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敏
《東北抗日聯軍歌集》封皮。 東北烈士紀念館供圖
在東北烈士紀念館有一本《東北抗日聯軍歌集》,完整保存了抗聯將士的精神圖譜。這本歌曲集長19.5厘米、寬13.5厘米,藍色油墨印制。由于年代久遠,紙張泛黃,有幾張已碎裂,部分字跡模糊。末尾兩首歌用藍墨水書寫在紅格信紙上。封皮是五線譜紙,以白紙繩裝訂。封面寫有“東北抗日聯軍歌集 一九四〇年七月七日印”字樣。
1940年夏,抗聯三路軍總指揮部在德都縣(今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北部朝陽山密林后方基地舉辦軍政干部訓練班。總指揮部機要秘書兼電臺臺長崔清洙收集整理部隊傳唱的革命歌曲,手工刻印成冊分發給指戰員。女戰士李敏冒著戰火保存下這本歌集,1948年捐贈東北烈士紀念館,是現存唯一完整版本。
歌曲集錄有48首革命歌曲,作者大多是抗聯將士和革命群眾。有的轉自關內的抗日救亡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國際歌》《紅旗歌》《新女性》等。歌曲內容是抗聯將士戰斗生活的真實再現,幾乎包括了東北抗聯14年苦斗的各個方面。
一是控訴侵略暴行。為長期霸占中國東北,日本侵略者炮制偽滿洲國政權,形成一套嚴密的軍、警、憲、特統治機構,對東北抗聯進行殘酷鎮壓,為隔斷東北抗聯與群眾的聯系,實行殘酷的集團部落制度歸屯并戶,給東北人民造成深重的苦難。抗聯將士在《救國雪恥》中控訴:“萬惡日帝狡猾毒辣,歸屯策收財產無辜遭屠殺……”《九一八事變》《東北悲響》《國恥紀念歌》《反日四恨》等創作于密林深處的戰歌,既是文化反擊,更是喚醒民眾的號角,彰顯東北人民不畏強暴的愛國精神。
二是再現戰斗生活。李兆麟等人創作的《露營之歌》生動描繪了抗聯部隊西征的戰斗與生活,成為將士們肩負起民族解放重任和奮勇向前的號角。《露營之歌》寫道:“鐵嶺絕巖,林木叢生,暴雨狂風,荒原水畔戰馬鳴……”再配以古曲“落花調”,歌曲寫成后,迅速在東北抗日聯軍各部隊中傳唱開來。
抗聯部隊日常軍事訓練的內容也有所體現,如《戰斗歌》《從軍行》《殺敵歌》《沖鋒號》《戰斗職責》《戰斗射擊》。在《戰斗射擊》中的“戰斗時殺敵時沉著”“射擊時要先測量”“發射時停止呼吸”等內容,多角度生動再現了抗聯戰士射擊訓練的場景。
白山黑水間,東北抗聯采用伏擊戰、奔襲戰等游擊戰術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殊死斗爭。歌曲記錄了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等抗聯將領對抗日游擊戰的總結。其中,楊靖宇創作的《四季游擊》反映了抗聯春夏秋冬四季的游擊生活,歌詞最后一段寫道:“雪地游擊我們有特長,穿踏板,扶長桿,不用喂草糧。登高嶺,走洼甸,步履比馬快”,反映了抗聯冬季采用滑雪方式開展游擊戰的場景。
三是軍事紀律建設。東北抗聯是黨領導的抗日部隊,紀律建設是部隊工作的重要環節。歌曲則成為向廣大戰士簡明闡述紀律要求的方式。比如《十大要義歌》,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歌詞:“舍己為群,忠貞堅毅,服從命令,遵守紀律。”
這本泛黃的歌集不僅是音樂文獻,更是解讀東北抗戰的“精神密碼”。它記載了3萬將士減員至千人的悲壯歷程,見證著楊靖宇、趙尚志等民族英雄的精神軌跡。每首歌曲都是鮮活的歷史切片,從軍事訓練到群眾工作,從戰術總結到理想信念,全方位勾勒出抗聯斗爭的歷史圖景,是在抗日戰爭洪流中鍛造出的珍貴作品。
(作者為東北烈士紀念館館長,崔佳、郭曉龍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6日 06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