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聊天,她興奮地告訴我發現了一家"超級劃算"的自助燒烤火鍋,只要29.9元!我聽完第一反應不是激動,而是默默在心里為她捏了把汗。作為一個踩過無數雷的資深吃貨,我太了解那些低價自助背后的套路了。
記得去年冬天,我被一家"39.9元隨便吃"的招牌吸引,拉著朋友信心滿滿地進店,結果從開始上菜那一刻我就知道自己又被"套路"了。肉片薄如蟬翼,一烤就卷成一團,海鮮除了魷魚圈找不到第二種,蔬菜也基本都是便宜的娃娃菜和土豆片。最讓我崩潰的是,火鍋底料竟然有一股方便面調料包的味道!
價格背后的玄機
我一直好奇自助餐的定價邏輯,就去請教了開餐廳的表哥。他笑著告訴我一個殘酷真相:很多低價自助其實都是建立在"大數據算法"上的。
舉個例子,一個普通成年人一頓能吃多少肉?研究表明大約是150-200克。按現在牛肉批發價40-50元/斤,成本也就15-25元左右。大部分人還會配著主食和蔬菜一起吃,實際肉類消耗可能更少。
再看看那些29.9、39.9的自助店,除了食材成本,還有房租(占比超高)、人力、水電、設備折舊等開支。你覺得他們能在你盤子里放多少錢的真材實料?
表哥說了一句話我印象特別深:“自助餐不可能虧本經營,如果定價特別低,一定是在食材上做了文章。”
三個價位,三個世界
這半年我做了個有趣的實驗,專門去體驗了三個不同價位的自助燒烤火鍋,結果真是天壤之別。
【20-30元檔】這家店連名字我都不想提了,味道簡直是噩夢。肉類全是腌制好的,一股奇怪的香精味,而且薄得幾乎透明。海鮮區只有一小盤速凍蝦和魷魚圈,而且補充極慢。火鍋湯底果然和方便面調料如出一轍,咸得要命還有一股怪味。
最搞笑的是他們的飲料區,全是沒有品牌的飲料機,旁邊的杯子還特別小,我倒了一杯所謂的"可樂",喝起來就像是加了焦糖色素的甜水…還有大量的方便面、土豆片、粉絲等填肚子的主食,明顯是希望客人多吃這些成本極低的東西。
【40-60元檔】中檔價位的店稍微靠譜一些。肉類雖然還是以腌制品為主,但至少能看到一些原切肉片,牛肉、羊肉、豬肉都有,雖然不算特別新鮮,但也沒有明顯異味。海鮮種類多了一些,有基本的三文魚和北極貝。
最大的不同是,這個價位的店開始提供一些特色菜品,比如手工肉丸和特制醬料,口味比較走心。飲料區也會有一兩種知名品牌的飲料,雖然是機器兌的,但至少喝起來像那么回事。
【80元以上檔】這個價位的自助燒烤火鍋才開始讓人感覺"值得"。肉類會有明顯的等級區分,比如有普通牛肉片,也有入口即化的雪花牛肉。海鮮新鮮度高很多,甚至能看到服務員不停地上新。火鍋底料也講究多了,有正宗的重慶底料、清湯等多種選擇。
飲料區會有知名品牌的罐裝飲料,甜品區也很豐富。我去的一家98元的店,甚至有哈根達斯冰淇淋!服務態度也好很多,不會讓你覺得"吃多了就是罪過"。
低價自助的七大套路
經過多次"踩雷"經歷,我總結了一些低價自助燒烤火鍋的常見套路:
肉類造假:最常見的是注水肉和摻假肉。正常的肉片烤的時候會收縮變厚,而注水肉會大量冒水變得干癟。還有就是用雞肉冒充牛肉,加入大量調料掩蓋本味。
食材反復上架:有次我注意到鄰桌剩下的幾塊肉被服務員收走后,居然又出現在了取餐區!這種情況在低價自助尤其常見,簡直是食品安全的噩夢。
用廉價主食"填肚子":大量提供面條、米飯、土豆、方便面等成本極低的主食,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就是希望客人多吃這些,少拿貴的食材。
