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場上哨聲響起時,總有人先捂著臉倒下。 東亞球員習慣性舉手申訴,西亞裁判的VAR鏡頭永遠慢半拍。
那個本該判給國足的點球,最終變成了對手的反擊進球。 日本裁判的筆記本記滿犯規細節。 韓國主裁會為爭議判罰看五次回放。
澳洲裁判的哨子藏在口袋里,除非見血絕不掏牌。 但卡塔爾人吹罰的比賽,黃牌總比角球先到。
記得去年世預賽嗎?
武磊的單刀被吹越位三秒后,對手用同樣方式進球有效。 U23亞洲杯更離譜,沙特球員飛踹只給口頭警告。
轉頭就給中國后衛出示紅牌,理由是"抬腳過高"。 主場作戰反而吃虧,這道理誰能想明白? 我個人覺得,裁判問題早就不止是足球范疇。
西亞足聯掌控著亞足聯67%的投票權。 東亞球隊近五年吃牌率比西亞高出40%。 最諷刺的是,同樣犯規動作,日韓球員得牌概率只有中國球員一半。
張琳芃那次飛鏟放在英超最多黃牌。 在多哈裁判眼里就成了"暴力行為"。 楊晨帶隊時,U17小將們七場比賽被吹掉九個進球。
邊裁舉旗的速度比博爾特沖刺還快。 現在連越南媒體都開始調侃:"想贏中國隊?
申請西亞裁判就行。
" 但真正該反思的是我們自己。 為什么日韓很少公開抱怨判罰?
因為他們懂得用實力讓裁判閉嘴。
02年世界杯韓國隊靠黑哨進四強。
現在人家憑真本事踢得裁判不敢亂吹。
反觀我們,既沒歐洲球員的身體素質。
又沒南美球隊的腳下技術。 連最基本的"裁判心理學"都不研究。
總在賽后申訴有屁用? 足協那些申訴函最后都成了廢紙。 看看隔壁日本怎么做的?
每年派兩百名年輕裁判去德甲進修。 J聯賽引進鷹眼系統比英超還早。 而我們呢?
關鍵場次還在用退休返聘的老裁判。 VAR鏡頭角度永遠找不到爭議瞬間。
更可怕的是形成受害者心態。 輸球先怪裁判已成條件反射。 這種思維比誤判更致命。
下次再遇到西亞裁判怎么辦? 要么把球踢進對方球門十次。
要么就學會用他們的規則玩死他們。 足球場上有句話:誤判也是比賽一部分。
但永遠被誤判的,肯定是弱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