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賴清德以“聽取建言”名義接見島內環保團體,做了一個“很不環保”的決定,即臺灣將大幅增購美國天然氣、石油等化石能源,將之作為與美關稅談判的重點。賴宣稱,此舉是“臺灣強化能源自主、能源韌性的重要環節”。
“增購化石能源”與“聽取環團建言”,明顯是兩個完全不搭調的話題,形同向新能源消費者推銷燃油車。環團質疑,加購化石能源必將導致臺灣碳排大幅上升,怎能與能源韌性作聯結?不過環團人士認為,不管環團是否支持,賴一定會干。所謂“聽取建言”不過是“摸頭”施壓,威脅環團別鬧事。
凈零轉型尚屬長遠議題,島內輿論則質疑,賴此舉將首先導致眼前危機。有觀察人士發文疾呼,加大對美采購“被堵7天就準備限電”的天然氣,“戰爭還能打嗎?”島內網友紛紛質疑,“連能源都綁死在美國?”
自民進黨豎起“反核神主牌”,并在上臺后大力推行“非核家園2025”,臺灣能源韌性就持續遭到削弱。賴清德要把臺灣能源命脈綁死美國的構想一旦實施,臺灣所謂“能源自主”必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上述批評聲浪反映了賴錯誤決策“肉眼可見”的負面影響。而該消息經過沉淀后,有內行人進一步指出了此舉的災難性后果。為什么賴將對美增購石油、天然氣與關稅談判掛鉤?因為其中隱藏著一個巨大“錢坑”。
賴清德要購買的是美國阿拉斯加的天然氣,該項目尚未建設完成,賴當局不僅要買氣,還要投資基建。今年3月,臺灣中油公司與美方公司簽署了一項投資意向書,光計劃建造輸氣管道的金額就高達440億美元。前臺灣民意代表郭正亮指出,臺灣的進度是全世界最快的,日韓都只是表態“關注”而已,均未正式承諾投資。
根據規劃,該項目預計2025年底或2026年初動工,先建管道供應阿拉斯加本地用氣2029年完成管道;2030或2031年LNG出口設施完工后,才開始對亞洲出口。也就是說,賴清德急急忙忙推進的項目,只是將數百億美金交給美方,但臺灣實際用氣至少要等到5年后。
郭正亮指出,蔡英文也曾對美采購天然氣,但買的是路易斯安那現有的天然氣,現買現用;且價格與中東和澳大利亞一樣,390美元每噸,而賴清德購買的價格,估計要高出一倍,高達780美元每噸。臺灣中油已簽署了每年6百萬噸的購買意向書。郭正亮怒嗆,這是全世界最貴的天然氣,賴清德干脆自己承認是美國“殖民地”算了!
除了貴,該項目還存在巨大營運與供應鏈風險。分析指出,阿拉斯加LNG項目規模靡大、地理環境嚴苛,過去已多次因成本與技術問題延宕,未來有極大概率再度延期。這也是為何日韓一直觀望卻不進場的關鍵所在,誰都看得出來,這是虧本的買賣。
若賴清德將臺灣的能源命根子綁死美國,其導致的損失或將高達上千億美元。再加上賴當局奉送臺積電(特朗普最新說法,臺積電對美投資已高達2500億美元)、大幅增加防務預算、制造業大量赴美投資(3年已跑走240億美元,臺經濟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揚言10年內赴美投資2000億美元)……賴清德一朝權在手,便把臺灣賣光光!
賴清德賣臺能換來什么?美國的“安全承諾”嗎?不僅特朗普方面予以否認,賴當局自己也不敢奢望。日前,臺當局所謂“駐美代表”俞大?接受美媒采訪時,面對“若大陸攻臺,是否認為美國會協防臺灣”的問題宣稱,“保護家園是臺灣的責任,臺灣會自己滅火”。問題是,賴清德只有煽風點火、挑釁玩火的本事,哪有滅火的能耐?
俞大?將特朗普政府對包括臺積電、聯電在內的半導體產業進行“抄家”之舉,稱作“臺灣在美國布局”。但令島內輿論憤怒的是,赴美布局的代價要由臺灣民眾來承擔,犧牲的是臺灣的前景和未來。在賴當局眼中只有美國利益,卻看不見臺灣自己的利益和福祉。
特朗普苦等中國電話未果,卻等來股、債、匯三殺。臺灣地區媒體《聯合報》評論指出,難堪的經濟數據讓特朗普放軟姿態聲稱,關稅將大幅下降。這就算不是唾面自干,也接近無地自容了。賴清德更難看。“對等關稅”一出,賴立馬見獵心喜提出“脫中入北”。如今特朗普都已“發夾彎”,“脫中”成了他一人的獨角戲。
臺積電南京廠去年獲利260億元新臺幣,美國廠則虧143億新臺幣。臺媒質疑,請問臺積電如何“脫中”?黃仁勛最近飛往大陸,承諾繼續服務中國市場,他笨嗎?連美國都轉彎了,賴清德“脫中入北”的“畫餅鋪”還不快打烊!
“倚美謀獨”必遭背刺反噬,逃脫不掉“棄子”宿命。24日,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以此正告民進黨當局。賴清德若執迷不悟,持續向“洋主子”奴顏婢膝、獻媚求援,無法滅火,只會滅亡。
來源:海峽之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