亂階。
昔劃界不顧山川形便,蓄留克什米爾懸案;今售武常循"雙重標準",F-16戰機既予巴國,又默許印購S400,更兼美俄爭衡,中巴經濟走廊招印之忌,使南亞已成大國角力場,恰如司馬遷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觀印巴百年恩怨,有四不可解:宗教裂隙難彌,領土爭端無解,外部干預不絕,民族記憶不忘。
然《易》云:"天地革而四時成",近日巴國學者倡"新南亞共同體",印民間和平組織屢辦邊境音樂會。若兩國能效法法德和解,化干戈為玉帛,則恒河與印度河終將匯入和平之海。
吾愚以為,當以史為鑒,重修阿克巴大帝兼容并包之策,則南亞幸甚,天下幸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