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方濟各于4月21日離世后,天主教會成員對歷任教皇的關注日益濃厚,同時也在為迎接新領導人做準備。據悉,方濟各的遺體在舉行一系列追悼儀式后,于當地時間4月23日上午9點從梵蒂岡圣瑪爾大之家小堂移至圣彼得大教堂,并將在此安放至4月26日下葬。
意大利國家死亡實踐研究所創始人安德烈亞·范托齊介紹,在教皇遺體安葬前,會進行“臨時防腐處理”,旨在讓死者外觀更顯安詳自然,這種效果可持續長達10天。而這種保存方法,源于1958年10月教皇庇護十二世防腐過程中發生的意外事件。
1958年10月,已擔任教皇19年的庇護十二世逝世。此前,庇護十二世曾表示,希望自己去世后的安葬方式不同于上個世紀的標準方式。當時,常規的防腐程序是取出遺體器官并保存在罐中,但庇護十二世告知醫生里卡多·加萊阿齊 - 利西,他希望在不取出內臟的情況下保存遺體。
于是,庇護十二世的遺體外部用油和樹脂進行防腐處理,隨后被包裹在玻璃紙中。有說法稱,這種方法與耶穌基督葬禮準備所用方法類似,但他在教皇夏宮岡道爾夫堡去世后,遺體被送往羅馬準備國葬,高溫加速了未經妥善防腐處理的遺體分解腐爛。在停放的第四天,遺體因體內氣體積聚而“爆炸”,鼻子和手指也隨之脫落,公眾瞻仰儀式被迫終止。
當時,尸體腐爛的景象出現在虔誠的哀悼者面前,令眾人驚恐不已。甚至有報道稱,瑞士衛隊成員因難以忍受彌漫的惡臭而惡心暈倒。
賓夕法尼亞大學宗教研究教授安西婭·巴特勒表示,這一事件成為教會的轉折點,此后教會極力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教會希望教皇以尊嚴的形象示人,而那次事件顯然并非如此。”她如此評價這段教皇歷史上的不幸經歷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