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夜宵時間,打開冰箱,看到午飯剩下的幾道菜,我下意識就要拿出來熱著吃,突然想起前幾天朋友小李因為吃了隔夜的蘑菇炒肉進了醫(yī)院…嚇得我趕緊停下了手!
說實話,在我家,隔夜菜一直是個"常客"。我媽總說:"扔了多浪費啊,熱一熱就能吃,沒事兒~"這思想簡直深入骨髓!可直到我查了一堆資料,才驚覺有些隔夜菜真不是"熱一熱"那么簡單,有些甚至熱到200度也解決不了潛在風險!
我家冰箱里的"定時炸彈"
記得小時候,每到夏天,媽媽總會做一大盆涼拌菠菜,吃不完就放冰箱,第二天繼續(xù)吃。那時候也不懂什么亞硝酸鹽,只覺得味道有點怪,卻從來沒聯(lián)想到安全問題。
如今我才知道,我們家冰箱里長期存在著幾個"定時炸彈":
1. 綠葉菜,尤其是菠菜、空心菜這類含硝酸鹽高的蔬菜
菠菜天生含有較高的硝酸鹽,這本身沒問題。但隔夜后,在細菌作用下會轉(zhuǎn)化為亞硝酸鹽,這可就不得了了!亞硝酸鹽過量攝入會影響血液攜氧能力,嚴重時可導致頭暈、惡心,甚至危及生命。
上個月我做了個小實驗,同樣的一盤涼拌菠菜,新鮮的和放了一晚上的,用測試紙一測,亞硝酸鹽含量差了好幾倍!我去…這下知道為什么小時候那些隔夜涼拌菜總覺得味道怪怪的了。
2. 蘑菇,尤其是野生蘑菇
別看蘑菇平時人畜無害的樣子,隔夜后它們可是會"變身"的!蘑菇中的蛋白質(zhì)很容易被分解,產(chǎn)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zhì)。我那位朋友小李就是吃了隔夜蘑菇炒肉,結(jié)果腹瀉不止,差點脫水。
有次我公司聚餐,點了個野生菌湯鍋,吃不完想打包,服務(wù)員竟然拒絕了,說:"這個真不能打包,涼了以后就不能吃了,我們寧可浪費也不給客人帶走。"當時還覺得這店家小氣,現(xiàn)在想想人家是負責任啊!
3. 海鮮,無論是魚蝦蟹貝,隔夜都要慎重
海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水分,是細菌的"天堂"。即使冷藏,也無法完全阻止細菌繁殖。
去年夏天我在海邊吃了頓海鮮大餐,剩了不少,心疼錢啊,就打包回酒店放冰箱了。第二天中午熱了吃,晚上整個人就不好了…那個難受勁兒,真是用錢也買不來的教訓!
4. 隔夜米飯,看似無害實則暗藏風險
這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米飯中可能含有耐熱的芽孢桿菌,即使冷藏也可能存活,而且普通加熱溫度還殺不死它們。最恐怖的是,這種細菌產(chǎn)生的毒素耐高溫,就算煮沸也沒用!
我家以前總會攢幾天的剩飯做炒飯,直到有次全家吃完隔了兩天的炒飯后集體"中招",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5. 豆制品,特別是豆?jié){和自制豆腐
豆制品營養(yǎng)豐富,但同樣也是細菌的"最愛"。尤其是自制豆?jié){,隔夜后可能會發(fā)酸變質(zhì),產(chǎn)生有害物質(zhì)。我外婆特別喜歡自己磨豆?jié){,但她從來不會留到第二天喝,現(xiàn)在想想真是老人家的經(jīng)驗啊!
