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熱議話題:哪一瞬間你被上海原住民震驚到了?接下來小編就帶領大家來看看,網友們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上海的本地老人都很樸實的,很喜歡幫助別人,也很熱心,我父親去世的時候在我家租房子的租客哭的比很多親戚都厲害,一直在說為什么一個好人就這么平白無故的生病去世了
你幫阿姨拿東西到門口,那位阿姨說的是上海話“謝謝儂”,不是普通話的“瞎瞎儂”!
一直好奇那些黑上海的人,究竟經歷了什么傷害了。。。也不知道這個傷害的來源是上海人,還是在上海的外鄉人。就跟在外國生活的中國人一樣,專門坑害中國人
滬漂幾年,可能就賺到回老家一輩子的錢。 能不能留下,能不能買房再說,先把錢賺到,在家庭急需錢時可以不求人,才是最急迫的需求。
人得有夢想,朋友說,他自己奮斗跳出了農門,變成那個年代人人羨慕的商品糧戶口,有了正式的工作,后來再繼續努力,從縣城調動到了省城,給孩子創造了在省城接受中學教育的條件;孩子上了世界前50的大學,回到省城工作了幾年,又選擇了去上海讀MBA,畢業后留在了上海并落戶,現在稅前60多,找了同樣在上海打拼的小伙子結婚,目前租房,在郊區買了期房,離孩子工作地點5站地鐵,房子首付有雙方家庭共同支付,其余貸款。他告訴孩子,爸爸的責任只能盡到這了,下來需要你們為你們的下一代創造更好更高的起點。所以,對普通人來說,階層的升級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90后,00后要立足上海,太難了。 我那會在上海,房價,外環1萬,中環1.5萬,內環2萬,我還在噴上海房價太貴。 那會,畢業在上海的外地本科生還是大部分可以在上海買房的。 現在,大部分不可能買房子了。
在哪里都不容易,上海還好……在小地方,比如工資三千,你再省也要花錢,能存下很少,但是在上海,工資會高很多,消費也是可控的,比如租房近郊,自己做飯,出門自帶水杯不買飲料奶茶等,一個月就能存不少……對于有勤勞節儉的人來說,大城市掙錢多一些
和隊友稅前年收入200w,來滬5年,目前貸款買了兩套房,日子過得緊巴巴,養娃和還貸款中,萬一一個失業,現金流就會出現困難
我兒子在徐匯區租過一個小房間,每月租金2700。是一個高層小區,里面被分割成四個房間,每個房間都有獨立衛浴。
自身能力不是那種拔尖人才,家庭沒有足夠財力支撐,留在上海就是活受罪。話說回來,三四線城市潛規則太多,沒有家庭背景,年輕人很難做到上中層社會,三十歲就可看到六十歲,人生悲哀莫過于此
上海房子哪能說買就買。動輒三四百萬以上,三百多萬可能就是老破小,也能買到,或者就是極其偏遠的地方。正常非公寓的住宅,怎么也得400萬以上,你就攢100萬首付,貸款300萬也夠你受的。貸款300萬可能要還400萬,現在這大環境,動不動就失業裁員的,誰敢這么干?北漂,滬漂,除非家里面有能耐,能給與一定幫助,否則,就靠自己努力,自己奮斗,在這里買房不現實。除非說年薪50W以上的群體,在一線城市靠個人奮斗買房是有機會的,一年假設攢30萬,十年就是300W,不得不說這是有機會的,但前提是工作要相對穩定。如果說一年就能賺個十幾二十萬的,可能也就能攢10來萬,還靠不上家里幫忙。那在一線城市買房基本沒戲,一年攢20W感覺都非常難。一年能攢30W以上的這是有很大機會的
即是有了全款房,也不一定能在上海呆下去的,在上海生活和在杭州生活一樣,除了全款大平層,還必須每個月有穩穩10萬以上的零花錢,否則還不如回家種地來的舒服。
看完網友的這些精彩分享,手機屏幕前的你們是不是有一肚子的話想說,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友好討論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