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央視春晚開場視覺秀《迎福》中,驚艷亮相的李子柒身穿一襲黃、青漸變色長裙翩然起舞,化身“蝴蝶仙子”。
這條集合了植物染、青神竹編、螺鈿、成都漆藝、羌繡、英山纏花等13項非遺技藝的長裙,引發無數關注。
(2025年春晚截圖)
這件“戰袍?”為黃、青漸變色,由武漢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黃榮華用天然植物原料染制而成。
我們看到:最動人的色彩不在潘通色卡里,而早已藏在山河草木之間。
01
李子柒的“春晚戰袍”:
用山河草木染霓裳,重寫東方色譜
植物染,即以植物根、莖、葉、花、果為原料提取天然色素的傳統染色技藝。
在沒有化學顏料的時代,中國人用天然植物,為日用的布料染色。每一抹顏色,都是與自然的對話,都存有手工的溫度。
[唐]張萱《搗練圖》(局部,圖源: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69歲的黃榮華,是非遺項目“傳統植物染料及染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被業界譽為“中國天然染第一人”。
他上高山、入深林采集原料,用40多年時間復原了1082種中國傳統色,甚至精準還原了《紅樓夢》中描述的60種古典色彩,并制作出了中國第一份植物染色標準色卡。
87版《紅樓夢》劇照(圖源:豆瓣)
李子柒的春晚戰袍,其材質是“綾羅綢緞”中的“羅”,色彩靈感源自中國傳統的“五方正色”——黃色代表土地,青色代表春天,黃與青的漸變寓意我們中華的土地生生不息。
黃色染料取材自湖北神農架的黃櫨,青色則取自江南初春的馬蘭草。這兩種植物歷經熬煮、沉淀,最終化作流動的色彩,浸染于華服之上。
當植物本色,與紡織面料相遇,便成為世上一種絕配。
(圖源:微博@春晚)
戰袍的染色,采用了古老而又充滿魅力的傳統技藝“手工吊染”。
需要將布料用繩子吊起,一點點浸到染料中,從淺到深,保證漸變“絲滑”過渡。
黃榮華在下面染,李子柒在上面拉繩子,每隔30秒鐘往上拉一厘米,隨著布料的多次緩緩升降,染料逐漸滲透,從而形成從淺到深,如水墨暈染般自然過渡的漸變效果。
李子柒與黃榮華協作吊染(圖片由黃榮華提供)
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次染料的浸入時間、力度,以及布料的拉升速度,都需要精準把握,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顏色不均,前功盡棄。
這是對耐心與技藝的雙重考驗,容不得半點差錯。
李子柒的“戰袍”(圖源:公眾號“國染館漢方手染”)
02
植物染
染出自然萬物的顏色
在中國古人眼里,風雨日月、四季草木、花鳥魚蟲都可以用色彩來表達,古人也擅長師法自然,從大自然中為顏色取名,或是用意蘊來表達。
古人采摘花、果、葉、莖,浸染棉紗織布,染出的每一種色彩,都源于大地。
我國植物染色工藝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染色之術,遠始于軒轅之世,黃帝制定玄冠黃裳,以草木之汁,染成文彩”。
西周開始有專職的“染人”,秦朝設有“染色司”,唐宋時期設有“染院”,明清時期設有“藍靛所”。《齊民要術》《天工開物》等古籍中,均有記載植物染的技藝和工序。
