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一系列言論,稱已為解決烏克蘭危機設定了一個所謂“最后期限”,并表示期限過后,美國的態度將會“截然不同”。
然而,外界認為,特朗普已多次為結束烏克蘭危機劃定時間線,但均未按時達成目標,且政策反反復復,凸顯出美方已陷入政策困境。
從“24小時”到“最后期限”
承諾與現實的落差
2025年1月重返白宮前,特朗普曾多次宣稱,他上臺后能夠“在24小時內解決”烏克蘭危機。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承諾未能兌現,烏克蘭危機延宕至今。
此后,特朗普的態度開始出現轉變,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時間表和解決方案,但都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先是在2025年1月,特朗普上臺后隨即改口,希望能在六個月內“解決”烏克蘭危機,這一時間表相比之前的“24小時”大幅延長。
此后,特朗普再次調整時間,提出希望在4月20日實現對烏克蘭的和平計劃,以達成停火。但在遭現實再一次無情“打臉”后,特朗普又在4月24日稱,對于達成協議有自己的“最后期限”,但期限過后,美國的態度將會“截然不同”。
特朗普并未明確指出此次其所提期限的具體日期,只是暗示了對俄羅斯的不滿,以及可能采取的強硬措施。
然而,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此前強調,俄方認為設定俄烏停火的“最后期限”,并不合適。
從“領土問題”到“礦產協議”
美國態度反復不定
不僅在解決這場危機的時間點上“三改其口”,在具體方案方面,特朗普政府的態度也多次反復。
特朗普上臺后不久,試圖將對烏援助與烏克蘭的礦產資源掛鉤,希望通過簽訂礦產協議來換取基輔方面對美國政策的支持,并推動俄烏和平協議的達成。
不過,這一計劃也隨著特朗普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白宮大吵一架擱淺。特朗普指責澤連斯基在和平協議“非常接近”達成之際,破壞了談判進程。最終,雙方取消了原計劃會晤后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澤連斯基離開白宮,礦產協議也未能簽署。
緊接著,特朗普政府又想出新招。
美方近日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的烏克蘭問題會談中,提出針對俄烏停火的協議框架,涉及烏在領土問題上的核心關切。美國Axios新聞網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美方這份僅有一頁紙的“和平計劃”方案包括,美國“將承認克里米亞地區為俄羅斯領土”,并“非正式承認”自2022年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俄羅斯“對幾乎所有占領地區的控制權”。
這一提議遭到了烏克蘭以及歐盟國家的強烈反對。烏克蘭方面表示,在“全面和無條件停火”實現前,不會就任何主權議題進行談判。
澤連斯基更是強調,在達成停火后,烏方愿意以“任何形式”坐到談判桌前,但“永遠不會承認被占領土屬于俄羅斯”。
特朗普對澤連斯基的這番言論進行了猛烈抨擊,稱這對和平談判“非常有害”,并直言這種“煽動性言論”使得俄烏問題難以解決,只會延長“殺戮”。
眼看著俄烏談判進展緩慢,特朗普多次表示,如果無法在短期內取得明確進展,美國將退出斡旋。
不過,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近期回應稱,和平談判事關重大,過程非常艱難,外界不應期待俄烏能在短時間內達成協議。
有分析認為,特朗普在烏克蘭危機中的態度和政策,經歷了從最初的樂觀過頭、大包大攬的承諾,期望“閃電解決”的吹噓,到經歷與殘酷現實的妥協,再到話風上的一再反復,凸顯了美國現政府在外交政策方面的不成熟。特朗普本人提出的“最后期限”實際上可以說遙遙無期,其背后反映出,美國在解決俄烏問題上,正陷入困境。
原標題:《解決烏克蘭危機一拖再拖,美國踢到鋼板?》
欄目主編:周春晟 文字編輯:夏徐寅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中國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