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對于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
楊浦區融媒體中心聯合
楊浦區衛生健康委員會
推出《百姓健康》欄目
我們邀請轄區內各大醫院的專家
為大家解讀介紹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疾病和健康問題
本期邀請到的是
上海市楊浦區市東醫院
超聲診斷技術主任 顧繼英
來聊一聊超聲造影的話題
上海市楊浦區市東醫院
超聲診斷技術主任 顧繼英
超聲是?種非侵入性影像學技術,能夠洞察人體的各個部位,為醫生提供人體內部的圖像信息,在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超聲造影主要用來檢查什么疾病?和普通超聲有什么不同?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一、超聲造影和普通超聲究竟哪里不同?
普通超聲主要依靠人體組織器官本身對超聲波的反射來成像,如同用眼睛直接觀察,但面對一些情況時,例如觀察病灶內部細微血流,或區分B超上性質、回聲相似的病灶,普通超聲可能不夠理想。若將普通超聲比作用手電筒照房間,只能看到家具輪廓。
那么,超聲造影則如同房間內所有燈都打開并加上動態監控,不僅能照亮內部細節,還能實時追蹤血流。其秘密在于通過靜脈注射一種特殊“造影劑”,這種造影劑是直徑僅幾個微米、比紅細胞還小的微小氣泡,這些微泡進入血管后,如同無數個小燈泡,能極大增強超聲波反射,使醫生清晰看到組織器官的血流灌注情況及細小病灶,這是普通超聲無法實現的。
二、超聲“造影劑”到底是什么東西?它和CT或者核磁共振用的造影劑一樣嗎?
超聲造影劑和CT、核磁共振的造影劑是完全不同的。CT和核磁共振的造影劑通常含有碘或者釓等元素,可能會對腎臟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
而超聲造影劑的主要成分是惰性氣體,比如六氟化硫,外面包裹著一層生物相容性好的外殼,比如磷脂或者白蛋白。這些微泡進入人體后,不會被人體吸收代謝,15分鐘后會隨呼吸排出,對腎臟、肝臟完全沒有負擔,就像喝汽水后打嗝排出二氧化碳一樣自然。
三、超聲造影劑更安全嗎?
可以這么說。超聲造影劑的安全性非常高,副作用非常罕見,研究顯示它的不良反應率只有約萬分之一,因此做超聲造影不需要做過敏試驗。
當然,任何一項醫療操作都有一定的風險,極少數人可能會出現輕微的過敏反應,比如皮疹、瘙癢等,但通常不需要特殊處理就能自行緩解。在進行超聲造影前,醫生會詳細詢問病史,有嚴重心肺疾病須告知醫生,評估風險,確保檢查的安全性。
四、超聲造影主要用來檢查什么疾病?在臨床上有什么重要的應用意義?
超聲造影的臨床應用范圍可以說只要平時普通B超能做的器官,超聲造影也幾乎都能做。腹部的肝膽胰脾腎膀胱等,婦科子宮附件,甲狀腺乳腺淋巴結,頸動脈、腎動脈等血管以及心臟等器官都可以做超聲造影檢查。
它的主要應用意義有以下幾方面:
1)提高診斷準確性,減少誤診和漏診:
早期發現病灶:超聲造影可以幫助醫生更早地發現一些細小的病灶,尤其是在肝臟、腎臟等器官,一些小的腫瘤在普通超聲下可能難以發現,但在超聲造影下可以清晰地顯示出來,從而為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機會。
鑒別病灶性質:超聲造影可以觀察病灶的血流灌注模式,從而區分良惡性病灶。例如,肝血管瘤和肝癌在普通超聲下可能看起來很相似,但通過超聲造影,可以觀察到它們不同的血流灌注特征,來判斷是良性的血管瘤還是惡性的肝癌等,比如病灶的造影劑十幾秒就很快的來又快速的消退,形成典型“快進快出”造影模式,就考慮病灶是偏惡性的,反之如果如果是慢進慢退,就考慮良性可能,目前研究顯示超聲造影對肝臟腫瘤的診斷準確性超過增強CT,接近于MRI。
2) 指導穿刺活檢,評估治療效果:
指導穿刺活檢:對于一些深部的、難以定位或確定性質的病灶,在超聲造影的精準引導下,提高穿刺活檢的陽性率和準確性。譬如有些結節有時候內部可能已經液化出血,但普通超聲不能分辨哪些地方出血液化了,這時候做個超聲造影檢查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哪些地方血管豐富、哪些地方液化了,這時我們就可以針對血供豐富的區域進行精準穿刺活檢,提高了穿刺的陽性率和準確性。
指導介入治療:在超聲引導下的腫瘤消融治療中(微波、射頻等),超聲造影可以快速確認腫瘤是否完全滅活,如果局部還有造影劑顯影,就考慮沒有完全滅活,這時針對這個部位局部再次消融,達到讓腫瘤一次完全滅活的目的。
評估腫瘤治療效果:超聲造影可以評估腫瘤的治療效果,比如放療、化療、介入治療等。通過觀察腫瘤的血流灌注情況,可以判斷治療是否有效,從而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3) 除了評估腫瘤外,還可運用于心血管疾病:
?判斷頸動脈斑塊的穩定性,如斑塊的新生血管較豐富,考慮是一個不穩定的斑塊;
?評估血管狹窄、閉塞、血管畸形等;
?評估心腔或心肌的血流灌注,有無缺血等(診斷冠心病)、檢測心臟內血栓或占位等,現在開展的右心聲學造影檢查可以評估有沒有卵圓孔未閉,合適一下偏頭痛,不明原因腦栓塞患者。
超聲造影還可以評估輸卵管是否通暢、外傷引起的創傷性出血的嚴重程度和部位等等,應用范圍非常廣。
五、甲狀腺和乳腺結節適合哪個檢查?