“雨過天青”,像雨后初晴時的天色,清透而靈動,帶著一絲朦朧的詩意。“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宋徽宗一紙御批,讓天青色成為青花瓷的至尊名號。
傳說只有當瓷器出窯的一瞬間,正碰上陰雨綿綿的濕潤天氣,那瓷器上淡淡的雨霧般的顏色才會漸漸暈開,成就夢幻般的顏色。
[宋]汝窯天青釉圓洗(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在《紅樓夢》中,雨過天青色以“軟煙羅”的形式重現于世。用植物染料來染,藍色用土靛,黃色用黃芩,套染出雨過天青色,這里的關鍵是藍與黃的比例問題,藍色占主體,約95%,黃色僅占5%左右。
黃榮華染制的“雨過天青”色絲巾(圖源:公眾號“國染館漢方手染”)
“蒼黃”是一種稍暗的土黃顏色,是報春的顏色。宋代李昉等人編纂的《太平廣記》中記載:“顧渚山中有鳥如鴝鵒而小,蒼黃色。每至正月、二月,作聲云:‘春起也’。至三月、四月,作聲云:‘春去也’。采茶人呼為報春鳥。”清代姚際恒的《禮記通論輯本》中有“麛鹿多蒼黃色”。麛鹿,即小鹿。由此可推斷,接近報春鳥和小鹿的顏色為蒼黃色。
染蒼黃色,可以選用大黃加蘇木,使用藍礬作為媒染劑,也可選用赭石先染,再用黑茶加少許皂礬套染。
(圖源:unsplash)
“暮云灰”,是日暮時分云彩呈現的灰色,這是一種帶有暗紫紅的灰色。它是柳永的“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杜甫的“渭北春天樹邊,江東日暮云深”,白居易的“野綠全經朝雨洗,林紅半被暮云燒”,李清照的“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李白的“城隅淥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選蘇木作染料,以藍礬和少許皂礬作媒染劑,便可以染出這種詩意的顏色來。
(圖源:unsplash)
“天水碧”,是一種介于藍與綠之間的顏色。碧色,類似現代的淺綠,染過的淺綠,經過露水的滋潤越發青翠欲滴。天水碧的典故出自《宋史·南唐世家》:相傳南唐后主李煜的妃子有一次在染淺藍色的時候,把沒有染好的絲帛放在院子里露天過夜,絲帛因為沾上露水,顏色起了變化,竟然染出了很鮮艷的綠色,李煜把這種綠色命名為“天水碧”。后來大家照此法染色,流傳至今。
取藍靛染月白或天青色,再用極少的植物黃色套染,便可得到天水碧。
(圖源:《國色300色 染出經典里的中國傳統色》)
03
植物染
還原文學詩詞的意境
植物染的魅力,不僅在于色彩之美,更在于其承載的東方哲學與文化,以及所傳達出的那妙不可言的意境。
銀紅,作為中國傳統色譜中獨具韻味的淺緋色,由銀朱與粉彩交融而成,其色若朝霞初染,又似桃瓣含霜。
《紅樓夢》中多次提到銀紅,如“銀紅撒花椅搭”“銀紅撒花半舊大襖”“那個軟煙羅只有四種顏色:一樣雨過天青,一樣秋香色,一樣松綠的,一樣就是銀紅的”“那銀紅的又叫作霞影紗”。
寶玉的貼身衣物、瀟湘館的霞影紗窗、貴妃榻的羅帳,皆以銀紅為媒介,用色彩美學表現人物性情,黛玉窗前那一抹銀紅的霞影紗,正如絳珠仙草淚染的胭脂痕。
87版《紅樓夢》劇照(圖源:豆瓣)
染出銀紅色,可使用植物染料如紅花、蘇木等加點朱砂配制,以明礬作媒染劑。
黃榮華染制的銀紅色絲巾(圖源:公眾號“國染館漢方手染”)
酡色,即酡紅色,指飲酒后臉上泛出的紅色。李白《前有一尊酒行二首》中“落花紛紛稍覺多,美人欲醉朱顏酡”,屈原《楚辭·招魂》中“美人既醉,朱顏酡些”讓人聯想到“貴妃醉酒”的場景,那是何等的嫵媚!