剩菜到底怎么處理才安全?我的親身實踐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問:"那豈不是吃不完就都要扔掉?太浪費了吧!"別急,其實很多剩菜只要處理得當,還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速凍很重要,別讓菜在常溫下"歇著"
有次我做了頓豐盛的晚餐,吃完看剩了不少,就想著等涼了再放冰箱。結(jié)果一時忙忘了,等想起來已經(jīng)過了兩個小時…這種情況基本就可以直接扔了!細菌在20-40℃的溫度下繁殖最快,兩小時足夠它們"開派對"了。
正確做法是:吃完不超過1小時,就應(yīng)該將剩菜放入冰箱。而且別等它自然冷卻!可以分成小份,這樣散熱更快。我現(xiàn)在的習慣是,吃完就立刻分裝,稍微晾一下就放冰箱,效果好多了。
保存容器要密封,最好用玻璃或食品級塑料
以前我總是用吃飯的碗直接扣個盤子就放冰箱,殊不知這樣保存很容易被冰箱里其他食物的味道污染,而且不密封,細菌也容易"串門"。
去年"雙十一"我囤了一堆玻璃保鮮盒,雖然貴了點,但真的好用,密封性好,而且不會有塑料味。用來存剩菜特別合適,一目了然還省空間。
隔夜菜別直接用微波爐熱,要徹底加熱
這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很多人(包括從前的我)都是把冰箱里拿出來的剩菜,隨便在微波爐里轉(zhuǎn)一分鐘就吃。這樣加熱很可能不均勻,有些部分溫度不夠,細菌沒被殺死。
正確做法是:加熱至中心溫度達到70℃以上,最好用鍋重新煮熟或炒熱。我現(xiàn)在處理隔夜菜,不管是湯還是炒菜,一律倒入鍋中重新煮沸或炒熱,確保每個角落都受熱充分。
冷藏時間不宜過長,最好24小時內(nèi)吃完
即使是冷藏,大多數(shù)剩菜也不建議存放超過24小時。尤其是夏天,冰箱開開關(guān)關(guān)的,溫度其實不太穩(wěn)定。
之前我有囤積剩菜的習慣,結(jié)果經(jīng)常是吃不完又忘記,最后發(fā)現(xiàn)變質(zhì)了才扔掉,反而更浪費。現(xiàn)在我嚴格執(zhí)行"24小時規(guī)則",超過時間一律清理,反而節(jié)省了不少。
我的個人"剩菜處理守則"
通過這幾年的"踩坑"經(jīng)歷,我總結(jié)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剩菜處理方法:
哪些堅決不留:海鮮類、蘑菇類、綠葉蔬菜涼拌菜、豆?jié){、自制豆腐。這幾類食物即使冷藏也容易變質(zhì),安全起見,吃不完就扔或者干脆少做點。
哪些可以短期保存:肉類炒菜、燉菜湯、煮熟的主食。但必須迅速冷藏,24小時內(nèi)食用,并且徹底加熱。
巧妙利用剩菜:比如剩米飯我都會做成咸蛋炒飯或粥,剩下的白菜我會第二天做成酸辣湯,既變換口味又避免浪費。
保存前的"變身術(shù)":有些菜隔夜后口感會變差,我會在冷藏前就做些處理。比如剩下的清炒西蘭花,我會加點醋拌成涼菜;剩下的白切肉可以切絲做個涼拌。
信任自己的感官:無論如何,如果剩菜拿出來發(fā)現(xiàn)有異味、異色、黏液或長霉,絕對不要抱著僥幸心理食用!
上個月我媽來我家住,看到我把才放冰箱一天的蘑菇炒肉倒掉,心疼得直跺腳:"多好的肉啊,扔了多可惜!"我給她講了小李的經(jīng)歷,又給她看了我收集的資料,這才勉強接受了。
其實想想,省下那點剩菜錢,卻可能花上幾千甚至更多的醫(yī)藥費,真的不值得!健康面前,那點"節(jié)約"真的微不足道。
說了這么多,我最想表達的是:對待食物,我們要有珍惜之心,但對待健康,我們更要有敬畏之心。與其事后處理剩菜,不如在采購和烹飪時就做好計劃,盡量做到"光盤"。畢竟,最環(huán)保、最健康的方式,不是處理剩菜,而是不產(chǎn)生剩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