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怎么呢?滿屏都是孫銘徽的不滿與不平。
又是專訪,又是“名角”助陣,孫總無所顧忌,直抒胸臆,甚至有點秋后算賬的味道,一點也不含蓄,連假裝低調都沒有。
中心思想就一個,“我的水平不至于參加不了世界杯和亞運會吧,孫總我很不甘心”。
來聽聽——
“感覺比較失望和難過,就是那種難過超越了失望,我覺得自己的實力應該不會差到連大名單都進不了。
說心里話,整個23年世界杯集訓包括去國外拉練,我的機會真的非常少。其實我去集訓的時候很有信心,我覺得自己進大名單是板上釘釘那種,結果最后沒進,對我的信心打擊非常大。我在思考自己是哪個方面做得不好,但是我又總結不出來。我在意大利的時候找喬爾杰維奇聊過一次,但他沒和我聊,真的是這樣,他就直接讓助教跟我聊。我看是助教自己情緒也上來了,我就問我們助教我的問題在哪兒,他可能也不知道老喬怎么想的,所以就沒和我太多溝通。海外拉練結束后就回到深圳了,其實還是有那種期待,我覺得到最后了是不是能給個機會展示自己,保留讓我進入大名單的可能,結果還是沒有。”
“之后,我覺得世界杯結束之后亞運會大名單會有我,因為在杭州是我的主場,加上陣容都改了,我那年夏天一直在訓練,等著亞運會的征召,想在亞運會的時候有好的表現。我真覺得是這樣,結果最后還是沒有我。“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快兩年了,我們仍然能夠聽出來,孫總內心深處深藏著的憤憤不平。
說實話,我個人甫一聽到孫銘徽這樣的言論,還是很吃了一驚的。至少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我從未覺得孫總落選國家隊,就是一樁讓人不解的“冤案”。
喬爾杰維奇當年之所以最后沒帶上孫總,尤其是熱身階段也沒有給過他過多的機會,完全是因為球隊與孫總個人風格之間戰(zhàn)術上的不兼容。要知道,孫銘徽在浙江廣廈是絕對持球核心,但國家隊同位置已有趙睿、胡明軒等兼具組織和突破的球員,且國際賽場更需要防守和投射穩(wěn)定的后衛(wèi)。而孫銘徽的三分命中率和防守效率,在國際層面不夠也不可能突出。
要知道,老喬的國家隊是去打無論身體與技戰(zhàn)術都明顯要高過我們一籌的歐美隊,即使是亞運會對陣偏美式打法、且同樣兇悍的菲律賓隊,中國國家隊后衛(wèi)線通常需要適應無球跑動和快速轉換的角色,但孫總最擅長的打法,需要大量持球。
有一說一,在洲際比賽中,要滿足他個人的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
有人會說,留下來的趙繼偉那幾個后衛(wèi)最終不也沒打出來嗎?但籃球比的,絕對不是誰的短板更短。而且,客觀地說,孫銘徽在之前的國家隊,已經充分證明了他的個人特點,在更高層級的洲際比賽中有非常明顯的缺憾。
好了,為了證實此一說法,我來帶大家回顧一下,這個自視甚高的孫總在2022年亞洲杯1/4決賽中國與黎巴嫩隊的生死戰(zhàn)中最后三分鐘的表現——
離比賽結束還剩下2分58秒時,中國隊63:68落后黎巴嫩隊三分球,孫銘徽持球,選擇單打試圖制造機會。
他強行突破黎巴嫩核心阿拉基,但在兩人的身體對抗后失去平衡,球被阿拉基直接切掉,黎巴嫩反擊造成犯規(guī),兩罰一中,63-67。這一回合暴露了他的問題,過度依賴個人突破,面對高強度防守時護球不足。
最后1分13秒,孫銘徽在邊線發(fā)球時,試圖長傳給內線的周琦,但傳球路線被黎巴嫩球員阿里·曼蘇爾預判攔截,直接搶斷并快攻上籃,分差再次擴大。這一回合,孫總犯的錯誤是,傳球冒險且缺乏掩護配合,關鍵時刻選擇不合理。
離比賽結束還剩下最后30秒,中國隊67-70落后,孫銘徽持球推進,試圖組織最后一攻。可惜,他的個人失誤最終葬送了中國隊的最后希望,具體細節(jié)如下:他在弧頂遭遇包夾,試圖變向擺脫時,被阿拉基直接搶斷,黎巴嫩反擊由阿拉基上籃鎖定勝局,67-72,比賽失去懸念。
中國隊敗局終定。歷史性地被排除在亞洲八強之外。
這場比賽是孫銘徽在國家隊的標志性表現,全場出場32分29秒,全隊第二高,僅次于顧全。7投2中,三分3中0,罰球2中2,共得6分6次助攻,但有全場最高的7次失誤,其中,刺刀見紅的最后三分鐘接連失誤3次,以一已之力奠定敗局。
好了,我無話可說了。你們說吧,就這。
最近各大平臺抄襲者眾,如不標明出處,一概追究到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