能染出這個顏色的植物有紅藍、蘇木、茜草等,還可以使用蘇木、五倍子、茶葉等,配制后作染料,以明礬為媒染劑進行染色。
電影《霸王別姬》劇照(圖源:豆瓣)
黛青,是一種深青色,指從藍草中提取的青黛顏色。
古代女子常用這個顏色來畫眉毛,因此黛青色總讓人聯想到美麗的女子。元代劇作家王實甫在《西廂記》中有“近知先相國崔玨之女鶯鶯,眉黛青顰,蓮臉生春,有傾國傾城之容”的描述。
(圖源:《國色300色 染出經典里的中國傳統色》)
相思灰,是一種帶有想象性的色彩。“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唐代詩人李商隱由香燭成灰聯想出的奇句,催生了相思灰這樣一個色彩詞。
相思在心頭燃燒成灰燼,揮不開,散不去,好似夢中那般郁郁的灰色。若說顏色有情,相思灰則最為情深。
相思灰應是一種淺灰。可用茶葉、石榴皮等作染料,以少許皂礬作媒染劑染出。
(圖源:unsplash)
04
親手制作植物染
是一個自我療愈的過程
植物染遵循了人與自然的良性循環,給予人類純凈的材質,讓身體也回歸自然。
親手嘗試染色的過程,就如同與植物進行一場對話,然后顏色如魔法般漸變,緊張焦慮的情緒也漸漸消失不見。
可用于傳統染色的植物有很多:
茜草的根部、蘇木的莖稈、紅花的花瓣可以染出喜慶的紅色;槐花的花蕾,梔子的果實,姜黃的根莖可以染出高貴的黃色;藍草、鼠李的葉和莖稈可以染出高雅的藍色;胡桃、板栗的果殼可以染成神秘的黑色……
(圖源:unsplash)
基礎的植物染并不需要復雜的工序和設備,在家里用最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嘗試一次染色。
燒一鍋水,將植物染料投進去,等一兩個小時,濾出染液,再浸入布料染色,最后由陽光曬暖著色固定,用時間沉淀出自然質樸的美。
(圖源:https://www.thenaturaldyeworks.com/)
可以經由媒染、復染、氧化還原和套染等技術,通過不同顏色、層次的疊加,創造出變化萬千的效果。
自然的植物染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不可控的手工效果,它們有深有淺,有些不完美的“瑕疵”,但每一次染色,都獨一無二,這些都是工業染法所不能企及的。
(圖源:unsplash)
“薛濤箋”便是用植物染成的。
相傳唐代才女薛濤用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搗汁為漿,染成“芙蓉紅”色的信箋。
在今天,我們完全可以復刻這種風雅。
(電視劇《夢華錄》截圖)
(圖源:unsplash)
這種用新鮮花朵絞汁的方法雖然也可以染出芙蓉紅來,但畢竟量小工繁。
以黃榮華的經驗來看,用蘇木作染料、明礬作媒染劑染色效果是最好的。
(圖源:unsplash)
植物染會有很多無法預料的瞬間,你能在這個過程中看見自然與生命的美好,也能看見一個安靜自在的自己。
從天地造化的草木之色,到流轉千年的絹帛華章,中國傳統色彩不僅是一種視覺體驗,更是文化記憶的承載者。
黃榮華的《國色300色 染出經典里的中國傳統色》這本書,以精心遴選的三百種國色,帶你走進東方美學的色彩世界,探尋染色技藝的匠心之道。
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關于色彩的書,更是一扇通往東方美學的窗。
戳圖片即可購買
本書不僅梳理了中國傳統色彩的歷史脈絡,還依據《天工開物》《考工記》《大明會典》等古籍的記載、傳統工藝實踐,細致考證每一種顏色的來源和染制方法,并講述其背后的文化意象。
從春秋時期“五正色”的體系,到歷朝歷代不斷豐富的色彩表達,再到植物染、礦物染等傳統技藝的復現,匯聚了從宮廷錦繡到民間布衣的經典色彩,你將看到“海棠紅”如何在古代衣飾間流轉生輝,感受“青黛”如何映照文人的翰墨風骨。書中內容既有理論溯源,又有實踐指導,兼具學術價值與實用性。
不同于一般的色彩學書籍,本書特別注重傳統染色工藝的復現。作者結合多年染色經驗,提供了簡明的染色方法,使這些古老的色彩不再停留在文字和圖像中,而是可以真的被還原,讓你在閱讀的同時,也能親手探索這些色彩的奧秘。
除了常規的RGB和CMYK色值,本書還提供了更適用于現代工業和設計體系的Coloro色值,以確保色彩在不同介質上的呈現效果,并隨書附贈3種色值電子色卡。無論是文化研究者、設計師,還是單純對傳統色彩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都能在本書中找到獨特的收獲。
參考資料
《國色300色 染出經典里的中國傳統色》(著者:黃榮華 黃欣 程磊,出版:江蘇人民出版社)
《央視春晚李子柒植物染長裙暗藏的密碼,非遺傳承人給你解密》(公眾號“國染館漢方手染”,作者:黃榮華)
關注公眾號“詩意文化館”
即可查詢訂單跟蹤物流
▼添加我,拉你進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