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高 炳
翻 坯 胡新明在進行翻坯。 本報記者 高 炳攝
合 坯 胡新明在進行合坯。 本報記者 高 炳攝
粉 洗 胡新明在給泥塑進行粉洗。 本報記者 高 炳攝
上 色 陜西新明泥塑工坊員工在給泥塑上色。 鳳翔區委宣傳部供圖
六營村“坐虎”彩繪泥塑。 鳳翔區委宣傳部供圖
鳳翔泥塑中的經典造型“坐虎”。 本報記者 高 炳攝
十二生肖造型泥塑。 本報記者 高 炳攝
游客在六營村欣賞泥塑作品。 鳳翔區委宣傳部供圖
掃碼觀看視頻
仲春時節,驅車前往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城東的“泥塑第一村”——六營村,還未到村口,一尊20多米高的巨型“泥塑坐虎”便映入眼簾。
仔細打量,虎身色彩鮮艷,雙目炯炯有神。“虎,是鳳翔泥塑中的經典‘主角’。”60歲的胡新明笑言,“它護佑著西府百姓,穿過了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
胡新明是鳳翔泥塑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從11歲學“泥耍活”開始,他與鳳翔泥塑結緣已有半個世紀。
鳳翔,地處關中西部,古稱“雍”,是周秦文化的發祥地?!皬哪撤N程度上說,鳳翔泥塑與秦始皇兵馬俑同宗同源?!痹诤旅骺磥?,“經典的虎面造型,也與周秦青銅器的獸面紋高度相似,散發著獰厲之美,可見其淵源頗深。”
時空流轉,這種傳承千年的手工藝至今仍流行于民間,見證著這方土地上的婚喪嫁娶、祭祀慶典,也融入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過年請“家宅六神”,祈求四季平安、賜福納祥;婚嫁用“麒麟送子”,祝愿多子多福、人丁興旺;小孩滿月送“老虎”,用意鎮宅驅邪、護佑安康……
前些年,胡新明大膽嘗試,在泥里加入紙漿、棉花、面糊、糯米汁等,反復試驗,研制出“摔不爛”的泥塑;創新泥塑造型,讓各類產品推陳出新。
與此同時,六營村泥塑產業的發展也勢頭喜人。如今,全村有200多戶、上千人從事泥塑產業,年產值超過4000萬元,泥塑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村里還建了泥塑傳習所、體驗園,“非遺+文旅”拓寬轉型新路子。
歷經歲月沉淀,鳳翔泥塑的名氣越來越大。2002年、2003年,胡新明和村里老藝人胡深合作設計的泥塑馬、泥塑羊,連續兩年被選為生肖郵票主圖案。2017年,胡新明帶著作品“鳳尾雞”,走上了央視元宵晚會的舞臺……
古老非遺傳承,注入青春力量。胡新明的兒子胡錦偉,在大學學的設計,畢業后也跟著父親做泥塑。他嘗試融入更多現代、時尚元素,開發出圍巾、眼罩、冰箱貼、手機殼等泥塑元素新產品,受到網友熱捧。
“在時間長河中,每一輩人所融入的時代特色,是民間藝術生命力不斷延展的源泉。”胡新明感慨不已,“小小泥塑,凝結著這片黃土地上老百姓最樸素的心愿,也‘捏’出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祝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