在甲狀腺和乳腺結節中應用超聲造影也非常普遍。普通超聲只能看形狀,而造影能顯示內部血流。以乳腺結節為例,若超聲造影顯示血流快速、高增強且周邊微小血管雜亂如章魚觸手,常提示惡性病變,有助于早期發現。
曾有多例病例,普通超聲僅顯示可疑低回聲,分類為BI-RADS 4a類甚至3類,易被忽視,但超聲造影后呈高增強,手術病理證實為導管原位癌或不典型增生。因此,超聲造影能提前發現體內潛在風險,對早期癌癥篩查具有重要意義。
六、超聲造影檢查時需要注意什么?
超聲造影流程簡便,檢查腹部器官(如肝臟、膽囊)需空腹4-6小時以減少胃腸氣體干擾,檢查膀胱則需提前憋尿。
檢查時,護士會在肘靜脈注射造影劑,過程類似抽血,可能伴有輕微刺痛。醫生在推注造影劑的同時,用探頭觀察病灶顯影情況,全程大約10-15分鐘,且無痛無創。
檢查結束后,患者只需擦去身上的耦合劑,等待超聲報告即可。極少數情況下,患者注射造影劑后可能會有短暫不適,但休息10分鐘即可緩解,這種情況非常少見。
七、超聲造影和CT、MRI等檢查比較,有什么優勢和不足?
超聲造影、CT和MRI都是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各有優勢和不足,在臨床應用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超聲造影的優勢:
主要是沒有輻射,無肝腎毒性,實時動態成像,價格相對較低,方便快捷,可進行床旁檢查,方便危重患者。
超聲造影的不足:
1)受操作者影響較大:超聲檢查的圖像質量受操作者的經驗和技術水平影響較大,需要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操作;
2)受氣體干擾:腹腔內的氣體可能會干擾超聲波的穿透,影響圖像質量,對于肥胖患者或腸道脹氣患者,圖像質量可能較差;
3)對骨骼顯示不佳:超聲波難以穿透骨骼,因此超聲造影對骨骼的顯示效果較差。
CT的優勢:
1)空間分辨率高:可以清晰顯示細小的結構,比如骨骼、肺部等;
2)受氣體干擾小:對于肥胖患者或腸道脹氣患者,圖像質量仍然較好;
3)規范化快速掃描:CT可以快速完成全身掃描,適合急診患者。
CT的不足:
有輻射,造影劑可能對腎臟有毒性軟組織分辨率較MRI低。
MRI的優勢:
軟組織分辨率高,可以清晰顯示各種軟組織病變,比如腦部、脊髓、關節等;無輻射,MRI可以進行多參數成像,提供更多的診斷信息。
MRI的不足:
檢查時間較長,處于一個密閉空間,不合適幽閉恐懼癥患者;價格較昂貴,體內有金屬植入物的患者需要慎用,造影劑可能對腎臟有毒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慎用。
總的來說,超聲造影、CT和MRI三者并非競爭關系,而是相互補充,各有優勢和不足,在臨床應用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文字 |魯丹鳳
視頻|姜玥秀 宋霄霄 尹亦然 龔亦樂
編輯 |奚宇軒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