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重磅消息在國際航空界引發震動。波音公司CEO戴夫·奧特伯格在2025年4月25日公開證實,由于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中國已全面停止接收波音新飛機。這一決定直接導致一周內三架已完成組裝的波音客機被退回美國本土,預計將給波音公司帶來高達12億美元的直接損失。
據可靠消息顯示,4月24日上午,一架尚未交付中國國際航空的波音737MAX飛機從浙江舟山波音完工中心起飛,返回波音公司位于西雅圖的總裝廠。這已經是本周內第三架被中國航空公司退回的波音飛機。此前,廈門航空的兩架待交付客機也已啟程返回美國。更引人關注的是,吉祥航空也正式確認將推遲接收原定交付的波音787夢想客機。
這一系列事件的導火索可以追溯到2024年底中美貿易戰的新一輪升級。當時美國政府宣布對包括航空零部件在內的多項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作為反制措施,中國方面隨即出臺了相應的"對等關稅"政策。波音公司CEO在采訪中直言不諱地表示:"由于當前的關稅環境,中國客戶已經停止接收飛機交付。"
航空制造業作為全球產業鏈協同的典范,一架現代客機包含300萬至500萬個零部件,涉及全球上千家供應商。這一特點使得特朗普政府倡導的"制造業回流美國"政策在航空領域面臨巨大挑戰。中國市場的突然"剎車",不僅沖擊了波音公司的營收預期,更在全球航空供應鏈中引發了連鎖反應。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中國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航空市場,一直是波音和空客兩大飛機制造商的必爭之地。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數據,中國在未來20年內預計需要超過8000架新飛機,市場規模高達1.2萬億美元。此次中國暫停接收波音飛機,無疑給正在努力從737MAX危機中恢復的波音公司雪上加霜。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中國航空公司首次因外部環境變化調整飛機接收計劃。在2019年737MAX全球停飛事件后,中國航司就曾推遲接收該型飛機。但此次因貿易爭端導致的全面暫停接收,無論在規模還是影響深度上都遠超以往。
從技術層面看,被退回的三架飛機都已完成最終組裝和測試,處于待交付狀態。其中兩架為737MAX系列,一架為787夢想客機。這些飛機返回美國后,波音公司將面臨額外的倉儲和維護成本,同時還要尋找新的買家。在全球航空市場尚未完全復蘇的背景下,這無疑增加了公司的運營壓力。
市場觀察人士指出,中國此舉可能促使波音公司重新評估其全球供應鏈布局。近年來,波音已在中國建立了包括舟山完工中心在內的多個合作項目,這些投資原本旨在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但貿易緊張局勢的持續,使得這種本土化戰略的效果大打折扣。
與此同時,空客公司似乎正從中受益。有消息稱,部分中國航空公司正在與空客洽談增購飛機事宜,以填補因暫停接收波音飛機可能產生的運力缺口。這種市場格局的變化,或將進一步重塑全球民用航空制造業的競爭態勢。
截至發稿時,波音公司尚未公布針對中國市場的具體應對方案。但公司發言人表示,將繼續與中美兩國政府保持溝通,希望盡快找到解決當前困境的途徑。而中國民航局方面則強調,暫停接收決定是基于當前貿易環境的臨時措施,中國始終歡迎各國企業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開展合作。
這場因貿易爭端引發的航空業震蕩,最終將如何收場,仍有待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的今天,任何一個重大決策都可能在國際產業鏈上引發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對于波音這樣的跨國企業而言,如何在政治與商業的夾縫中找到平衡,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