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娟的湘西》19:家鄉的清明雨細軟像絲綢,押著傷心的韻
19:家鄉的清明雨細軟像絲綢,押著傷心的韻
其實,中原,洛陽是我的第二家鄉,我何嘗不是從心底里在愛中原,愛洛陽呢!
有一年的清明,不知什么意思,洛陽打了雷,閃了電。雖然可怕,也得贊美一下。這里的人們整日為干旱發愁,農民更是揪心扯肺,盼天公下雨,能有個好收成。春耕春播的時候,有雨就好。
我在日記上寫了這樣一句話:恰聞春雷震天吼,疑是身處故園里。
聽到雷聲雨聲,疑在家鄉。疑是家鄉的雷,家鄉的雨。
清明,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是的,哪一個季節能比得上清明的滿目新綠、溫涼適宜呢?
清明時節,與我有割不斷的情緣。
因為思念母親,每逢清明時節就難以釋懷。
可憐母親命薄,早早地離開了我們。母親啊,您的女兒真想您啊!只要看到別人家的母親就會強烈地想念您……
家鄉湘西的清明雨,總是細軟得像絲綢一樣,而且靜悄悄的,那是押著傷心的韻,從錦繡心胸里濾出來的……
清明時節的郊游踏青者,都不需打傘,不然,必會辜負了湘西煙雨的詩意。在那詩意煙雨中行走而不打傘的人,都是雅人……
在家鄉的年月,每當清明,我會和姐妹弟弟一起去祭奠母親。
我們走在泥濘的路上,爬上龍池坪東邊那個叫做佼佼坡的半山腰。佼佼坡是母親的安息之地。
整個蒼穹,都在哭泣。遠遠地望著母親孤零零的墳墓,心中的淚、臉上的淚,就和著清明的雨,纏纏綿綿地流淌……
我們誰也不說話,走到跟前,就喚一聲:“阿娘,你的兒女看你來了。”
我們擺好供品,然后,整理墳墓周圍的野草。
母親的墳丘正中,有我們親手種植的翠竹。一蓬蓬郁郁的綠色,常年不懈、蓬蓬勃勃地生長著。家鄉的人習慣在墳丘中間種植竹子。
我的阿姐,怕母親孤獨,就在母親的墳墓旁邊,在滿是荒草、滿是雜枝野蒿的亂石堆中平出一塊地來。開墾出來之后,她總是去修整那塊地,種上芝麻、黃豆、油菜。
阿姐把所有的思念、哀傷及希望,都哭給母親聽。守候在母親身旁,漸漸地,她忘了憂傷,好似跟母親一起在侍弄那塊地。
在油菜花開的三月,滿山金黃、滿山花香氣息的母親的安息地,一派鮮艷靚麗的景致,在細而綿的清明雨里,托著我們虔誠的心意。
作為女兒,我的愛,我的情,最深,最重,幾乎難以承擔,但可憐的是,生活限制了我。
《牡丹仙子》
沁園春 牡丹仙子
玉簪奇功,寶石晶瑩,純美神圣。有戴露凝香,萬花山涌,貴妃堆雪,真春武陵。且喜恩賜,憬悟人間,湘豫千載頌癡情。惟奉獻,聚錦繡旖旎,典雅雍容。
國色天香神韻,伴唐宋笙歌繞曼影。得渾涵深邃,清風高誼,天地精神,意厚情重。好風美雨,傳奇汗青,芬芳恒遠滿寰中。愛無盡,感娟娟佐佑,九朝滋榮。
后山學派楊瑾、李閩山、李益君、楊鄱陽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