限制取餐頻次:有的店會規定"每人每次只能取三片肉"或者"海鮮每次限取兩只",美其名曰"避免浪費",實則是控制成本。
調料和飲品另收費:進店前說"39.9全包",進去后發現飲料要另付費,特色醬料要加錢,甚至連一次性手套都要單算。
高價菜品永遠缺貨:菜單上寫著有帝王蟹、澳洲和牛等高檔食材,但你每次去問服務員,回答永遠是"剛剛沒有了"或"還在準備中"。
火鍋底料以香精為主:正宗的火鍋底料是用幾十種香料和油脂熬制的,成本不低。而低價自助店往往用大量味精、香精勾兌,吃完容易上火、難受。
這幾種店鋪,看到就繞道走
根據我的經驗,有這幾種自助燒烤火鍋店鋪一定要繞道走:
超低價但宣傳"高端食材"的店:如果你看到一家店打出"29.9元自助,含雪花牛肉和帝王蟹"的廣告,請相信我,這里面一定有貓膩。要么是食材造假,要么是有大量隱形消費。
飲料區全是無牌飲料的店:一家連飲料都舍不得用品牌的店,食材能好到哪去?我發現飲料區往往是判斷自助店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
肉類全是腌制好的彩色肉片:正常的烤肉店應該有原切肉片供應。如果你看到的全是腌制好的彩色肉片,而且聞起來香精味特別重,基本可以確定是用了大量添加劑。
服務員態度極差或過度熱情的:服務員不停催你"快點吃完",或者反復強調"不要浪費"的店鋪,往往是在害怕客人多拿食材。而過度熱情(比如不停推薦你點飲料或特色菜)的店鋪,往往是在引導你增加消費。
餐具油膩或環境臟亂的店:我去過一家自助店,筷子和盤子都油膩膩的,感覺沒有徹底清洗過。這種連最基本衛生都做不好的店,食材安全更是無法保證。
踩雷經歷分享
說個去年夏天的真實經歷吧。朋友生日,我們一群人去了一家網紅自助燒烤火鍋,價格是59.9元/人。剛進店時感覺還不錯,店面裝修得挺時尚,食材看起來也很豐富。
但吃著吃著就發現問題了:牛肉片烤出來后有股怪味,像是放了很久的肉;蝦仁全是白色的小蝦仁,還帶著一股濃濃的保鮮劑味道;火鍋湯底一開始還好,但越煮越怪,最后簡直像是在喝一碗味精水。
最慘的是,第二天我們六個人有四個拉肚子!朋友甚至因此去了醫院。后來我們在點評網上一看,這家店已經有不少"食品衛生有問題"的差評了,只是被大量"水軍"好評給淹沒了…
怎樣吃自助燒烤火鍋才不踩雷?
如果真的想去吃自助燒烤火鍋,我的建議是:
別貪圖便宜:一分錢一分貨,特別低價的自助餐一定有問題。根據我的經驗,80元以上的自助燒烤火鍋才開始有保障。
看食材補充速度:好的自助店食材補充及時,即使在高峰期也不會讓顧客久等。如果你發現肉類和海鮮總是"正在準備中",可能就是店家在控制成本。
先觀察環境和其他顧客:進店前可以先觀察一下就餐環境和其他顧客的表情。如果看到很多顧客吃得很開心,桌上食材豐富多樣,是個好兆頭。
看原料而非腌制品比例:優質自助燒烤應該提供大量原切肉片,而不是全都腌制好的彩色肉片。
飲料和小吃很重要:好的自助店在飲料和小吃上不會太摳門,通常會提供品牌飲料和一些精致甜點。
別被"網紅店"迷惑:很多所謂的網紅自助店其實是靠營銷出名的,實際食材和服務可能很一般。我寧愿選擇那些低調但回頭客很多的老店。
最后的忠告
自助燒烤火鍋確實是朋友聚會的好選擇,但千萬不要被"無限量"、"隨便吃"這樣的噱頭沖昏頭腦。在這個行業,奇跡和白菜價的好店基本不存在,便宜沒好貨的道理在美食界尤為適用。
記住我的忠告:看到超低價的自助燒烤火鍋,與其抱著僥幸心理去冒險,不如多花點錢去吃一頓有保障的。畢竟,健康和味蕾的享受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